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火谷
东屯,顾名思义,位居于东,是黔中安顺市西秀区东部与长顺县接壤的一个乡。
1984到1986年期间,我在安顺县中(宁谷)读高中时,就有家住东屯乡梅旗村的同学。高中毕业,转眼三十六年过去。原来的安顺市2000年由县级升到地级,原来的安顺市摇身一变成了西秀区。
八十年代初的安顺市与安顺县同级分治,县的管辖范围重点在乡村,市的管辖范围侧重城市。那时安顺县交通极为不便,所以同学之间,往来于家乡的极少,除非属于同一个乡镇,且住所邻近。
在宁谷读“安顺县试点班(高中)”文科的同学,不到三十个。陆续考走的80%,第二年复读后考走的三四个,回家务农的也就两个。十几年前,高中同学建了个微信群。今在群中听说老班长的母亲仙逝,故同学相约,在金中广场集中,前往吊唁。
到达之后,礼毕,饭后,老班长说,沿前面公路左走几百步,再左转,就是准备打造来搞旅游的莹火谷,是引进台湾一位老板来投资的,有山有水,野生杨梅到处都是,这环境给人的感觉古朴雅静。虽然还没打造好,但可以去转一转,看一看。
老班长忙招呼客人,所以我们一行同学共七人(含一位同学夫人)前往。我们按路线走进景区,给人的印象,满山锦秀,确实有原始生态的感觉。
我们沿路边走边聊,遇沙石多的路段,同学董天文还扶我一把(有轻微的脑溢血后遗症)。我们沿木方板栈道与铺青石的步道,走到峡谷处,见弃之已久的木屋,有亭、有廊,有烧烤的痕迹,有乱扔的酒瓶……居于一个上千平方米宽的水库之后。大家准备转身回程,顺右边公路走。但看到那路上有一层水,就原路返回。谁知过了一会,见五六个妇女老人,背着、挑着,义无返顾地从那条路走过。这时我就晓得那路并不滑,硬整得狠,水浅得可毫无顾虑的走过。我暗笑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年地半百的人,有点娇气。
这一路上,路两边山上,最多的是野杨梅,偶乐还能看到树上有几颗杨梅。水库边上,有一条小河,不知是谁建了两米多宽的拦河坝,平平整整的,水从上面溢过,也不过一寸以下。同学邓某某穿着凉鞋站上去,见那水实在清澈,不禁手捧。要不是见到下游的水有点浑浊,他想捧起来就喝。
河边种了一片西瓜,稀疏地摆在田里,像绿色的小皮球。栈道旁兴建一半的木亭子里,有瓜农端着铝饭盒正在吃饭。看那撸脚撸手的样子,应该是为西瓜浇水。
看来这莹火谷打造的品牌,主要是生态。同学说莹 火虫生长的环境讲究,夏天的夜晚,飞来飞去的莹火虫,像天上闪灼不定的街灯,有梦幻的感觉。
走着走着,背东西的妇女老人赶上我们。邓某某上问老人,老人,你们扯的这些草一样的东西做哪样?老人回答,扯去卖,三块五到四块钱一斤,要晒干的。一竹箩湿的有好多斤?老人说有三几十斤。晒干后有几斤?老人争说有五六斤。我问他们多大年纪?一位老说她七十八岁,还热心地介绍说,一位八十一,一位八十,一位七十七……听口音,都是布衣族。从外貌上看,都很瘦,但那对眼睛,依然炯炯有神。从穿着上,几乎都穿着半旧的蓝色对襟衣,大腰裤,脚穿解放鞋。从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农耕时代的勤劳与朴素,在渐渐淡去中的依存。在网上搜索,西秀区的思路是想将这地方打造成“梅旗.莹火谷”生态小镇。
走了一个来回,从手机上看,也不过万把步路。慢慢走,慢慢看,耗时也不过一个多小时。从头至尾,除了着意打造的水、路、房、亭、栈道与水库边的绿化外,路还是泥石结构,两边的山还是原生态模样。如果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从服务上加以打造,这地方生态原始,空气好,有小家碧玉的素朴与纯真,是个休闲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