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家乡泾川县北塬,亲人去世三周年,要举行大祭,称之为给去世的人烧最后一张纸。也即去世的人永远离开了阳世。如果去世的是一位老人,那么三周年祭祀是当成喜庆事过的。
我母亲三周年祭祀时,我家采取了最简单的过事仪式,我深感中国礼仪之伟大。我曾与妻子人交谈过,她说她也不懂这些,平日里她给人行情,就是随个礼,关系好一点的去烧个纸,多送一点儿钱,然后就闲坐等候事毕。其实过祭祀事有很多礼节的。母亲三周年祭祀事后,我简单地记录了过事的一些过程,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进行什么艺术创造。如果要寻找艺术的话,恐怕是要失望的。
人终究也要离开这美丽的人世间,对死亡祭祀的仪式也应该有些了解才是,像我这样知书不知礼的人太多了。于是我把这样的文章献给我静心的同事。
是为序。
1.起家门
过事的前三天,是起家门的日子。
“起家门”,是请本家家门到自己家中商量,请求帮助解决一些事情。说“起”不说“请”,是因为“起”有付出代价获得利益的意思。“起家门”是个很文雅的词,与“起”个会什么的是一个道理,有发起的意思。
荆家17家家门,1户也不能少。三弟从上午11时开始一家一家地去请,到下午3点钟,总算是都来齐了。家门当然是以荆家为主,但也有4户外姓人,两户是张田玉、张双玉兄弟俩,两户是张拴成、张怀荣兄弟俩,张怀荣40岁上殁了后,张怀荣媳妇招了个男人,姓尚,那是个很善良的男人,我母亲去世时尚师给我母亲挖坟墓,很是卖力,我喜欢勤劳的人,他们是外姓人,俗话说坐得近就离得近,他们过红白事也请的是我们荆家的所有家门。
每一户来一人,一般是在家里主事的男人,男人没在家的就是女人来。“起家门”的事前几天本家家门都知道了,因为弟弟早早置办着过事的东西:买菜,买肉,家门都问讯过,知道事过得大小,来前也都做了些准备的。事分大过、小过两种。
大过就是各家门上的亲戚都要来行情,主要是各家的女婿,外甥,这是家门在问好事主后必须早早做的事,早早通知亲戚,让他们做好行情的准备工作,订纸活,蒸行情的馒头,寻找压在箱底的白孝衫。
小过就是事主一家的事,兄弟姐妹到坟上烧个纸,吃一顿饭,不用请家门来的。自然家门上的亲戚更不用通知。
母亲三周年祭祀的事我们兄弟三个早商量好了,大过,但仪式要简单一点。
今天早上家门做完农活,又给牛添了一遍草,在院子里晒了一点儿垫牛圈的土,最后又挤着时间往地里拉了一架子车粪,才拍拍身上的土,连手也没洗就饿着肚子来到我家。
家门来了先吃小饭。小饭就是烧好的荤肉汤泡馍,这是正餐前垫肚子的饭食。男人在地里干了一早上的活,早饭也没吃,老婆问,不吃个馍去?
男的回签:到选娃(我大哥的小名)家吃席呷。
三点多钟,肚子早已饿到了极点,端来一碗碗油汪汪的肥肉汤,就着四个凉菜碟,风卷残云一般吃完三个暄暄的大馒头,这才点燃一根烟,慢慢地吃起来。然后是坐席,重新上菜。这几年也兴请厨师炒菜,先是八碟凉菜,缓缓地喝酒,主人一遍遍地看酒,一次次地点烟,家门吃着饭,说着闲话,品评着酒的味道,再上十碟热菜,这都是过事时要吃的饭菜,家门们慢慢咂着酒,品评着菜的味道,顺便说起最近别人的祭祀事是怎么过的,过得好坏,乡里口碑要紧的很。末了说咱们荆家一定要过好这个事,不能让旁姓人笑话。
看看5点多钟了,终于吃饱了,满屋已是一片烟雾,抽烟的人太多了。
我说,这些年我虽然常常回来,但是过事的哈数已经不懂了,让我老三说,我补充。
三弟就说了母亲三年祭祀的事,立个碑,写乐上,本家做一个全套纸活,准备30桌饭,请了做饭的大师,其他的礼仪就免了,虽然说是大过,只是图个热闹,不打蘸,不行礼。烟用30元钱的一条“蓝海洋”,酒用12元一瓶的“酒中酒霸”,这(指三周年祭祀)又要麻达各位家门兄弟了。
三弟说完后,屋子里一片沉默,我知道哈数,也不急着催,就一遍遍地续茶水,递烟,把屋子的烟雾搞得再浓郁一些。终于,有人沉不住气了,说,选总管,选总管。其实一年之中家家总会有些事的,娶媳妇,给老人送葬,给女儿看下家,给儿子订媳妇,给孙子做满月。事虽有大小,总是要过的,当总管的也是在日常过事中锻炼出来的。我也知道,十多年了都是民和哥、福民哥当总管,想来这回也不会是另外的人的,只是今天晌午福民哥在乡上开会没有回来,因为泥路上正消雪,路太泥泞无法赶回来。果然有人就提出他两个人来当。
民和哥一口回绝,说他总管当颇烦了。
福民哥媳妇也说他家里男人老了,另选别人吧。
双玉弟嘴快,问,谁没老?
