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松阳的头像

松阳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12/08
分享

清风徐来

------观《我本是高山》有感

                               松 阳

11月26日下午抽空和朋友一起在丽江大地影院观看了下午4点半场的电影《我本是高山》。

当我们进影院的时候已迟到数分钟,但是影片一开始那熟悉的人物和山村场景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毫无疑问,在纷纷扰扰娱乐泛化的电影市场中,这是一部如清风徐来般传播正能量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向世人展现张桂梅老师先进事迹的电影。

电影是用影像来讲故事的艺术,讲好故事特别重要,张桂梅老师的感人故事很多很多,她崇高的精神和思想品格背后有无数个感人故事,《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张老师为贫困山区女孩的教育事业操心操劳无私奉献的冰山一角。

我曾长期关注并采访张桂梅老师,我能体会到她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的心路历程,我也深知,张老师多年来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所吃的苦头和所做的一切绝非能够用一部电影来讲述完,我们也不可能寄希望于一部电影去完全理解和诠释张桂梅老师在这个时代表现出的高尚品格和精神价值,但我认为这部电影至少走出了探索的一步,电影的创作团队也应该是花了不少心血的。总体而言,相比当前电影市场的良莠不齐和娱乐性泛化的趋向,这是一部以表达正能量传播真善美为初衷的电影。

当然,影片故事的讲述表达方式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剧情共同分享观影心得。

《我本是高山》以全国道德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同志为原型。讲述了坚毅执着的张校长为山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带领一群老师帮助大山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故事。现实中,张桂梅老师40余年来,扎根边疆教育一线,秉持用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理念,矢志不渝推动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先后让2000多名大山女孩圆梦大学。她用爱心和智慧点燃万千大山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张老师的故事已经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我本是高山》第一次用影像的方式传播她的崇高品格。

我也看了影片的路演直播和影片在华坪女高的点映直播,电影主创人员回到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邀请张桂梅校长及在校的全体师生参加电影《我本是高山》特别观影礼,映后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纷纷惊喜感叹:“从电影里看到了我们真实的生活!”

《我本是高山》用镜头回溯了张老师艰辛创业的故事:张老师和华坪女高的教师们秉持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忱和专注,不计回报托举起学生们的梦想,同学们也通过学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影片中有不少孩子们在艰苦环境下刻苦学习的励志情节,参加观影的老师也表达了同一种心声:“从这些刻苦学习的女生身上,看到了曾经那个不抛弃、不放弃的自己。”

除了海清的精湛的表演,影片中山英姐妹的故事线索和情节设计也是感动了我。山英和山月姐妹俩被母亲送到华坪女高张老师这里求学,山英和山月姐妹俩一起读书。如同爱护一群雏鸟,张老师每天细致入微地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偶然观察中,她发现山英山月姐妹俩打饭不打菜,山月向打饭的叔叔要了菜盆底的一勺汤水,还分到姐姐碗里一起拌饭吃,看在眼里的张老师明白了一切。她从抽屉里取出自己的饭票,不由分说地塞给山英严肃地说:“要好好吃饭,每个月一号来我这里拿票!”她已经给山英交代好解决了姐妹俩吃饭的事,但是没有过完一个月,因为家里母亲病世,姐姐山英被父亲逼回家,收了2000块钱的彩礼后,嫁给了大她20岁的男人。

当张老师找到大山里他们家的时候,破旧的木屋到处贴着红纸喜字。山英已经嫁人,她把自己身上的外套脱给了山月奶奶,把正在干农活的山月拖回了学校。山英出嫁后,经常被酗酒的老公家暴,在最后一次施暴中出手太重被活活打死,留下一个三个月嗷嗷待哺的婴儿。

几近辍学的山月在张老师几次三番的关心鼓励下,坚持读完高中,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高考。当知道山月高考成绩那天,张老师和山月的老师打着电筒凌晨才爬到山上,隔山沟喊话通知山月“你考上大学了!”此时此刻,妹妹山月想起了在家暴中死去姐姐山英,悲喜交加泪如雨下……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看到旁边的朋友也热泪盈眶。在这样的山村里,能够培养出一个女大学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就是救了一个家庭和几代人,张老师就是这样想着,怀着一颗圣母一般的心,救下了2000多个贫困山区家庭的女孩子!我也曾在这样的大山里爬山涉水地奔波过。多年前,我被派往当地开展扶贫相关工作,在“五级访谈贫困村”的过程中,我走遍了华坪县、永胜县的每一个贫困村。我所挂钩的两户傈僳族群众,也在党的扶贫政策之下脱胎换骨,最终摆脱了贫困。当时的情况还历历在目,有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有一年冬天,我从丽江出发去华坪县维新村看望慰问挂钩户,当我和同事驱车数小时赶到她家门口的时候,只见他们已经喝得烂醉如泥,一个朝东一个朝西躺在家门口,喝醉了酒的脸胀得红红的,晒在暖暖的太阳下睡着了,任凭我们怎么喊也叫不醒!

