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爱民的头像

荆爱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0/13
分享

穷薄与达厚

——读穆修先生《唐柳先生集后序》有感

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穆修先生活了55岁,在古代来说算不上高寿,但也不能算是少亡了。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以为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有一种二傻子气,二傻子气越重,成就越大,如果是大傻子,那就是大家了。穆修的事迹再一次印证了我的这个论点。

穆修自幼苦读,10余岁即落笔成章,出口成诵。20余岁博览群书,对文体文风便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不满意当时流行的“西昆体”靡丽文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的传统。一时间,其作品不胫而走,有些竟被传入宫廷。一天宋真宗读了他的文章,责问阁臣:“这等奇才,你们怎么不推荐给我? ”

宰相丁谓连忙说:“此人出身微贱,行为不端正,不可以大用。”穆修与丁谓是发小,后来丁谓位居高官,一味拍马逢迎,不思民忧,为穆修所唾弃。一次两人相逢于汉水,穆修非但未表示亲近,反而揖而远之。丁谓就此忌恨,所以进了谗言。

亳州知府张知白,欣赏穆修的文才,请他为新落成的佛庙作《记》。一土豪想将自己的姓名书写于《记》中,以白银五十两相贿。穆修一言不发,掷银子于院中,即打点行装返家。土豪次日携更多银子登门。穆修怒喝道:“我宁愿吃不上饭去乞讨,也不会拿你这不干净的银子,来玷污我的文名的! ”

他动手镂刻濒于失传的唐本韩、柳文集数百册,千里迢迢肩挑于大宋首都开封去卖书。可见在宋朝时期,作家就已经上街卖书了。一天他在相国寺卖书,遭到几个学生模样人的刁难。穆修说:“你们有谁能读完其中一篇文章,不断错一个句读,我就把全卷书赠送给他! ”结果几个学生当众出丑了。

在《宋史·穆修传》中有这样一段话:(穆修)“赋命穷薄,稍得钱帛,即遇盗或卧病,费竭然后已,故衣食不能给。”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穆修这人命运不好,刚刚有一点钱财,不是被盗,就是生病,等钱花完了,一切就安然了,所以他的生活一辈子都很艰难。

从以上几件事上,可以看出穆修是一个很倔犟的半老头子,自负,硬气,与发小搞不好关系,不会与上级沟通,命运也不好,母亲去世了没钱送葬,干脆读些他认为的好文章(日诵《孝经》《丧记》),挚爱文学,敬仰真正的文学艺术品,为此宁愿一辈子贫穷,一辈子不结婚成家,一心去做他认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为此可以放弃尘世间的俗事,比如金钱,比如高官,比如平常人幸福恬适的生活,不顾一切地去做他认为有意义的事。从他短促贫困的一生来看,他确实是穷薄之命,但他却做了一件极其有意的事,他校订、印刷了韩愈、柳宗元文集,亲自上街销售,在那样残酷现实的人生社会里,这得有多么大的定力才可以做得到啊。如果不是有像他那样一些无私奉献的人,现代的我们就不可能完整地阅读到韩愈、柳宗元的美好文章,就连是否有“唐宋八大家”一说也不一定呢,至少柳宗元先生就会最先缺席的。

穷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有两项:1、形容命运或禀赋很差。2、贫穷。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然穆修的命运很穷薄,但他并没有独善其身,反而先济天下。中华文明的精神食粮之所以满仓满囤,就是有穆修这样的先贤牺牲自我,用自己的血肉续之躯,一代接一代不顾自己穷薄之命而专注于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前辈们。

如果真正立志要续写中华文明,哪怕再多艰难,命运再多穷薄,也要向穆修学习,轻易不要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

当然,我希望谁也不要遇上穆修先生那样的穷薄之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