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爱民的头像

荆爱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9/09
分享

温庭筠觅知音

东都洛阳渭桥铜驼坊,有个书生叫薛弘机,他把房屋修建在渭河边不远的地方,他没有妻子、仆人,一个人过着读书清淡的日子。每年秋天,邻居家的树叶飘落到他的院里,他仔细地打扫成一堆,装在一个用纸糊的盒子中送还给邻居。他在自家墙壁上题写了如下的话语:

人生之计,想追寻以前古人那种和谐完美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可能了,执著如我不愿随俗逐尘也不现实。人实在难活。只能勉强活在向往前世与困惑当下的夹缝中。

有一天,残阳西斜,霜风入户,薛弘机觉得天气有些凉了,披着夹衣独坐。忽然有人敲门来访,来人仪态魁伟,高鼻梁,大眼睛,大嘴大脸,好像是西汉初的四皓之一,穿着朝霞色彩的裘皮大衣,对薛弘机行了一个长揖,说,先生喜爱探古索幽,追求至道,这种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生活让人感动。老仆我住的地方离先生不远,一直很敬羡先生的操守,今天特来拜访。

薛弘机与他一见如故,谈古论今,很是投缘。问他姓名,他说名藏经,姓柳。两人一直聊到很晚。

柳先生说:汉兴时,叔孙通制订礼仪,怎么能让死丧婚姻礼仪的时间延续二年呢。我很有想法。随即吟诗一首:

寒水停圆沼,秋池满败荷。

杜门穷典籍,所得事今多。

薛弘机喜欢《周易》,就问柳先生对《周易》的评价,柳先生说:《易》道深微,不敢说啊。而且刘向整理六艺,只阐述了《诗》《书》《礼》《乐》及《春秋》,而没有阐述《易》。其实刘向只整理了五经,是因为《易》经难以阐释啊。

薛弘机很赞同柳先生的说法,柳先生说完就告辞而去,薛弘机站在门口送别,看到柳先生离开有一丈远就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薛弘机问邻居附近可曾有个柳先生,穿着朝霞色的裘皮大衣,邻居都说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薛弘机读书读的久了,非常想念柳先生,可是又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又过了一个月多,柳先生又来拜访薛弘机,薛弘机与柳先生相谈甚洽,只是薛弘机离柳先生一近,柳先生就退后一点,薛弘机又往近走了一步,微微闻到一丝积薪久堆的腐朽味。柳先生与薛弘机聊了很久才告辞了。

第二年五月柳先生又来了,柳先生对薛弘机说,知音难逢,时间过得太快。我俩的心离得很近可是生活的方式差得很多,住的很近交流的机会却很少啊。我有一首五绝赠送给薛先生:

谁谓三才贵?余观万化同。

心虚嫌蠹食,年老怯狂风。

吟罢这首诗,柳先生神情低哀,不再象以前那样自信从容。出了门向西而去,不一会就不见了踪影。

这一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狂风发屋拔树。天亮时分,魏王池畔的大枯柳树被大风吹折,树内不知谁藏了百余卷书,全部烂坏了。薛弘机前往收拾那些书籍,只见那些书籍大多被雨水浸渍,破烂的不成样子,里面独缺《周易》。

薛弘机感叹道,原来你就是柳藏经啊。

这是我用现代汉语改写的温庭筠的一篇名叫《薛弘机》的文章的大意。今人以为这是一篇写知音难逢的赞歌,我以为不仅仅如此。这篇小说首先说明温先生不只是会写诗,不只是因诗与李商隐齐名,也不只是词写的好而与韦庄齐名,他的小说也很可观;其次说明温先生诗坛词坛绝非浪的虚名,他是厚积薄发,他那深厚的古典文化知识素养,说明作者对六经的研究绝非一点皮毛;第三也形象地阐明要想以文名世,就必须学下真正的知识,就得下苦功夫,把经藏在肚子里天天研读,才能有所心得,这也是一种成功的治学方法。还有就是形象阐述了温庭筠的人生观,可见当时温庭筠在当时采取的那种在外人看来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他绝非不懂世故人情。薛弘机想完全生活在理想的古代社会模式里行不通,又不愿意逐波随流,那么只能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过了一千多年的现代的人也一样啊。骂别人拍马迎奉不顾廉耻地行贿自己却想法变换手段借钱也要送礼;天天喊着喝酒伤身浪费钱财到了酒场不但自己大喝不已而且还幸灾乐祸般地起劲劝别人喝酒;骂女人水性杨花心如流云却时时刻刻在期望桃花艳运降到自己头上。凡此种种,这是人性永恒的弱点,问世人有几个人可以克服。还有,人与人有时住的近,交流的却极少;同住一楼却互不认识形同陌路。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方式却大相径庭。好比你用心读书追求至高至纯的精神世界的瑰丽无比;他却削尖脑袋想歪点子发不义之财见异思迁泡妞包二奶忙的不亦乐乎。高尚的灵魂与卑下的人朝夕相处。就特别地渴望知音。可谁是你的知音呢,也许只能是异类柳藏经先生。这不是对人的劣根性的有力批判吗

温庭筠传世的小说集是《乾馔子》,其中《华州参军》直接影响了宋人话本《碾玉观音》的创作,后世的《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聊斋志异》中的连城等女性形象,都明显地受到《华州参军》中崔氏形象的影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