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华的头像

艾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02
分享

乡村冬夜

 

太阳在山垭口努力地往上挣扎,却还是敌不过蜂涌而来的暮色,慢慢地,由一轮耀眼的火球变成一只红黄的盘,围绕的云也被这红晕染着,陪太阳涂着最后的一抹色彩,阴影越来越浓,终于,红盘被吞噬了。

望着沉入山际的太阳,忙活的农人们叹着气,没完忙的活,只有等明天了,日子太忙,真恨不得扯根绳子把太阳拴起。在暮色的催促里,他们扛着挖锄,挑着粪桶忙忙地往家赶,农人们知道,暮色也不会停留太多,黑夜会随之而来,家里家外,还有一大摊事。白天和黑夜分了工,农活也分了工,白天有白天的农活,晚上有晚上的农活。

各家各户的鸡、狗、牛、羊在天黑之前自动进圈、钻笼,这些动作它们烂熟于心,就像是祖祖辈辈流传的规矩,谁也不会走错,也不会不回家,恪守着自己的那点方寸之地,恪守着对家的忠诚。就像农人恪守着土地,哪怕贫穷、艰辛,依然固执、长久、永不叛弃。这也是一种特别的乡村之道,生存之法,和城市的宠物相比,它们则更加懂事,实而不华。睡了一整天懒觉的猫此时精神抖擞,伸伸腰,洗脸抖毛,为出门做着准备,对于夜晚,它们比人要淡定得多,它们是黑夜的行者,也是黑夜的拥有者。

霜风四起,冷冷地掠过村上,呼狗唤猫的声音悠然远去,草木垂头,牛羊寂然,乡村的冬夜,就真正来了。

乡村的冬夜,火才是真正的王者,有火就有温暖,有火才有故事。灶膛里,旺旺的柴火烧起来,那柴火,烧红村上一轮轮的太阳,熬沸村上一瓢瓢的月亮,周而复始,为农人熬春煮夏,世间的杂烩在锅里扑腾。火如莲,锅若佛,一火一锅,尘世的油盐醋米便在沸腾的汤菜里参禅悟道。

灶门口,负责烧火的我夹着一块块的花块柴,把火烧得通红,火就卟哧卟哧地响起来,母亲说,喏,火在笑,我听不明白,火为什么会笑,看了半天,没看出个所以然。忙进忙出的母亲没时间解答我的问题,只是说,火笑就预示着家门平安、吉祥。我拿着吹火筒使劲吹,想让火更大声音的笑,火筒口在我唇边印下一个黑色的圆圈,如同那谜底上的封印,永远无解。但直到今天,我都坚信,火是会笑的。

而那灶膛里燃烧后的灰烬,总似要诱惑人家做点什么,才不负那一膛柔软。饿得急慌慌的我们,捡一撮红苕或是洋芋,倒进灶膛,用火钳一一摆好,再用灰烬闷上,稍后,再把红苕洋芋翻个面。这些土里生、土里长的东西,也只有在灰里烧、火里烤,嵌入泥土的气息,才能呈现出最原始的美味。不一会儿,就有香气从灶膛里飘出来,刚开始,是一丝丝的,钻入鼻孔后,再就闻不见了,忽然,大把大把的香味,从灶膛里跑出来,撒着欢地往人怀里撞,撞得人浑身都是烧洋芋烧红苕的味道,饭桌上,有烧洋芋红苕的味道,猫狗的碗里,猪的食槽里,牛羊的栏圈里,都有它们的味道。它们霸道、蛮横地把一切都变成了烧洋芋红苕的味道,所以,村庄流淌的味道,也就是红苕洋芋的味道。

灶火是乡村漫长冬夜的温馨,是一家人生活的期盼。而火塘,却是一种岁月,是让人一生都可以咀嚼的念想,随着时间起伏,凝成魂魄,慢慢沉淀在人的骨髓里。

早在秋来之际,家家户户就筑好了炉子,只待那寒飞嚎、雪花飞的日子来临。乡村的炉子,大都是土火炉,用带粘性的黄泥、石灰一层层的糊上去,用拍板把炉子拍紧实,这样烧火的时候才不会裂。

冬天的夜晚,我们围在火塘边,烧着洋芋,蓝红色的火苗舔着洋芋,我们眼巴巴地瞅着,时不时将洋芋翻一下身。爷爷捻着花白的胡须,给我们“摆经”,爷爷摆的经,大多是“鬼经”。在乡村长大的孩子,谁没有听过几个“鬼经”?爷爷摆“长鬼”:有一种鬼,要和人比高矮,人肯定比不过鬼,那怎么办,抛草鞋,将草鞋抛得高高的,鬼就比不赢,就气死了。气死后的长鬼,要么是变成的一堆牛粪,要不就是一蓬乱草。以后,我在路边遇到牛粪和乱草,就跑得飞快,生怕它们就是长鬼变的。

爷爷还摆经,有个人正在屋里烤火,听到外面有毛狗子在喊,他顺手拿起火铳,从窗户往外面瞄,准备打死那个毛狗子,突然,他看到那只毛狗子四爪趴在雪地里,似是身上压了什么重东西,往前拱一下,就哀嚎一声。那人再仔细一看,毛狗子身上没看到东西,却从它身上倒映下来一个长长的影子,原来,是鬼骑到毛狗子身上了,那毛狗子驮不起鬼,走一步,喊一声。那人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就悄悄地退了回来,后来晚上再听到毛狗子喊,再也不出门了。

