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爱民的头像

荆爱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6/02
分享

思念的立场

——序王继儒先生《深切的怀念》

2020年5月8日,正是一年最美好的初夏季节,一场过雨把我的思绪淋的湿漉漉的。准备下班时,王继儒打过电话来:“爱民,周末没事了咱出去转转!”

这样的时刻,我的心情是异常兴奋和快乐的。我与继儒以文相识三十多年,在继儒的张罗下,我与陇上雪、妙吉祥子、陇月等文朋诗友,到庄浪看朝那湫、云崖寺,住崆峒山中台听道经晨诵、隆冬时节在龙隐寺喝茶、六盘山森林公园避暑遇雨、寻访华亭海龙洞夜归、探幽寻古鸡头道、上梨花塬吃饸络面、去桂井塬拜谒赵时春墓等等,大凡平凉附近的名胜古迹走了个遍,一起度过了一段段闲暇有趣的节假日时光。期间我们经历了结婚、生子、工作变动、乔迁新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变换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友谊。

继儒热情,好客,平凉有人出版了书,不管他认识与否,必定前去讨要;每每有平凉人写出了好文章,他就推荐给友人;有一段时间曾致力于平凉作家作品的评介,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小家子气,没有横挑鼻子竖挑眼,更多的是赞扬与激赏。他搜集收藏平凉作家出版的文艺作品,就我所知,他是最多最全的一位。同事、朋友家有婚庆、丧葬之事,继儒总是到得最早、帮助最多,还及时打电话告知相熟的人,让人感动、感谢不已。每逢节庆假日,他就主动联系三五个文朋诗友,小聚一下,海阔天空,放飞理想,谈天说地,彼此祝福,展望未来,相互勉励。有这样的朋友,人生有乐趣,生活不寂寞。

姚学礼先生形容王继儒像太阳,开始我觉得用词有点不准确,慢慢地才悟到姚先生措词的精妙,待到我读了王继儒先生为纪念父老乡亲及其长辈撰写的书稿《深切的怀念》,才真正认识了他的纯厚,理解了他的热情,我觉得真诚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品质。

今年5月2日、农历四月十一是王继儒先生的父亲去世三周年的祭日,继儒早就想为他父亲写一本可以让后辈儿孙常怀思念的书,我知道他已经准备多时了,他原来的设想是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父亲遗作和儿孙们的怀念文字;第二部分是《王氏家谱》、第三部分是历代家训、家规、第四部分是历史上的劝善诗文、经典,取名《正道人生》,后经多方征求意见,大家以为是一本大杂烩,没有特色,他就把第二、第三、第四部分舍去,另外考虑编辑专业图书,而对第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充实,从而形成了《永远的怀念》的书稿,他把书稿从QQ上发给我,征求我的意见,并索序于我,我用一周时间看完了全部书稿,认为这是王继儒为表达对去世父亲的思念之情而精心打造的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乡贤史、村庄史,是进行传统文化和家风教育的好素材,具有规范个人行为、倡仪人人爱人、劝善惩恶、尊老爱幼等等良好意愿的现实意义,值得肯定和推介。

王继儒说:“晚年祖父一天的生活基本上是这样的,早晨起床就拢火熬罐罐茶,喝完茶后吃一片麦面饼子,就出去拾粪,回来倒在粪堆上壅上黄土盖了。吃午饭,家里做什么吃什么,从来不挑剔,也不提特殊要求。午后小憩片刻,就到田间地头挖垓塄,或者到麦地里拔草,直到日落月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休息。”

这是对他祖父时代生活方式的客观记叙。

王继儒的父亲学种庄稼、学木工活、学阴阳,学啥学会,学啥学精。他写道:“他老人家还不忘记救济贫苦人,遇到要吃的、瓜呆聋哑以及身体有其他残疾的人,教育我们不要起哄打骂,也不要歧视,而是送吃给喝,千万不能看不起这些人。尤其村里的孤寡老人,他把能穿的衣服、能吃的粮食尽量周济一些,帮助这些人度过难关。村里不论谁家有红白喜事、亲戚不管谁家有什么困难,都积极帮助,从来不刻薄克扣。既使生活再苦难,再没有吃穿,也从不吝啬,宁可自己穿的破烂些,吃的不足些,也不忘记穷人”。

这是对他父亲时代生活方式的客观表达。

“秋天收获季节,生产队长把好的玉米、洋芋,堆子大的都分给队里的红人、横人,轮到普通人家就是蘖颗子玉米、蛴螬吃剩下的洋芋,堆子小没有人要的,都是我们的,我们一家人含着泪水把这些人家当饲料喂猪、人不能吃的粮食拿回家,”“可是父亲却说,亏是人吃的,人亏天不亏,占便宜富不了,吃亏穷不了。”继儒长辈的勤劳、善良、好学以及“舔勾子不如挖垓塄”的刚毅等等的嘉言懿行深深地烙印在他的骨髓中。

这是对那个大集体时代底层群众生活方式的准确展示。

“吃好喀、穿烂喀,见了领导走慢喀。”

这是对普通群众生活方式和自然心态的现实流露。

文以载道,任何书籍不但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作者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是要流传下去的,是要给身旁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看的,所以他必须表达一种为世人所能接受的普世价值,能为他们所认同,所容纳,从而发挥作用。

我的母亲去世已经17年了。十几年过去了,母亲在世时天不亮就起来打扫院子的身影、勤快地在地里劳作的背影还时不时地在我脑海和眼前浮现,她勤劳善良的品质时时刻刻教育着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一想到坚毅的母亲,我就知道我还不能就此却步,我该继续前行,因为母亲勤劳的身影始终激励着我。

王继儒这样热情好客,这样古道热肠地热爱生活、热爱家乡,重视友谊,正是他爷爷、外爷、外婆、父亲、母亲优秀品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结果。

人类繁衍了多少万年了,总是自觉地把人类最美好的品质遗传、保存并弘扬下来,走正道人生路,享民德归厚福,才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康庄大道。因此,王继儒撰写的《深切的怀念》一书就有了普世的意义,出版的价值,就不仅仅只是王继儒家风家事的印记,更重要的是如小草一样的普通平民百姓金子般闪光点的生活记录。

五月的平凉大地披一袭绿色的盛装,玉米在广袤的田野里郁郁葱葱地生长,绿油油的麦苗在地上竞相拔节碧青如玉,金黄的油菜花在怒放后已然结出饱满的籽荚,一嘟噜一嘟噜洋槐花串白玉一般在太阳下绽放,引来群蜂嗡声一片,晨起的孩子穿着倩丽的校服踏着响亮的足音朝学校走去,又是一个风清气爽的艳阳天。

乡村的五月,正是产生激情、产生诗意、产生烂漫的时节,愿王继儒先生的家乡情结和怀念思绪能在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季节借助弘扬传统文化的春雨,在陇原大地上结出丰硕的成果。

2020年5月21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