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爱民的头像

荆爱民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11/06
分享

瑕不掩瑜的长篇佳作

——论梁永忠长篇小说《家园》的优点与不足

荆爱民

《家园》是平凉本土作家第一部表现二十世纪抗战时期平凉人民抗战历史的长篇小说。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字功底,选取题材独特,艺术表现到位,向往成为一名作家,梁永忠先生的愿景也实现了。

我以为梁永忠先生的长篇小说《家园》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这部小说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抗战这一历史时期平凉人民的精神风貌,是一幅全面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平凉情形的浮世绘。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整整进行了15年之久,在这15年中,处于西北内陆的平凉是一种什么样子,平凉人民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这场伟大的爱国主义战争中做了哪些贡献,梁永忠先生在《家园》后记中写到“那时手捏文明棍,迂腐耿直的裴举人,身穿脏布袍的田寿臣,手颤头甩的郭老总,胆小精明的爷爷,得了痨病的奶奶,难民的苦难,日本鬼子飞机的凶残,本地居民的接纳胸怀,带着仇恨奔向抗日战场的骆驼客,念书而离家出走的大姑,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在我眼前跳动了十年,使我不得安宁。他们在抗日战争时为了抗战织军毯,捐款捐物,办医校,甚至把生命献给了我们民族反抗侵略的事业。我佩报他们的义举,我要在父亲有生之年把父亲经历的一切都记下来,演绎出来,作为我对前辈的一种记忆留存在这世间,作为家乡对抗日战争一种历史的记忆。我有必要让我们的后代不忘国耻,牢记这段历史”,梁永忠先生的写作目的达到了。从小说中我们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东北及东部一些工厂、学校内迁,各类人才内流。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迁到平凉,后又改名国立陇东师范学校。平凉有军队驻扎,有工厂开办,尤其是我国东北被日本战领后,前"苏联援助中国的东北通道关闭,中苏开辟了西北经蒙古,河西走廊,兰州至平凉、西安而到中国抗日前线的物资运输通道"(程璞语),西兰公路的中间点平凉恰恰成为一个必须停靠的站点,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平凉的经济竟然逆势发展,学校开办、培训医护人员,以支持抗战为主的小工厂大力兴起,随之而来的妓院、大烟馆这些藏污纳垢的行业也沉渣再起,更多的平凉人更是积极投身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洪流中来了。

其二,逃亡内地难民的真实记录。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河南、陕西、上海等地的人民逃亡到平凉,平凉人民伸开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们,有很多外省人就是在这个时期流落到平凉,并从此扎根落户在平凉的。张艺谋先生导演的电影《1942》表现了河南人民西逃的情形,如今平凉回民的“旅平寺”等就是从河南逃亡到平凉的回民修建的。长篇小说《家园》形象地描绘了平凉人民接纳河南及其他省份逃避日本鬼子侵略而逃难的灾民情形:平凉人民出借居住地方,开办粥厂,捐款捐物,兴办救灾工厂,等等,无论任何时候,旅居平凉的河南籍及其他省份的人民从心底里都感谢平凉人民宽阔的胸怀,《家园》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平凉人民接纳他们的情形。

其三,商贩经营术的成功范例,平凉旱码头的形象再现。几个外地人到董兆元的锦货铺子问有没有牙膏,董兆元回答说没有,只有牙粉,顺便问清了这几位的住处,待他们走后,即刻到南门什字自利西商行买来牙膏,亲自送到这几位的住处。这几位外地人几年后还记得他的锦货铺子,给他带来一大批生意。这样的例子贯穿于全书情节之中,这正是董兆元做生意的成功之处,称之为商眼,也即生意。董兆元剑走偏锋和杨大人一起去延安做生意,冒险与田寿臣合开织毯厂,无不表现出董兆元极高的经商天赋。这些细节当然是为了使小说生动真实形象,但做为生意经,对经商的人来说,仍然不失为高效经商生财的教科书,即经商意在做先。作家通过这样众多生动形象的经商事例,艺术地再现了上世纪平凉旱码头商人的经商能力。

其四,《家园》很好地完成了小说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塑造的任务。董兆元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挣够修几间房子的钱,实现他对妻子的许诺。为此他千方百计地保证他锦货铺子经理位置不失,不得不屈从于郭老总及其妻子、儿子和当政者的经济、政治压榨,他从未屈服于生活中、生意中的种种不顺,比如郭少总无休无止的索要金钱,比如自己妻子得了不治之痨病,比如小儿子被日本飞机炸弹炸死,等等,但他屡挫屡勇,起早贪黑,忍辱负重,从对女儿锐兰积极抗日的不理解到积极支持女儿抗日,当他终于攒够了钱购买了地皮准备建房时,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让他的建房愿景落空,他只好与田寿臣在准备修建房屋的地皮上建起了织毯工厂,支持抗战,当他的这个念想也让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毁后,他毅然送女儿走向抗日前线。此时,董兆元作为一个文学艺术形象已经被塑造成功了,而平凉这一个特定环境也被他塑造的较为丰满,作家创作长篇小说的基本任务,就已经完成了。

其五、选取重大题材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是长篇小说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

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可以选取任何题材进行艺术创作,尤其是在文学艺术创作方法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进化之后,选定什么样的题材去表现,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禁区的。但是选取什么样的题材,创作出的艺术品社会效应,则是千差万别的。选取什么样的题材创作长篇小说,决定着人们的关注程度。当作家在进行长篇小说艺术创作时,只有选取人们共同关注的重大题材去创作,这才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共鸣与普遍关注。否则,即使你的艺术表现手法再先进,艺术表现力再精湛,仍然无法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共鸣。梁永忠先生给我们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做出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这就是:选定重大题材去艺术地表现,这是确保长篇小说创作成功的首要条件。

东汉大学问家王充说,“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梁永忠先生选取了全平凉人、全中国人都关注的重大事件来表现,题材取胜在先。关于选定什么样的题材去艺术地表现,我们平凉作家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过分关注自我,表现小恩怨、小情感、小感悟的作品较多,无论是小说创作,还是散文、诗歌创作,这一问题非常突出。虽然我们平凉作家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已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度,但创作出的文学作品难以形成较大影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作家在选取题材上重视不够,没有跳出小我,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中去视审视世界、表现世界。比如我本人自说自话,选材太随性,其中失败的教训很多。

其五,作家的素养、特别是必须拥有一颗平常文学,是长篇小说创作成功必备的条件。当代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已经很久了,如果作家能选准重大题村,坚守清贫,用一种平常心去艺术再现人们关心、人民希望看到的历史真象,这是作家的责任,是作家的使命,也是考验作家定力的试金石。只有自信自己能力的人,内心相对强大的人,才能耐得住寂寞,甘于寂寞,甘于清平,消除浮躁心理,耐心地去搜集材料,消化吸收材料,艺术地再现生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

当然,小说中董锐兰的因早熟而早恋问题,作家为突出河南人而称呼其为“河南女子”不著其姓名的问题,以及作家在表现民国时期物价的计量单位未够精确的问题,是上述优点无法完全遮盖的。记得在一篇文章介绍说: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三口之家,5块银元就能够生活一月。一块银元可以兑换300枚铜钱。但作家在描绘董兆远给老家侄子建房时,一下子拿出几十块银元,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到底有多少块银元才能建成一处房屋,等等,这都是梁永忠先生在下一部小说中应该极力避免的。

作于2020年8月12日

《家园》是甘肃省平凉市作家梁永忠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2020年5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