我仔细一看,我们这辈兄弟都上了四十岁奔五十了,哪一个年轻的?下一辈的不是念书就是在外打工,只有改和哥的儿子小军因为新婚不久,还没有出外打工,而且小一辈还没形成气候。
自林弟说,那再选个总管助理吧。
。
我说,助理就算了吧,事也不是太大,老人三年祭祀是个喜庆的事,也不是很难,还是两位老哥再做一任吧,要培养新手也得慢慢来。
民和哥说,行。民和哥先是问清了灵堂牌位在哪设置,酒席在哪里开,一次开几桌,老位家请多少后,就开始指派开了。
先安排收礼先生。收礼的向来是自成哥和田玉哥,自成哥是乡卫生院当院长,一辈子穿得干干净净的,田玉哥一口好说,这两位能说能写的,坐在迎门上收礼迎客。
建民、自林两位弟弟最小,招呼客人吃小饭。客人来后第一个礼数就是招呼小饭,小饭含有先安顿一下的意思,怕客人饿了,先垫一下肚子,等候坐席。
民勤哥、改民哥、改合哥、尚师周席,他们经验丰富,招待礼数周到,几位巧手嫂嫂有做小饭的,有给大师傅帮厨的,有给回礼的____把客人背来的19个馒头取出12个,留下7个,事主本家亲戚还要在回礼包中夹上一双肉夹馍,一双油饼-一那是送给亲戚家老人品尝的。
拴成哥烧茶。
人事安顿完毕,就是一家一家地安排住宿。有些亲戚路很远,过事的当天回不去,要住下;有些亲戚虽然很近,但从礼节上说必须留住,都要安排在各个家门中住。每家要备好热炕,准备好饭食。谁家炕大,被褥厚,日子宽裕,女人做的饭食好,安排的客人就多一些,这些事家家人都清清亮亮的。客人在事主家吃过酒席后,晚上还要吃一顿饭,第二天早饭也在住的这一家吃。这一家的主妇不但要招待好住宿,更主要的是要擀好手工面招待客人吃过早饭,然后再送客人到事主家坐席。
最重要的工作是分派过事用的家具,主要是桌椅、碗碟。
田玉哥已经算出了共需方桌13个。一次同时开席4桌,共需6桌酒席上的用具,具体就是桌子、椅子、碗、碟、酒盅。
还有看茶的壶6个,烧茶水的鼓风3个,大铁锅2个,条凳若干个,于是各位家门自报自己能带着什么来。
这几年虽然日子好过多了,但是各家的日子并不是一样好,有些人家就很困难的,我曾经在母亲在世时很认真地准备了一套碗碟,酒具,还有一套酒席桌椅,三弟家以前没有。大哥也准备了一套的,这是每个家门必备的东西,不然在家门中就很说不起话的。算计到最后,就是缺那么一两件。
民和哥说,田玉,看谁没拿东西,没拿东西的人到别人家借去。于是那些家里困难的人也就应承下了还缺欠的一些东西,民和哥最后又叫田玉念了一下各人应承的器具,说,明天早上过来吃早饭时,都把应承的家什带上。然后各自摸着黑,醉微微地回家去了。
家门走后,妻子说,你们家门怎么这样能吃?不停地抽烟,还给家里孩子带,给跑来玩的孩子手里塞,我解释说,农民虽然现在日子好过多了,但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没有变,平常抽的是老旱烟,很少买的吃纸烟,茶也是稀罕之物,虽然家中都备有茶叶的,但那是给亲戚和客人准备的,平日里他们都是喝的白开水,只要不喝生水就不错了。当家门也会件是个苦活,事主家的事过不完,天再多晚也不能回去,给家中的老人、孩子带个馍是很正常的事,过正事的那天还要把家门上的所有老人都请来吃席的。他们拼命吃喝也是一种习惯,过一天正事,家门帮三天忙吃三天饭,如果两口子都在事上帮忙,孩子也就过来吃饭了。
过事也是家门的一次大团圆,谁家过事都是这样.所以才要备30桌饭菜。
2.请“位家”
过白事请“位家”更重要,母亲常说“位家”是骨头主家。也就是说“位家”是血脉的来源,天大地大,也大不过骨头主家。
男的“位家”就是舅家,女的位家包括女的娘家和她的舅家。“位家”也称“老位家”,就是最高的位子,最尊敬的位子,这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人对自身血脉确认记忆的一种方式,也是一个很文雅的词汇。
我们这里把姥爷姥姥叫位爷位奶,想来也是从位家这个词演绎出来的。
请“位家”让人忆起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的无尚崇拜。
也是过事前三天,要由孝子穿白戴孝去请“位家”。
请“位家”的事是三弟做的,每位位家都要备一份礼,然后走到位家大门口,跪在地上,叩头请位家。母亲娘家只有两个侄子了,她的三位哥哥、一个姐姐都殁了,只剩下她的最小的妹妹。请位家就很好请。三弟早就对两个表兄说过我母亲三周年祭祀的事的,然后去做过礼数,将过事准备的情况大致向两位老表兄说了一下。
母亲娘家因为是解放时投奔她舅家的,所以母亲的娘家与母亲的舅家在同一个村子里,母亲的位家只剩下母亲的三个表弟,我们称之为表叔,请位家与请舅家是一样的礼数。小时候我走舅舅家,常碰见一个表叔,一辈子穿得破破烂烂的,上衣简直就是一件碎片片。我曾对表兄说过,这位表叔怎么一辈子都是这样,我表婶穿的那样干净整齐,俩人怎么走一块呢?
