烟雨迷蒙中,我独自驱车前往黄山北麓的长寿村——沟村。沿着宽敞笔直的轩辕大道,朝耿城方向疾驰而去,一会儿就抵达三岔路口的小转盘。眼前有三条道,朝西去金桥,朝南去辅村,朝东去沟村。拐过转盘朝东行驶不远,就看见马路上方横着一道竹木牌匾,上面赫然凸显着“沟村”两个大字。虽然字面有些暗淡,但非常醒目惹眼。时令已是阳春三月,路边的梅花虽然凋零殆尽,落红满地,但雪白的玉兰花却独俏枝头,尽情绽放。
一踏进村口的百岁广场,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这是一个铺着花岗岩大理石的三角形小广场,位于沟村村委会大院门口。广场上点缀着几座古朴沧桑的建筑物:高大轩昂的百岁坊、飞檐翘角的百岁亭、小巧精致的百岁门。广场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二柱三层,重檐歇山式,额眉上镌刻着“百岁坊”。这座嵌着“圣旨”的牌坊,是旌表村中百岁老人李文粲的。从广场北面文化墙上的介绍中得知,像这样的百岁坊一共有五座,都是旌表钦赐六品冠带的百岁老人。原来的牌坊耸立在望村殿和水口庙的石板古道上,文革时全部遭到破坏。广场上屹立的百岁坊、百岁亭和百岁门,都是2017年修建百岁广场时重新建造的。虽然已没有多少历史文物价值,但其伟昂的身影和古朴的气质却在时刻昭示着来往的游人:沟村自古以来就有许多长寿的老人,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长寿村。
从广场东边的街口走进村庄,脚下光滑的石板路,两边斑驳的店面房,让人时刻能感受到村庄古老而又悠久的历史。沟村虽然村庄不大,但街道却很宽敞,也很大气,不像一般老街那么局促逼仄,让人感到压抑。街道宽约三米,清一色麻石条,如同琴键似的整齐排列着,让人看着舒心和惬意。宽阔的石板街道由东向西从村中迤俪而去,一条清澈的小溪水紧挨着街道潺潺流淌着。一动一静,一刚一柔,让人有一种和谐的韵律感。行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一边听着欢快活泼的溪水声,一边欣赏着街道两边高低错落的新旧民宅,心中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
街道上不时出现几只溜达的黄狗,看见生人来了,抬起头好奇地打量了一下,眼里流露出温和的目光。这里的狗都不欺生,在街道上我遇到好几只狗,竟没有一只狗冲我叫一声。不像别的村庄的狗,看见生人来了,目露凶光狺狺地狂吠一通,让人如临大敌一样紧张起来。空旷的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有几只黄狗摇着尾巴在追逐嬉闹着。我悠闲自在地行走在街道上,静静品味着村庄祥和安宁的气息。
在街道的拐弯处,我看见一个村民正拿着切割机在切割瓷砖。我停下脚步,满脸堆笑地与这个村民打着招呼:“师傅,请问一下,这个村庄后面的山叫什么名字?”听到有人招呼,这位师傅赶忙停下手中的活,侧过圆脸微笑地看了我一下:“哦,这后面的山叫登鼓山。”我有些好奇:“这个山怎么叫登鼓山呢?”师傅接过我递上的一支烟,点燃后猛吸一口:“这个山有点怪,当你登山时,用力跺脚,岩石就会发出鼓一样的声音呢。”我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连忙问怎么去山顶。师傅指着前面的巷弄说:“穿过这个巷弄往前走,有一条小路直通山顶。”按照师傅指点的路径,我很快找到了入山的小路,但荆棘丛生陡峭难行,行不多远我就原路退了回来。那位师傅看见我很快就回头了,诧异地问:“怎么又回来呢?”我说明了情况,那位师傅有些遗憾地说:“我正在有事,不然我就带你上山去看看。”与这位村民素昧平生,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一股暖流顿时涌上心头。
沟村的历史比较悠久,元朝至正年间就有李氏32世祖八万公从仙源迁居此处,至今已六百多年了。按照聚族而居的观念,我以为沟村只有李姓居住,但询问村民,方才知道村中还有谭姓居住。沟村的村庄呈长条形,由西向东分布在状若游龙的登鼓山下。李姓原来居住在村庄的西头,谭姓原来居住在村庄东头,但如今李谭两姓杂然相处,早已不分地界了。两个姓氏自古以来就融洽相处在同一个村落中,这在古村落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两个家族相互宽容和包容,足以显现沟村民风淳朴和厚实。
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蹀躞行走,历史的云烟不时在眼前飘忽而去。虽然村中的房屋大都是新建的高楼,但间或会有不同时期不同式样的老房子闪现。明清时期粉墙黛瓦马头墙的老民宅,民国时期东西合璧的豪华住宅知还山庄,都如同古董一样吸引我的眼球,让我驻足流连。在知还山庄门前的广场上,我邂逅了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问起村中原来房屋的情况,老人如数家珍地侃侃而谈起来。老人皮肤黝黑,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嗓门也大。从老人的口中,我才知道,原来的沟村很兴旺,鳞次栉比的老房子,祠堂有好几个,牌坊就有十几座,只可惜后来破四旧时全部被拆除了。
隔着一条宽阔的河流,村庄南面矗立着一座钟形的小山。我问老人:这座山叫什么山,这条河叫什么河。老人淡然一笑:山叫前山,河叫前河。眼前的山不高,形如座钟,似乎叫钟山更为贴切,而且与村后的登鼓山也相匹配。前山的背后就是大黄山,此时云雾弥漫,杳然不见踪影。从黄山峡谷中淌下的溪水形成沟村的前河,在村庄前面拐了一个大弯后,由西向东蜿蜒流过。前河水悠悠缓缓,清澈明净,泛着一片绿茵茵的波光。
穿村而过的小溪水与舒缓的前河水,在百岁广场前的河滩中相互碰撞,激荡起一片雪白的浪花。河滩上挺立着十几棵苍虬的老树,其中一棵老杨树已有150年的树龄,树干粗壮,虬曲苍劲,布满了青苔,看上去高大挺拔,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嫩绿的新芽已点缀在老树的枝头,春天的气息正弥漫在村庄的上空。
徘徊在百岁广场上,凝望着文化墙上那一长串长寿老人的名单,禁不住在心底感叹起来:长寿之道,与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固然息息相关,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人的心胸和心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沟村人的心胸是宽广的,沟村人的心境是宽厚的。这才是真正的长寿之本,这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