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爱莫问天的头像

爱莫问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0
分享

清明时节复清明

这就是春天。

进入阴历二月末,三月还未到来的时候,青草忽地从地底深处蔓延开来,倒挂绿丝绦的垂柳,挤满了“钱串儿”的榆树,雪白的杏花、梨花,殷红的桃花,全都一股脑儿装扮在了这个世界,一大片一大片的新绿涌入视线,满世界的明媚扑入心头。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天的景致,大概只有“清明”——如此的清亮明丽来形容了。

的确如是,春天的万物萌发,柳绿花红,仿佛使漫长冬季的枯燥无趣突然亮了起来,一切心中的结都被这旷怡的景致给化了。

春天是令人这样的清明。

在阴历二三月交接之际,清明节伴随已然生机勃勃的春天姗姗而来,进入这个时节的高潮。清明节为何叫清明?曾也不明白缘由的我在无数次被春天明丽的景色所陶冶时,也早已明白了汉语词汇的博大精深——春景是如此让人眼清心明。然而,清明还有很多种意思,总而言之,一定是褒义词,是像春天那样让人倍感幸福和温暖的向往,希望这江山一如春季,人明景和。

如果要纠结清明节的传说,你也会惊奇的看到,清明节果然有很多种内涵,除了是祭奠先祖,除了是感怀过去,清明节也有“勤政清明复清明”的故事。

现有的资料倾向于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在唐代逐渐与寒食节融为一体,至今已成为中华四大传统节日。究其寒食节的来源,则要与一个知名人物介子推有关。谈起介子推这个人物,也许有人会认为其迂腐。传说介子推曾作为晋国公子重耳的幕僚追随之受难逃亡,然而患难辩忠奸,流亡的重耳一度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此时,跟随重耳的人大都逃跑,只有介子推不离不弃,在重耳即将饿死的之际,他忍痛割下的自己的肉喂食“主公”,终于使得重耳转危为安。这样一位救命恩人和真义士,身为明君的重耳怎能忘记?

日后,待重耳成为晋国一代霸主,将要按功劳行赏罚的时候,发现竟然找不到自己昔日的救命恩人。晋文公报恩心切,听人说介子推躲在绵山,但却不肯出来为官,便想了个歪招——以放火烧山的方式逼迫这位恩人出来接受自己的封赏。不得不说,点子虽歪,但心是好的,也让人觉得情有可原,甚至觉得晋文公果真贤明。

却不想,这位被司马迁称赞为“古之明君”的一代春秋霸主终究是失策了,他不了解自己这位昔日麾下义士的心志,介子推只认为自己的割肉救主是作为幕僚理当做的,不必得到回报。而如果要“逼迫”自己,那也是“死也不肯的”,就这样,介子推终究被烧死于绵山。

一代义士用他的传奇故事换来了无数人的唏嘘慨叹,也为寒食节的起源增加了一个动人的传说。据资料考证,大约在唐代时期,寒食节与清明节融为一体,北宋时期,诗人黄庭坚在《清明》一诗中如此纪念介子推,称赞他为“士甘焚死不公侯”。介子推至少在唐宋时期已经是义士之楷模了。

尽管迄今为之,仍有人认为介子推迂腐固执,不懂得接受好意,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看法,然而随着涉猎过《儒林外史》等古人小说,便明白了介子推的高洁,想必他做幕僚之时,也只是认为公子重耳贤明,只为求得清明贤君而不是专为自己的富贵。据介子推抱树而死的传说中,在被火烧死后,整理所留下的遗言,有两句和清明有关的诗句,一句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另一句是“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不难看出,清明是介子推对自己“主公”的期盼以及对自己死后这个世界的期许,人们把清明的向往与义士贤君、政通人和融为一体,形成了特有的清明文化,传说与文献融为一体,或许已很难让人考究其中真假。然而,我深深地知道,传说也许有假,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和民族精粹却是清晰而明络的。

从汉晋到唐宋,人们纪念义士,向往清明,在最美丽的春天与祈盼人间清明的向往相连,也正是这个民族最隽永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宜昌人,屈原文化的“近水楼台”,也让我深有所触。中华民族不缺诗人,但称之为伟大者却寥寥无几,屈原则堪为其中之冠。作为一名诗人,他何尝不对春天的春景致所敏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然而大好河山终不消楚国君王的昏聩,这位诗人也知能以“抱石投江”而独留爱国之壮举。另一位伟大诗人陶渊明亦生不逢时,以悠然掩盖心头的落寞,看似悠然见南山,实则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无奈。伟大的诗圣杜甫时逢安史之乱,于是不得不慨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些诗人的伟大,无不是在于心头的高洁与向往的清明。

清正廉明的一代名臣包拯,在明代就已“儿童妇女犹知称之,况当时乎”,其墓志铭上写着“宋有劲正之臣,其声烈表爆天下人之耳目,虽外夷亦服其重名。朝廷士大夫达于远方学者,皆不以其官称,呼之为公”。三国的清官陆绩因一块压舱的石头与其清廉事迹有关,被后人保存1千多年,至今成为风景名胜……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有这样的根脉,就有这样的大树与春景。清明之向往,在于春天时期对美景的心旷神怡,更是心头的清醒明丽。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始终期盼清明,传扬清明,赞颂清明,又为清明之追求而甘愿效仿介子推的义士前赴后继,不胜枚举。

青草欣欣岸柳翩,高粱种毕拓春田。

天清气朗甘霖贵,遥思家祖勤为先。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之清亮明丽润心舒畅之时,也让我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转瞬间,寂寥成殇,落花微凉。我想起了老家柏木坪的瓦房,想起了石板路上的青苔绿痕,想起了儿时奶奶布满老茧的手、单薄的背影与爽朗的笑声,浅浅涟漪,淡淡氤氲,苍凉的心声不蔓不枝。清明啊,是岁月豁然间分开的阴阳,是天地乾坤错开的前世今生。人生在世,面临生活的酸甜苦辣,举国上下为祭奠先烈、过世的亲人而忙碌、追思,诉说着、表达着每个人的情感,缅怀那些在天之灵,告慰先烈与古人。此时,清明就是燃烧的火把,将血脉亲情代代相传,一直传递下去。

清明来得匆忙,忽然之间,可见全国各地都进入了清明的各项默认的议程,形式多样的祭祀活动有条不紊,那些轰轰烈烈、感动人心的故事,直击人心,不觉润湿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必须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与前辈,是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和大无畏的牺牲铸就了如今的大好山河与国泰民安。现如今,我们赞美他们的崇高理想,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传承他们的民族精神,大抵这就是清明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吧!

以鲜花祭奠故人,用思念延续深爱。我们缅怀他们,我们祭奠他们。

纷纷细雨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带来了忧愁和悲伤的情绪。在飘飘洒洒的雨幕中,丝丝缕缕,冷冷凄凄,润湿了衣衫,却也让心绪在滴答声中复苏了向春山的蓬勃,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律动出独特的旋律。

不经意间,杨柳垂下的丝绦,跃然眼前,轻轻地拂过心头,涤荡开了萦绕的愁绪。夷陵大地花红柳绿,峡江路的十里海棠耀眼夺目,一簇簇锦绣的花团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

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

漫步春天的大街小巷,驻足在长江之畔,春天的青绿明亮扑满心头,是花红柳绿的浸润,更是江山清明的眷恋。如今,清明节时话清明、思清明、见清明,传统文化之根脉愈发茁壮,吾中华民族也必将更加葳蕤繁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