请来的位家,在位家走到事主大门之前早就有人候着的,孝子要跪迎, 要走很远的路吹奏着去迎接,孝女们要远远地哭迎。姚学礼先生曾经写过一篇《西北哭》,写尽西北女人的哭泣,其中尤以哭丧为最。我最怕哭声,以为哭泣是一个人的事,几十个女人在一起哭是很让人伤感的,逢到姐姐们一起痛哭时,我就快快地走掉,并早早地嘱咐弟弟和妹夫,让他们叫姐姐们别哭了,可是家门上的十几位老姐姐很是认真,哭喊声声,悲痛欲绝,让人不忍闻听。
位家进门后是不吃小饭的,先吃六君子席,因为是最尊费客人。只坐六人,如果位家人数不够一席,就由总管或极有声望的人去做陪。吃过六君子席,等一会再请位家坐席,坐席的席口要安在正席席口上,然后一遍遍地敬酒,孝子要跪谢的。
不只是位家,其他客人坐席,孝子都要在席安起后,敬酒跪谢,好在我们兄弟三人,大哥在门外跪迎客人,客人走时再跪谢,三弟在席口跪谢,我跪谢位家。我跪的最少,膝盖也很疼的,这才觉悟古代皇帝为什么叫臣下跪拜,原来是要你跪服呀。
位家吃过酒席,再由孝子和乐队送位家到早已安排好的家门家休息,孝子在这家大门外跪谢后,再回本家招呼其他客人,晚上安顿完其他客人,再由孝子去请位家人重席,就是再吃一顿饭,然后再送到休息的地方休息。这一切都要孝子跪行礼数,乐队奏乐才可进行。
第二天正事时,早上五点钟天没亮,就在乐队声音中,孝子跪在位家休息人家的大门口外,等位家起来去吃早饭。安排位家休息的这一家已经早早地给位家擀得吃了细长面,只等孝子来接。两位表兄怕我跪不住,唢呐声响时就准备好了,只是怕失了礼数,看着表过了5分钟就走出大门来。
对位家行这样隆重的礼数其实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尊重,尤其是对一位曾经沧桑一生的女人的尊重。如果孝子不孝,不但请位家时不容易请来,即使请来了位家,位家也要找寻很多机会,整治一下不肖的孝子,闹的事过不下去的也有。我曾在《陇上奇人戴笠人》中有过详尽描写。
正事的第一桌席当然是位家吃的,位家吃过第一桌席后就开始过事,事过到高潮时,再请位家说话。把酒席摆起,孝子跪在地上,所有这一门子的儿子女子,不论出嫁与否、不论年纪大小,全都穿白戴孝跪在地上,总管把酒看起,请位家说话。位家说话就是简述事主一生的事迹,评功摆好,臧否孝子们的行为,那天姨父说起母亲守寡抓养我们几个孩子不容易,说的姨父泪水涟滩.让我伤心万分,跪在那里有一会儿就有些痛苦发疯的冲动。想不到一贯与人无争的表兄说话了,他说事办得很好,就是选娃的两个孩子没有回来,你再有多大的本事,你奶奶把你一手拉大的,你就不能回来一回吗。
这事也怪我的,侄女问我,奶奶三年祭祀时她怎么办,我说你忙,就不用回来了,三年祭祀嘛。侄子没有回来也没有电话来,想来他和我的想法一样,以为不回来也行的。这次过事,我也不想让儿子回来,可儿子无论如何要回来给他奶奶烧一张纸,看来人生的最后一次告别礼能参加就一定要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