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福平的头像

黄福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23
分享

脉动山河

脉动山河

与维俊相识,是近年的事。在家族中,辈份上比我低一辈,所以我与子辈名誉尊称他为大哥。但他却称我黄平叔。维俊近九十高龄,依然谈笑风生。

多年前,时逢平坝祭祀入黔始祖得知黄维俊其人。直到黄恒华兄弟相约前往织金县上坪寨乡看望族中德高望重的他,方相识并近距离交谈。他说他看过我所写的散文《神奇的祖事》,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说他在我们的家庭中,算得上德高望重的传奇人物,所以久慕大名。

维俊说,1950年初,他因围观解放军组织的花灯,宣传时政,与同学谈论花灯,被身后一人发现后,无意中得加入解放军。当时那人问:“小伙子,你读过高中?”他点了点头。那人又问;“成份?”他直言:“地主,开明的”。那人又问:“愿不愿意到政府上班?”他想了想回答;“有工作用,当然愿意。但要看是哪样工作。我能不能做得下来?”那人说:“秘书,肯定做得下来!”就这样,黄维俊进了织金县政府工作。由于用心敬业,吃苦耐劳,善于理解政策,业绩突出,不到三年时间就被步步提拔,任命为织金县政府副县长。

可1959年,因他对当时大行其道的浮夸风仗义执言,揭露时弊而被贬到杨梅林场任场长。也就是从那时起,在他的心中就种下了生态发展的理念。

后几经波折,恢复职务后,并升任织金县县长。

八十年代升任毕节地区地委秘书长,在任期间提议荒山承包种树的方案,但因各和原因,未被采纳。从毕节地区秘书长的岗位退下来后,时年六十二岁的他,就成了全国极少数承包荒山并自己规划造林的绿色建设者之一,而且还从“居民”户口重新转为农民户籍。

老人笑言他所居住的所在地,当初人们称之为夏家弯,而现在,周围的老百姓皆改称黄家大弯。

老人当年筹资二十七万承包了六座连绵不断的荒山种树。老人说当时抬眼望去,除了薄薄的荒草,就是祼露岩石的山野。而今,二老在从退休获得70年荒山承包权起,种植了满山锦绣,悠悠岁月中,赢来了泉流淙淙,百鸟争鸣,气象一新,移步换景的成就。通过构建木结构的曲廊,上至13000多方的“小水库”。池边放眼,山弯如钩,居高临下之中,有一种风清气正的感觉。而这样的景,老人并不独享,而是向当地人无偿开放。老人说他有一个比较大的规划建设方案,要圆这一个梦还需要很多时日,他要争取把他的梦圆好!

老人有一栋长五间、四层楼的宽大房子。他收藏有解放初到现在的重要报纸并装订成册。仅与黄氏源流有关的书籍就设有专柜。他都能通过在北京好朋友收藏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全国各地著名书画大家留在他展厅的大作,熠熠生辉。峨眉山的高道留下一幅书画合一的书法“道法自然”,奇特的画法令人惊叹。在参观老人的楼房中,在宽大书画室,悬挂着很多书法作品,还有桌上摆放的文房四宝,以及满柜的书贴。老人告诉我们,他每天早晚都要练书法,这样年老手不会抖,脑也不会有萎缩。并且说每天都要到他花了二十多年积蓄打造的山体园林走一走,看一看,享受着其中的成就与自我创造的清新,享受着从自己手中美起来的大自然的回馈,享受着心血与汗水营养出来的浓厚的人文气息。

说起老人的成就和乐于助人的事,虽然我们心存敬意,但老人对此处之淡然。而令我羡慕的是老人带我们上山,居然健步如飞。他称我们老人,那是族中辈份上讲。我们称他老人,那是因为他年长我们数十岁。他说,很多人拜访他,吃饭时他都不喝酒,但因为是我们去,并且我们都是一家人,特别说我是黄家“秀才”,所以他拿出珍藏多年的茅台酒出来,并说一定要陪喝二钱。

维俊说:“风水也是人培养的,地因人而灵”。

老人一生退休后的精神与情怀,主要在量力而行的生态建设上。而他说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正如诗人艾青的诗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