《我本是高山》影片中那个酗酒家庭主妇角色让很多人无法想象。经历了那次亲眼所见,我才知道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喜欢喝酒。华坪县城气候温暖湿润,但是有很多农村因为地处高海拔地区,天气寒冷,物质精神都相当匮乏,有些早晨起来就围着火塘边喝酒。当地的村干部见状也无奈地说:在这里,不仅仅物质贫困,精神也贫困啊,女人们喝酒抽兰花烟的情况太普遍了!这样看来,影片中让网友颇为在意的母亲酗酒角色并不突兀,也可以理解为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

我们去过的维新村里也有张桂梅老师的学生。这些年来,通过单位挂钩扶贫,地方积极开展扶贫措施、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当地的村容村貌和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实景拍摄是这部影片的一大亮点。影片中大部分镜头拍摄于丽江华坪的山山水水间,美丽的自然景观让观众赏心悦目,沉浸于故事的同时,可以体验感受这一片山清水秀中心旷神怡的感觉。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方面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有深刻论述。影片中的有些桥段也让大家有所质疑。但是剧情表达当然也可以有与现实不同之处,比如表现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影片中以观众比较熟悉的方式,表现为有很多同学上街玩游戏、逛街买东西,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张老师上街抓学生,镜头中,两个摩托车后箱里坐满了抓回来的女高学生,这样的表现手法似乎与女高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现实中,张老师遇到的困难并不是镜头所表达的那样简单,同时她对孩子们的爱又那么体贴入微,她认为“贫困也是一种隐私”,她对贫困女孩无私救助的同时又给予她们最大的理解和尊重,如果有这样的细节表达将让影片更加感人。

电影的台词也很重要,“台词是心理学”,也是人物的心理表达,要符合人物形象,特别是张老师这样德服万众的特殊角色。我认为影片中“张老师”的很多台词是发人深思的,有些台词更加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化心理,比如“我有时间培养兴趣吗?”“我是救了三代人!”等。

针对影片播出后网络上争议,我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是根据故事发展的需要设定,有酗酒母亲的角色不能片面理解为对女性的不尊重,影片中张老师把酗酒的母亲带到学校,让她在食堂服务学生,以这样的方式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这也可以理解为张老师挽救了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妇女。这样的角色设计也是顺理成章的,在如此贫困的环境之下,已经堕落的女性在张老师的爱心感化和救助下,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张老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之下,以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成功救助了贫困山区这么多女孩子,她所遇到的困难是常人无法克服的,那是什么支撑着张老师,成为无比坚强意志的精神力量?我想张老师的精神支柱不仅仅是来自某一方面。除了信仰的力量无可置疑,他和丈夫曾经共同追求教书育人的美好理想是一方面、还有当地群众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拥护也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她就曾跟我讲起在她晕倒在讲台上查出肿瘤后同事们的关心帮助,当地妇女同胞在妇代会上为她捐款,有妇女同胞把回去的路费也捐给了她自己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回去,这一切让她内心充满感激之情,总想着有生之年一定要报答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培养好他们的孩子……

张老师是这个伟大时代造就的道德楷模,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她也是一位我们身边真性情的普通人,更是一位心怀大爱的共产党员。她数十年来始终坚持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办学的理想,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是来自于党和人民,最直接的是来自于入党宣誓后对党的忠诚和信仰的力量、还有这片热土上的善良的人们。

根据笔者多年关注采访张老师的经历,我想电影《我本是高山》只是开了一个以电影艺术讲述张老师故事的头,还会有过多的人来传播这样的人间大爱。张老师的故事感人肺腑,她的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们。我们应该倡导和鼓励更多的人以不同的形式讲述传播张老师的故事,让张老师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张老师的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爱如薪火相传,照亮新时代的征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