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爱民的头像

荆爱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0/15
分享

文人的执著

计有功在宋代算不上特别出众的文人,但他却在年老、家贫、地僻、书缺的困难条件下,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编辑了《唐诗纪事》一书,保存了唐代诗歌,记录了唐代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以纠正论诗而不及于事,玩词而不求其实的片面评论唐诗的做法。他的这种有功于世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这样资质平平的文人树立了学习和努力的榜样。

对于成功文人的性格,历代作家有很多描述。我以为成功的文人,大都有一种执著的硬气的。以前人们常说天才与傻子只隔一层薄纸,这种傻子说的就是专注于一事的执著。正因为文人有这种”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鲁迅语)的精神,才能成就一些事业。有大执著的成就大家,有小执著的成就小家。老子、庄子、屈原、司马迁就是大执著者,成就了大家。这种执著表现在文人身上就是一种专注,一种从不放弃,终生为之奉献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人在树立目标时不会特别考虑成功的条件是否具备,困难是否特别地多,也不会特别设身处地为自身安危着想,而是一旦树立目标,就会终生为之奋斗甚至为此而献出生命。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文人,这才成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那些小执著如计有功者,永远值得我们这些普通人学习,虽然计有功也曾官至县长,但生逢南宋战乱年代,他生存的条件仍然是“家贫,缺简籍;地僻,罕闻见。”那么就此放弃一生的努力吗,正如计有功先生所说,真的就“老无用心吗”。不,他并不因为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就放弃对唐代诗人事迹及诗篇的搜集整理,就放弃对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追求。相对于宋代太平年间由官方编定的《太平广记》来,《唐诗纪事》工程量并不算大,但是作为计有功个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生活不稳定,工作不稳定,经济来源不稳定,更主要的是各种搜集整理条件都不具备,计有功却能拖着老病身子来做这一项工程,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执著硬气来。单那一句句诗文的手工毛笔抄录,对计有功先生来说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

相对于宋代的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们,计有功无论是才气还是他生活的能力都远远不如上述那些大家,但他并未放弃努力,这才让宋以后的人们在阅读唐代诗人诗文的同时,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等背景材料,从而更有利于后人阅读、研究、学习唐诗。

现代有些学人一味地强调外部条件,说没有人帮助,说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自己才没有做成什么。如果具备什么条件得到什么大人物的帮助,我一定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来。这种一味强调外部条件的借口都是那些小聪明者不图进取的托辞,是展示自己志大才疏的广告用语,作不得数,当不得真的。现在的人们比古代有人多了几分聪明,少了些许执著气,不肯吃大苦,不肯出大力,不肯多从自身去挖掘潜力,因此就很难出成果。

一个人一生只可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遭遇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生存条件都是一定的。正如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一样,这一特定环境形成的特定条件都是不可能更改的,只有那些能在特定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创造出成绩的人,才是当世真正的英雄。这些人,并不是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往往就是像计有功那样有点儿傻气的执著者们。

每当我觉得写作太困难时,我就想起编写《唐书》《新五代书》的欧阳修,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编写《续通鉴长编》的李涛,编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李心这些大家和搜集整理《韩愈集》《柳宗元集》的穆修和搜集整理《唐诗纪事》的计有功这样的普通学人们,我虔诚地拿起这些宋代铜镜,擦拭着心灵上的污渍,经常提醒自己要认真地读一点好书,努力地写一些有功于世的文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