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爱民的头像

荆爱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2/15
分享

1099年苏东坡在海南度过的元宵节

1099年苏东坡在海南度过的元宵节

公元1099年,大宋干部苏轼同志在今海南省琼州县度过了这一年的正月十五。

苏轼于绍圣(1094-1098)初年再一次因为文章被远谪惠州,后又被贬到儋州。惠州在今天的广东省,儋州在今天的海南省。苏轼同志年龄越来越大,官越作越小,贬谪地越来越远。宋朝时的海南可不能跟今天旅游大省的海南相比,当时绝对是荒蛮偏僻的地方,甚至还不能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内地的黄州相比,苏轼来到这里过的是远谪流放的生活,心中应该有很多的忧愤怨恨吧。

恰恰相反,此时苏轼躁动的心已经平静下来,他与几个可能同是被远谪流放的老年书生交住,与市井之中杀猪卖酒之人交往,与僧侣夷人交往,并于上元佳节乐游儋耳市井,享受明灯赏月之乐,这该要有何等悠然闲适的心境?

苏轼出生于南方,几乎走遍了祖国大地的各个地方。他曾在北风呼啸的陕西省风翔市当过市长,又在繁花似锦的杭州工作过,至于黄州惠州大概在老苏同志的眼里与家乡眉州一般吧。想象那时候渡过琼州海峡,虽然不是乌篷般小船,那也只是比它大不了多少的船儿,三五个人呆坐在船上,在茫茫大海上漂荡上三两天,船工连热带累,少有话语,苏同志再怎幺豁达也不会去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自己一肚子不合时宜却让正值壮年的儿子作陪,就连儿子的名字也称之为“过”。名叫苏过的儿子,当时在船上也不会有多少喜色的。气氛自然沉闷,海风阵阵,海浪汹涌,随时都有倾船人亡的危险,那艳艳的毒日头仅凭薄薄的遮阳布是抵挡不住的。儋州也没有五星级宾馆,更不会有什幺蚊帐一类的东西供给他。缺油少盐的生活,艰难程度,远不是我等贫乏脑洞者可以想见的。如果苏轼仅至于闲了逛逛街道,读点闲书明明事理,笑笑韩愈,也不过只是一位智者而己。

苏轼1097年下放到儋耳,到1099年,已经是他在海南工作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他63岁了。在这三年时间里,苏轼同志都做了些什幺事呢?他弟弟苏辙在《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中是这样介绍的:“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幺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着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

苏轼同志在给弟弟苏辙写的信中是这样讲述他在海南做的一件最主要的事,就是不停地进行诗歌创作。“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篇的。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吧。在前世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却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却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先后创作和陶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陶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陶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比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陶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陶渊明的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苏轼眼里看轻了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独独把陶渊明先生认做自己惟一崇拜的偶像,心甘情愿地做一名“陶金粉”时,苏轼同志已经完成了由一个天才诗人到优秀诗人的转变。只有苏轼同志有此才气,有此眼力,有此气魄,有此运气。

记得看过一篇科谱文章,说是动物身上都有一种执着力细胞。而且因人而异。比如女性爱美就是一种天性,如果把爱美的这种基因输入到小白鼠身上,小白鼠就会一直梳理身上的毛发,直至毛发被舔食殆净也不会停下来。有些人喜欢做自己认定的事情,就能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你看苏轼同志到海南之后住茅屋食野菜,虽然也遇到了几位同好的老先生,但更主要的是他读通了、读懂了中华民族三千多年来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并从陶渊明的做文章做人上都能发现其中绝世的美好品质,这大概率也是一种自身具备这种喜欢文艺创作基因、主动培养这种基因的结果吧。

翻看中华民族优秀古代作家的经典作品,总绕不开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优秀的作家总有左迁——也即贬官的经历。有些作家的一生几乎就是在不断贬官中度过的。诗人不幸诗家幸,如果作家仅仅因为喜欢艺术创作,在强大的现实生活困难面前,很多优秀的人也会因此停下跋涉的脚步,只有那些善于从前辈先贤的作品中、特别是前辈们在创作优秀艺术品的同时,不断锤练和完善硬汉形象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让后来者在不幸的现实生活中,在继续艺术创作的同时,实现了自身性格的塑造和完善,这才是人类那些优秀分子的艺术品出类拔萃、并与他们那完美的人格一同耸立在人世间的根本原因。以往我们读陶渊明、读苏轼,更多的是敬佩仰视他们优美绝伦的文章,殊不知他们在创造绝世艺术品的同时,还塑造出了东方男子汉特有的硬汉气质,这也才是他们的文学艺术品永远矗立于世界艺术品顶端的真正原因。尤其是当我们知道公元1101年就离开人世间的苏轼先生,在生命之路的尽头也从未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

1099年海南儋耳的上元节,就因为苏轼同志正能量明快敞亮的心态和积极入世的创造性生活态度,而变得十分亮丽并永远地被载入文艺创作史册。

苏轼109年年的上元节是怎么度过的呢?他自己是这样描述的。

附:苏轼的《儋耳夜书》。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译文:己卯年(公元1099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今海南省琼州县),有几个老先生来拜访,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出去游玩一趟?”我欣然答应了。走出城西门,进入寺庙看和尚念经拜佛,走过小巷,看汉人、少数民族混杂,正在兴高彩烈地闹元宵,卖猪肉的、卖酒的人很多,街上也很热闹,我回到住处时已经三更天了。我的孩子、仆人早都关门熟睡,已经打鼾声了。我放下拐杖大笑起来,(到底)谁有所得谁有所失?问我为什么发笑;我是自己笑自己啊,但是也笑韩退之(韩愈)钓鱼钓不上来,打算离开。其实他也没有搞明白并不是每一个钓鱼的人,都能钓的上大鱼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