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德玉的头像

杜德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3
分享

百岁老人杜维翰

百岁老人杜维翰

——杜家村暴动见证人

杜德玉

宽敞平整的农家小院中,呼啦一下涌入了十几位陌生人。头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斜倚在大门口,默默注视着眼前喧闹的人群。老人脸色慈祥,目光温和,夕阳的余晖洒在老人瘦削的脸上,泛着一片红润的光泽。

院子北边有一幢徽派民居的老房子,青石立柱的门框,灰色斑驳的垣墙,无不透露出悠久的历史气息。老宅的门楣上刻有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德胜堂”,这让初次走进来的人心中扑楞一下,立刻会升腾起一种凯旋而归的感觉。“难道老宅的主人上过战场不成,不然怎么会取个堂号叫德胜?抑或主人的名字就叫德胜?”院中的人群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扑朔迷离的历史云烟随着夕阳的余晖在院子里弥散开来,大家的好奇心瞬间被激发起来。

站在门口的老人神情兴奋,脸色潮红,浑浊的眼眸中透露喜悦的光彩。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老人是个喜欢热闹的人。我走上去想同老人说几句话,但老人摇摇头指着耳朵,含糊不清地说:“我听不清楚你说什么。”旁边站着一位面目和善个子不高的中年男子,他满脸笑容地对我说:“他是我父亲,年纪大了,耳朵听不见了,但精神很好。”中年男子转身拿来户口本,上面有老人的名字。老人名叫杜维翰,生于1921年2月11日。屈指算来,老人今年正好是一百岁。

乡长凌睿招呼众人在院中的条凳上坐下来,又躬身将老人搀扶过来,安排老人坐在中间。凌乡长戴着眼镜,面目清秀,看上去文质彬彬。他扶了扶眼镜框,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望着大家说:“八十多年前,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反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在永丰乡举行了杜家村暴动。这是土地革命时期太平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武装暴动。为了继承革命遗志,传承革命者的斗争精神,永丰乡政府准备在章冲建一个杜家村暴动纪念馆。章冲是革命老区,当年有红军游击队在这里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杜家村暴动前夕,红军游击队在章冲杜江水家里召开了暴动会议,我身边的这位老人当年14岁,曾为游击队站过岗放过哨,是杜家村暴动的见证人。由于当年开会的杜江水家老房子早已拆除,而“德胜堂”这所老房子也是当年红军游击队活动的场所,所以我们准备将老人家的老房子“德胜堂”改建成杜家村暴动纪念馆。为了对历史负责,今天特意请来了区委党史办、区档案馆和区文广新局的专家学者,目的是想请大家作个历史见证。”

虽然听不清凌乡长在说些什么,但老人腰板挺直地端坐在条凳上,神情很庄重。从老人温和的眼神中,我感觉老人是明白了大家此行的目的。凌乡长胸有成竹地对大家说:“老人虽然听不清,但老人识字,用纸笔写字可以与他进行沟通。”凌乡长掏出笔记本,将大家的来意大致跟老人说明了一下,老人不住地点点,嘴里简单地吐出汪文波和七个党支部几个字来。汪文波是怀宁县人,1930年参与组织潜山请水寨暴动,1932年转移到皖南太平永丰乡,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地下党支部,并在章冲组建了红军地下游击队,秧溪区委书记曹祥麟兼任队长,汪文波任副队长。1934年12月,曹祥麟和汪文波领导了著名的杜家村暴动。从老人断断续续的叙说中, 可以肯定老人当年是认识汪文波这个人,而且与游击队有过多次接触和交往。杜家村暴动时,老人已经14岁,老人应该知道当年杜家村暴动的有关情况,但由于相隔的时间太久,老人年纪也太大了,不可能为我们提供更详细的历史资料。

德胜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进大门是四水归堂的天井,过天井是堂屋,两边是厢房。堂屋的照壁上张贴着中堂画和对联,堂屋四周的柱子上贴满了红彤彤的楹联,红底银字,闪闪发亮。老人的儿子告诉我,这些对联都是老人亲自书写和张贴的。老人先将字写好,让后用亮光纸对着将字剪下来,再逐一将字粘贴在红对联纸上。老人尽管年事已高,但手脚利索,贴对联时在楼梯上爬上爬下,行动自如。家人担心他的安全,反复劝阻他不要再爬楼梯,但老人根本不听,没事时依然搬来楼梯,将墙壁上原来残留的“农业学大寨”用油漆重写描摹一遍,又将大门重新用黑漆粉刷一遍。

离开德胜堂时,大家纷纷与百岁老人合影留念。满头银发的老人似乎很喜欢与别人合影,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很自然地垂放着,挺胸昂首,面色慈祥,目光温和地面对着拍照的人群。合完影,大家与老人挥手告别。走出院门时,我回头看了一下,老人依然拄着拐杖挺着身子,目送着大家离去。

暮色苍茫中,老人慈祥的脸上泛着一层红晕,目光中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