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福平的头像

黄福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27
分享

普定墓庐

普定墓庐

文/黄平

“仓廪足而知礼节”,自古礼教传家,也离不开物质基础。

家境富有的古人,为守父母、师长之丧,筑室墓旁,居其中以守墓。其所筑之室,称之墓庐。清龚自珍有诗云:“天地埋忧毕,舟车祖道频;何如抱冰雪,长作墓庐人。”

民国九年,鸦片开禁,伍效高先生贩卖鸦片而始发迹。解放初期,效高先生响应党和政府的 “禁烟”号召,积极参与推动禁烟运动。

伍效高先生经商发迹后,兴办各种实业,重视并投资教育。

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先生已然富甲一方。其父伍西堂老先生于1945年去世,现在所葬之地临近伍氏入黔祖茔。墓庐之建,当始于此。伍西堂与伍效高父子情深,效高先生非常敬重其父以身作则、为家业不惜艰辛付出勤俭持家之德,并传承和弘扬其父爱家敬业的思想,一生秉承“工商兴帮,礼教传家”的理念,热心于振兴民族工业,振兴地方教育。

从哑默先生的《世纪老人伍效高》一文中可以看出,伍氏宗族入黔始祖仁、伦二公,系洪武年间调北征南入黔,因征战有功而受封武威将军……到了效高先生父亲伍西堂老人辈,已成为“吃穿靠庄稼,油盐靠手艺”的传统小农户。先祖征战与创业,不可能建墓庐。到了伍西堂老人辈,家境不允许建墓庐。而西堂老人仙逝,效高先生工商兴帮的经历虽然坎坷,但家大业大,富甲一方,因此为修建墓庐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修建墓庐也是礼教传家的体现。由此推断,墓庐修建于伍西堂老人仙逝之后。

笔者到定南老城寻问耄耋老人,普定墓庐究竟在哪个地方?老人们异口同声告诉我说,出西门,往安顺方向,两里多点路,便是伍家墓庐,占地十余亩。

据伍氏后裔提供的情况证明,耄耋老人的说法属实。普定粮油公司所在地就叫墓庐。

伍西堂老人仙逝,安葬于现粮油公司挨老安普路围墙段,其余建有多栋石木结构的瓦房作为守墓之庐。解放后,效高先生创办碾米厂于此,其曾氏夫人任米厂经理。后因政府办厂扩建的需要,西堂老人迁葬到伍氏祖茔大坟坡下。

2019年元月6日,在还未得到伍氏后裔提供的可靠信息之前,我独自寻访墓庐。当时,是墓庐或是墓楼,在概念上都不敢肯定。但从互联网上查看,守墓所建,多叫墓庐。所以一开始就以“墓庐”之名寻访。

而可寻之迹就是从定南古城西门,往安顺方向走,近普定粮油公司有一座桥,桥的左侧有一条巷道,两边人家门头上的门牌都注明为“墓庐巷XX号”。但从几栋老旧瓦房的结构与形貌上,都找不到墓庐存在的迹象。

路遇上一位年过花甲的长者朱某,问到墓庐,他说墓庐是伍家所建,时间可能在民国时期,地点在王家巷,也就是现今四中(原城关镇二中)门口左侧巷道进二十米处的前面。可据我初略了解,他的说法有些牵强,但不好拂其善意,故姑且听之。谁知后经伍氏后裔证实,这一说法确实不足为凭。西堂老人仙逝,效高先生交游甚广,全国各地前来吊唁者,均带来墓石一块,所以伍西堂老人之墓,其墓石组合大不同寻常,且墓旁建有比较讲究的守墓之庐。

后经伍氏后裔提供“伍公西堂墓庐”石排匾所证实,民间墓楼的叫法有音化之嫌,实名墓庐。

据伍氏后裔介绍,墓庐是分几次被拆毁的,最后一次是在2000年,拆的是粮油公司大门两侧作为墓庐的木结构瓦房。现遗存定南书法名家毛竹峰先生所题的“伍公西堂墓庐”石匾,保存在县幼儿园一侧的伍氏祠堂。

伍家入黔始祖仁、伦二公合葬的坟墓,就在县四中(原城关镇 二中)山后,具体为近山顶上山弯处,前面有一块方圆四五亩的平地(大坟坝),离墓地五六十米远,左右各有一根旺柱耸立,柱上有刻文,有的风化难辩,其柱联亦由毛竹峰先生所题。离墓庐数十米远的东面,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拱桥,旧时称桥婆婆,每年逢正月第一天属狗场的日子,城内老人自发带领小孩去拜祭桥婆婆,以祈福祈寿。而伍家入黔始祖坟墓坐东朝西,明堂宽广敞亮。故民间有一种说法:又宽又广,敞亮西堂,纳吉呈祥,伍氏发旺。并说是伍效高先生一生功业卓著,便是明证。

墓庐是伍氏发迹的见证之一。虽然墓庐始建至今,年代不算久远,但随着岁月流逝,墓庐,只作为一个地名存世,而本应作为文物加以保护的墓庐,如今却已隐没在岁月深处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