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蔼北
赣南山里未出嫁的成年女子,会在一方有事需要相帮时全都出手相助,出钱出力出主意,日久天长,她们中那些志趣相投的女孩关系会亲如姐妹,走动来往也非常频繁。在这种感召力下,那些活力无限的女子团体就形成了纽带,被客家成为“姐妹班”。
姐妹班,也会写成姐妹帮、姐妹伴,有亲缘无血缘的女子,只要诚心相助的,她们之间就可以形成亲如一家的共同联系体。规模大些的姐妹班,有一二十人,大多数则是六到九人。
因为山区客家自然村常常也是规模不大的,方圆二三十里,能有十来户客家妹子年龄相近的,也几乎难凑。
结成姐妹班的女孩子亲如手足,形同一人,劳动之余,她们喜欢结伴在一处,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谈论女红,提及桑麻,商讨厨艺,精研纺织和裁剪。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民间乐事,能使整座山沟都充满勃发的生机,敢教日月为之增添光彩。
其情融融,其乐亦然。她们似乎永远都是乐天派,永远都是信天游,出就共唱山歌,进则合肩一轮明月,字典里仿佛天生没有忧愁哀戚、悲苦伤感。
如果是姐妹班中的哪一位妹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去婚恋了,大家就必定会凑趣地走在一起,想法设法给她观摩男方,包括为人、家境、口碑、勤懒,都会打听得一清二楚,甚而包括对方的祖宗十八代,都要刨清楚底细。唯有这样,大家才觉得对得起姐妹。
妹子出嫁时,新姐夫必定会事先准备好等量的红包,遇到姐妹班的,每人封一个。他还要备好食品、花布,按照客家风习,送小礼物,请姐妹们“吃甜”。吃甜这一天夜里,待嫁的妹子接受姐妹班的每一位姐妹的亲昵嬉笑和祝福,相聚一起,欢乐无比。尽情畅叙,时光易过。
到了出嫁的时日,大家都是步行相送。“姐妹班”的所有姐妹都刻意穿戴的最漂亮,打扮得最时鲜,一起来到妹子娘家。随后,娘家送出出嫁女孩,焕然一新的姐妹们序列有致,成群结队,前后簇拥在她身边。
姐妹班的所有姐妹都行走在去往新郎家的路上,引得四周乡邻纷纷涌来,大家驻足观看,在人群中纷纷猜测和辨认哪一位是新娘。又议论,哪一些是伴娘,哪一个漂亮,哪几个出手更鲜亮。
出嫁女孩婚后的第三天,就是回娘家走三朝。“走三朝” 回程时的那一天,“姐妹班”又一起全部聚集,把新娘子送回新郎家。大家顺便到新郎家探望探望。到得郎家,她们安慰她在夫家好好过日子,鼓励她勤劳贤惠,做一个好媳妇。
如果知道姐妹在夫家受到丈夫或者公公婆婆的不公对待,特别是听到姐妹受到欺辱,大家肯定会全力出手相助,为她找回尊严和面子,帮忙把夫家关系给调停到普遍满意的程度为之。夫权时代,姐妹班的作用常常能起到“天上雷公,地面舅公”的“舅公”那般大的影响效果。
在调停的时间里,夫家每一位成员必定会言语恭敬,态度和蔼,不敢再冒犯新娘子。而如果是不听姐妹班的话者,姐妹班会返回家里,搬动娘家其他成员出面解决,直至满意为止。
客家都是山里人,姐妹班人多力量大,对每一位成员今后的生活也会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和协助。孩子出生、洗三朝、满月、周岁、上学堂、拜师、学艺、出师、立基、娶儿媳等等,姐妹班都会巨细关注,倾心襄助。
在姐妹班里,每一年的另两件大事就是“乞巧节”相聚、“赏月节”相会。乞巧节就是旧历七月初七的聚会,赏月节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赏月。那时候,她们自发相聚,出钱出物,出力出地方,排场不是很大,大家却总能把气氛搞得轰轰烈烈,喧喧闹闹。
可以说,我们赣南姐妹班的圈子里,是轻言细语的温馨家园,是培养姐妹感情的好去处,是山里闪亮明灯一盏,是深沟野壑的温煦暖阳一圆。有时候,她们的存在甚至远非拜把子兄弟的精神纽带更有力度。
作为自发的民间组织,她们的精神力量却能代代相传。年龄大的妹子出嫁后,年纪小的妹子会自发地补充进来,这就会让“姐妹班”不断地补充新血液,自然而然地保持着新成员的紧密衔接,使自助襄助的好做法承袭下去。
山里客家的姐妹班,像冬日阳光,使山里客家女孩子们的心田更敞亮。又像岁月漫长河流中的清泉,汩汩滔滔,不断向前流淌。那新泉的活力,无际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