我听得汗毛倒竖,吓得躲在火塘屋的最里面,生怕那鬼撞门而入。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趴在窗户往外看了,生怕在那白毫毫的雪地里,冷不丁地就窜出个影子来。

我们战战兢兢地听着爷爷摆“鬼经”,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烧洋芋,似乎只有把恐惧吃下去,才不会让人害怕。煤油灯下,母亲扎着鞋底,昏黄的光晕里,闪跳着簌簌的抽线声,每响一声,犹如神秘的天外来音,让人心惊肉跳,屋外,风打着唿哨掠过树梢,凄厉、哀怨。

这种让人心悸却又让人温暖的感觉,那种想听故事却又害怕“鬼”的心情,让人百转千回。小时候,努力地想挣脱这种害怕,而现在, 却心甘情愿沉在这种害怕里。那些被火塘浸润出来的故事,带着鬼魅而又温暖的气息,让人抗拒却又让人沉沦。而今,故园已远,火塘依稀,而记忆,却如树的根须,早已经深深扎根在血脉里了。

在冬夜,我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推磨。冬天了,圈里的猪要加紧催肥。肥猪在春夏两季拖大了架子,在秋冬就要补膘。秋天主要补红苕洋芋,有大量的糖份和淀粉补充,猪一天比一天肥壮。冬天时,苞谷粉主要是坐膘,膘厚的猪才有油水。

一筛一筛的包谷籽放在大石磨前,大人掌磨架,我们在旁边搭把手。磨架转动,磨子也跟着转起来,一推一拐间,苞谷便磨成粉。我们嘻嘻哈哈地跟着磨子一前一后转,推了半天,胳膊酸得就没劲了。有时也想自己单独推磨,可磨架转个半圈,便拐不动了。我和姐姐又搬又推,才勉强转过去。父亲说,推磨要一鼓作气,如果中途稍有松懈,磨子就拐不过去。多年后,负重前行的我才明白,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磨难面前,不知拐了多少弯,一次次停顿,一次次重来,我有多少次就差点没拐过去。

就这样,磨子转一圈,我们转一圈,记不清磨盘里的面粉满了几次,筛子里又添了几次包谷,只觉得大汗淋淋,浑身酸疼,似是一种无盼头的绝望般,只是麻木而机械地跟着石磨来来回回地转,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才说,好了,我们如释重负,飞也似地逃离这让人疲惫不堪的农活,但第二天晚上,石磨又会轰轰转动。日复一日,石磨转着一家人的生活,我们转着自己的年轮, 转了很多年,从懵懂少年转至青春韶华,如今,那种轰轰作响的声音,还在我的心上,一圈一圈地转。

待把所有夜间的活路做完,夜已深了。我们爬上床,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头一挨枕,马上就睡着了,估计连梦都没有。

可是大人们却说,人是有梦的,并且,梦是很灵的。他们站在晨曦初露的田里,津津乐道地讲着头天晚上各种各样的梦。比如说,有人头天晚上做了一个亲梦,第二天家里就肯定会来亲人。我们有时候出门,过段时间回家,母亲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们今天会回来,我昨天晚上做了亲梦。也有梦见别人家不好的,一段时间后,那家人果然出事了,或是有人去世,或是有人生了病,做梦的人叹惜道,我就知道他家不吉利,这梦真的很灵。还有梦见自己家或添人丁,或有吉祥之事,往后果真一一灵验。

梦是乡村生活的另一部华彩乐章,也是乡村所有生命的灵魂寄托,村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梦的元素,一滴露水、一只蚂蚁都是梦的一部分。似乎只有梦,才让枯燥的生活有一种更深长的意味。那些或长或短的、幸运或不幸的梦,带着无尽的思念与期盼,或悲伤,或欢乐,在夜晚柔软温暖的被子里发酵,穿越重重黑夜,于第二天清晨出发,以此抵御漫长的时日和人世的艰难与不易。

我一直稀里糊涂地做着梦,也不知道,我的梦是否灵验。我也做过亲梦,父亲自那年秋天去世后,一个个的冬春夏秋,我做了数不清的梦,一直梦见他,梦里的父亲忙里忙外,跟我们讲话,和我们做事,让我们做这做那,音容笑貌触手可及,可是,醒来,父亲就消失了,这是我最亲最亲的梦了,可我知道,我那远行的父亲,是回不来了。


我也说几句33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我也曾在农村生活,有过类似的经历,情真意切,乡愁悠悠。

张留周   2019-01-05 11:17

拜读老师深厚又行云流水的文字,受教了!

南山   2019-01-07 06:37

作品最后再用一两句带有乡村冬夜之类的话收束全文或升华一下主题就更绝了。总之,是篇好散文。

瞿绍斌   2019-01-09 13:01

感人之极,好文章!

张卫忠   2019-01-10 04:01

仿佛又回到小时候,村里边。

刃血   2019-01-15 22:00

梦回故里,真情实感。

李中波   2019-01-18 11:10

梦是乡村生活的华彩乐章,梦是乡村生命的灵魂寄托。欣赏精彩散文,问候佳作老师!

南方飞鸿   2019-01-19 21:10

忧伤淡淡,怀念切切,好美的文!

文今   2019-01-22 12:38

很感动,回忆是一首远去的歌谣,在生命里轻哼低吟,令人回味无尽。赞!

徐志存   2019-01-22 16:38

父爱如山,怀念父亲健在的日子......

山洼芨芨草   2019-01-24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