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德玉的头像

杜德玉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25
分享

大通古镇

                                                                             杜德玉

初夏的阳光如同浩荡的江水一样,酣畅淋漓地泼洒在大通古镇的怀抱里。长江南岸古老的街道上,飞溅起一片迷蒙的白光。空旷的老街上没有风,空气也似乎凝滞不动了,让人感觉有些燠热和憋闷。

在父辈的记忆中,大通,这座雄立长江南岸的古镇,无疑是刻骨铭心而又难以忘怀的。曾经的喧嚣和繁华,在父辈记忆的历史长河中,时常会荡起一片温馨的涟漪,腾起一朵激动的浪花。

相隔六十多年,父辈们再一次踏上大通的土地。一切恍如隔世,一切如在梦里。一双双浑浊的眼眸中满是迷茫、惶惑和失望。行走在大通空旷的街道上,一处处荒废的古镇遗址,一座座残存的历史遗迹,一幢幢破败的古老建筑,让人时空倒错,恍惚之间,仿佛感觉正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穿越。

进入澜溪老街的街口,一幢民国初期建造的两层小洋楼在街角转拐处弧形而立。青砖勾缝的灰色墙壁上嵌着两块青石碑,上面的碑石镌刻着“大通侵华日军司令部旧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下面的碑石简介血泪斑斑,如同长江中的漩涡一样,瞬间将游人的思绪带入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1938年8月,日军侵犯长江南岸的大通,连续二十多天对大通和悦州进行狂轰乱炸,与澜溪老街隔江相望的和悦老街成为一片废墟。曾经繁华富庶的大通古镇,在日军铁蹄的蹂躏下,顿时成为人间地狱。

澜溪老街笔直如椽,一眼可以望到尽头。街道宽阔敞亮,完全没有一般老街的狭窄和阴暗的景象。除了街口和街中间有三四栋民国风格的小洋楼外,街道两边整齐排立的,几乎都是带有风火墙的徽派古建筑。房屋内部是两层的木结构框架,下面是带活动门板的店面,上面则是店主休憩的阁楼。澜溪老街有两项世界之最:一是世界古城镇最宽的老街(最窄处也有7米);二是全球唯一铺四方石的古街。宽阔的古街道,火红的四方石,让人眼前立刻浮现出当年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的繁华景象。

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店面房比肩而立,新旧杂沓,呈现出整饬修缮后的斑驳景象。大部分商店都是人去楼空,闭合的门板泛着一片灰暗的色泽。空旷的大街上行人稀少,几家开门营业的商店也是门可罗雀。澜溪老街至今还保留着两家百年老店:一家是大通理发店,一家是夏洪兴老秤店。大通理发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店中的玻璃镜和转椅都是当年从英国和德国进口的。虽是百年老店,生意也是很不景气,只是为了应付街景,勉强支撑着经营下去。

在澜溪老街的中段南侧,矗立着一幢民国建筑风格的大通历史文化主题展馆。进入恢弘大气的展馆,一股深沉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大通,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西汉在此设立“梅根治”,唐代设大通水驿,宋开宝八年(975年)建镇。1876年,大通古镇被《中英烟台条约》列为对外开放的暂泊口岸,逐渐成为与安庆、芜湖和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明初,是大通古镇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古镇上居住着10万人口,商业兴旺,街市繁华,有着“小上海”的美誉。

与澜溪老街隔江对峙的,就是曾经辉煌灿烂的和悦老街。和悦老街地处江心的和悦州上,与长江南岸边的澜溪老街遥遥相望。从澜溪老街古渡口坐轮渡,几分钟就抵达和悦州。穿过芦苇和杨树丛生的渡口,就到了曾经盛极一时的和悦老街。

和悦老街如今已是彻底衰败了,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宛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苟延残喘。和悦老街有三条平行的街道,东西走向,由南向北依次排开。街道中间横铺着整齐的红石条,两边镶嵌着大小不一的青石块。街面平坦宽阔,干净整洁,显然经过整饬和修缮。街道两边的房屋大都残缺不全了。有的屋顶坍塌,惟有垣墙兀立;有的杂树横生,空余墙角基石;有的瓦砾遍地,只剩一片废墟。满目的凄清和萧索,无边的落寞和荒凉,令人倍感失望和惆怅。如果不是街边标识牌的提示,你根本就不会相信,眼前的老街在当年是何等的辉煌灿烂。

当年的和悦老街繁华热闹,曾有三街十三巷的盛景。和悦头道街是和悦洲上最繁华的商贸大街,是大通历史上商业兴隆、商号林立的代表性街道。各种行业和店铺一应俱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大通邮电局、盐务招商局、同乐春酒楼、蒋氏酱坊、大中华钟表店、夏氏药膏店等等。和悦二道街,是大通历史上的行政管理中心所在地,街上各种行政、税务、金融、工商、会馆等办事机构林立,如大通警察局、电报总局、税务局、烟草专卖局、汇丰钱庄、女子学堂、八大商帮会馆、大通报社、大通照相馆、鹊江饭店等等。和悦三道街,是大通历史上最密集的居民居住区。沿街除建有城隍庙、土地庙外,还零星散布着一些小规模的商铺和店面,如铁匠铺、木匠铺、方氏鞋店等。可惜的是,繁华喧闹的和悦老街在抗战初期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成为一片废墟。和悦老街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衰败下去。

繁华已逝,喧闹不再。带着失落和惆怅的心绪离开和悦老街,辗转又坐轮渡回到澜溪老街。澜溪老街北依鹊江水,南枕长龙山。从澜溪老街向南折向长龙山,顺着水泥台阶向上走,不一会儿到了山顶空旷的广场上。广场北侧,耸立着一座西班牙风格的四方形两层钟楼。青砖垒砌的钟楼高大雄伟,在葱郁的绿树掩映下,显得古朴和端庄。山顶上原有一座天主教堂,如今只剩下教堂的钟楼了。教堂由西班牙神甫初建于1872年4月,竣工于1936年。原有圣母院、教堂等11幢建筑物,可惜文革期间被拆除殆尽了。

伫立在长龙山顶的高台上,大通古镇一览无余。举目眺望江心的和悦州,一种雄浑苍茫的意象在心头冉冉升起。江风浩荡,江水溶溶,绿意盎然的和悦州,宛如一片硕大无朋的荷叶,悠悠漂浮在江心。宽阔的鹊江水在两条老街的怀抱里静静地流淌着,那悠悠的流水声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绵延不息地诉说着大通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