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自清中出
杜德玉
与黄自清老师相识,已有很多年了。那时我还在教育局机关,经常下乡听课。黄老师是焦村小学的老师,我去焦村学校听课时,经常与在总务处兼职的黄老师碰面。一来二去,自然就与黄老师熟识了。不过当时只是面熟,见面点个头打声招呼,并没有深交。
真正认识黄老师的为人,还是在他退休以后。我步行上下班,在大街上行走时经常能看见黄老师一个人在人行道上溜达。黄老师个子矮小,体型瘦弱,神态虽然很悠闲,但目光却有些怯怯的,看上去就像一个憨厚朴实的农民。猛然瞥见我,黄老师细小的眼睛就挤成一条缝,脸上流露出诚恳的微笑。
一个礼拜天,我正在店里帮妻子料理生意,一个瘦弱矮小的老头轻手轻脚地踅了进来。我抬头一看,正是黄自清老师。黄老师头上套着黑色的马虎帽,上身穿着老式的黑皮夹克,整个人看上去非常土气。我以为黄老师要买东西,就客气地对黄老师点了点头。黄老师悠闲地在店里转了几圈,忽然停在柜台前,细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脸上堆满了笑容,神态安详地望着我。
从黄老师的眼神中,我明白黄老师有话要跟我说。我赶忙放下了手中的书,与黄老师拉扯闲谈起来。黄老师说话轻言细语,朴素的语调如同他简陋的外表一样,说起他当年教书时的一些趣事,黄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我曾在汤刘村小学当过负责人。有一次区教委主任到汤刘村小学检查工作,检查结束时已到中午时分了。按理说,中午应该请区教委主任吃个中饭,但我却直言不讳地对区教委主任说,文件上有规定,村小没有招待费列支项目,所以中午我就不招待你们了。区教委主任以及陪同的乡教干有些目瞪口呆,但又不好说什么,只好悻悻地走了。事后有人批评我说,你这个黄老师啊,怎么一点都不开窍呢,文件上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怎么就不能变通一下呢?我僵着脖子说,文件上有规定,我不能违反规定。”
黄老师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见过很多正直的教师,但从未见过如此正直的教师。我开心地揶揄道:“黄老师,像你这样的人真是少有啊。用公款吃个便饭,顺便还能与领导联络一下感情,多好的事情啊。难道你家里的饭菜比饭店的饭菜还好吃一些吗?”黄老师不置可否,依旧僵着脖子笑吟吟地说:“那时文件上有规定,村小没有招待费,我不能违反规定啊。”呵呵,这个黄老师,这个瘦弱矮矬的小老头,在我眼里忽然变得有些可爱和可敬起来。
店里不断地有顾客进出买东西,黄老师主动避开,若无其事地继续在店里转悠。等顾客走了,黄老师又笑咪咪地踱了过来,继续慢条斯理地对我说:“后来文件修改了,村小有招待费列支了,但规定要写清楚用餐人员和人数。以后每次公款招待,我就在发票上逐一写上用餐人的名字。用餐时中途有人进来,添菜加饭,我都在发票上一一写明,谁中途进来了,又添了什么菜。我的这个举动自然引起了某些人的反感和不满,我这个村小负责人的帽子最终也被拿掉了。我离开汤刘村小学时,账面上还结余一万多元呢。”没等黄老师说完,我就呵呵大笑起来:“你也是太认真了,你这样一搞,谁还敢吃你的饭?不把你这个负责人拿掉也真是怪事哦。”
上世纪70年代初,黄老师初中毕业后就在焦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78年转为公办教师,先后在密坑小学、汤刘村小学、竹溪小学、黄田小学、陈村小学和焦村中心学校任教。大部分时间里,黄老师都在焦村镇的村小和教学点任教,条件相对艰苦一些。回忆起当年在教学点的教书情景,黄老师浑浊的眼眸中流露出一丝凄楚的神色:“那些年在教学点教书真是太艰苦了,简陋的教室土墙草顶,一下雨到处漏水,学生和老师只好披着塑料布上课。我吃的菜都是当地农民送的,有领导来教学点检查工作,还批评我不该收农民送的菜,但转过背,我厨房里一条大冬瓜就被人拎走了。”
黄老师的个性与世俗有些格格不入,自然是一个不受领导喜欢的人,但他做事踏实诚恳,而且能够主动承担一些额外的教学任务,自然又让领导觉得可以利用。所以后来黄老师调入中心学校后,领导就让他在总务处干一些具体的杂事。黄老师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交给他干的事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也让领导也省了不少心事。
快到中午了,黄老师依然语意缱绻,谈兴甚浓。我仔细审视着眼前这位矮小瘦弱、小眼睛、大鼻子、厚嘴唇和有些络腮胡子的黄老师,心里不禁叹息起来:像黄老师这样较真的人,当今社会还能找出几个呢?有一句谚语说的好:“乐自清中出,烦从贪中来。”我想,这位清心寡欲的黄自清老师,如今的退休生活一定是过得逍遥自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