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的春天
文\黄福评
3月26日下午2:30,我到县文联参加读书会。参加者多为中年以上省、市、县作协会员者,人数近二十人。其中市文联与市作协代表参加。
而且读书会的时间,恰好选在建党100年的春天。
这次读书会活动的开展,是以台湾作家朱西宁短篇小说《铁浆》为文本而举办的。除了我撰写了一篇【浅谈《铁浆》的意义】一文,梳理提出一些想法或是说观点之外,大多与会文友基本上“吹牛不打草稿”,随兴而谈,思想自由不拘。但有一点;举办这样的读书活动,其中传出来的信息,可以说都是春天的喜讯!
市有关代表传达了省文联、省作协关于文学创作的四个文件精神,即:贵州文学事业“十四五”规划;省作协2021年工作要点;“走进全面建成现代文学书写多彩贵州新精彩”,深入推进作家+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文学创作主题引导指南等。可以看出,这几个文件,都是鼓舞人心的,充满着春天的气息的。
记得有人说:“小说是我写的世界,散文是写我的世界。”
作为读书会,并且以台湾作家朱西宁的小说《铁浆》为文本展开,所以我想到这两句话。
擅长小说欣赏与创作,并在高端平台多有展示的尹文武先生,在市文联有关同志文件传达结束时,恰好因事延迟到来。简单的欢迎说座后,主持人开始读书会的议程安排。
我抛开准备的稿纸,随兴而简单地讲了讲阅读小说《铁浆》的一点心得:主要谈论小说以自残斗狠与吞食铁浆引起的反思。
之后是以我为起点,按从左到右顺序,围坐者依次发言,然后作家尹文武为主“坐阵”,围绕《铁浆》这一小说文本展开交流,气氛是比较活跃。
尹文武先生在比较高端的文学刊物上发过中短篇小说若干,在我们的安顺,我们在座的人,都比较欣赏。
这次读书会,重点当然在读书与创作体会上。读什么样的书?自然预先有个安排。有什么样的体会?自然是畅所欲言。在这畅所欲言读书会里,关键是你能感受到什么?我们在创作上能得到怎样的领悟?
《铁浆》以雪景开篇,接着写孟宪贵离开人世的场景。
“所以孟宪贵那个鸦片烟鬼子死在东岳庙里,直到这天过了晌午才被发现……”
作家朱西宁在小说中这样描写;“孟家已经断了后代,也没有亲族来认尸。”
这样的结局,小说自然有铺排,读者可以在阅读欣赏中体会。
抛出悲惨的结局后,小说接着以倒叙的形式,叙述孟宪贵的父亲孟昭有,回忆上一辈“没出息”,叙述孟昭有三次斗狠,最后,孟昭有以吞铁浆毙命的惨状结束他的人生。
在这之前,孟昭有的希望全寄托在他儿子孟宪贵身上。在孟昭有看来,他死后换回来的,就是孟宪贵“五年的大财运”,就是孟昭有临死前满怀信心所在的希望的春天。
孟、沈两家,三次斗狠,其中一次是各自戳自己的一只腿,三个对穿六个洞。第二则是各断三指。最后一次就是孟昭有吞铁浆,残忍的结束生命,将赢来的盐槽承包权留给唯一的儿子孟宪贵。
在孟昭有看来,他用生命换来的盐槽承包权,就是他儿子孟宪贵“五年的大财运”!就是孟家不惜一切代价换来的理所当然的春天。
可事实上,孟宪贵仅获利一年,便在一个大雪纷纷的冬天,僵死在东岳庙。
读到这里,读到这里,读者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火车改变了小镇的命运,给盐槽有生意带来了冲击。所以孟宪贵的败落与惨死,它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最大的推手。
小说中这样写道:“人替死者算算,看是多少年的工夫,那样一份家业败落到这般地步。算算没有多少年,三十岁的人就还记得争包盐槽的那些光景”。
三场血腥的斗狠,孟昭有赢了,可最终他究竟赢了什么?沈长发输了,可他家又输了什么?小说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很大、很大。
孟家以孟昭有的惨死而获胜,并因此获得盐槽承包权。可是,仅营利一年后,“不得人心的火车,就此不分昼夜的骚扰这个小镇。火车自管来了,自管去了,吼呀,叫呀,敲打呀,强逼人认命的习惯它”。时代在发展,在发展了的环境中,人不习惯也得习惯。我们如今的现实也是如此。如果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做到适者生存。否则就会被时代有意无意地抛弃。
可见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跟不上时代,落后难免可悲。
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奋起直追的精神不断增强?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加强的原因,不言而喻。
好的小说,是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人生的镜子,是引人反思的镜子。
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盐槽抓在孟家手里,半年下来净落进三千两银子,这算是顶顶忠厚的办官盐。头一年年底一结帐,净赚七千六百两。孟宪贵置地又盖楼,讨进媳妇又纳丫嬛,大烟跟着也抽上了瘾。”
结果孟宪贵死后,“薄薄的棺材没有上漆。大约上一层漆的价钱,又可以打一口同样的棺材……”
发迹之时与死后之日对比,读者作会何感想呢?
孟家最后的悲剧,没能逃脱乐极生悲的谶语。
所以说《铁浆》展示了与时代不同步的人生,最后的下场,读者尽可以深思。应该说,这样的人生,基本上是社会进步与思想观念落后形成反差的悲剧。
争强好胜,付出生命的代价,结果却毫无意义。
其实在现实中,争强好胜无处不在。可谁又细想这最终的结果呢?发生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有的人为什么会生存在时代的悲剧里呢?也话有人会说,时代就是这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的,但不论是时代或是人生,我们都需要反思。
我们这一次的读书会,大家以短篇小说《铁浆》为文本,从不同角度,对小说创作,各抒己见。若非现场感受,心知肚明,很多东西难以复述的。
不过有一点,谈小说,讲创作,在座谈会上,大家都兴奋几个关于文学创作的红头文件,因为文件释放出来的,是与春天一起蓬勃的力量。
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读书会,不论是兴致,或是气氛,不论是文件,或是与会者的情怀,不论是谈读书或是说创作,释放出来的气息,对于文学,都是百花竞放的春天的喜讯,都是时代的春天的喜讯!
在这现实的、季节的大好春光里,与会者的思想自由、活跃,有的是充满信心和活力的。虽然文本的语言与艺术表现手法是比较简练,内容比较沉重,悲剧性的结果令人感叹不己。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母雷特!”所以与会者读与悟各不相同,侧重点自然也各不相同,但都属一种春天的气象。因此这样的读书会就有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味道。有人提出文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能“挑刺”的追求,那是一种精神。因为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不论是对文本的阅读与思考,或是个人小说创作成就上,都有提升的意思。但总体上说,小说《铁浆》悲剧情结虽然惊心动魄,但细读慢品,文本历史的、社会的、现实的意义,其积极性的一面基本上是得到肯定的。
作为悲剧小说,不论是语言的简练,或是文本的结构、情结的构思等,小说留给人思考的空间,回味的余地,作家朱西宁都称得上“老油子”了。可以说,向读书会推荐《铁浆》这篇小说的人,无论是小说阅读领悟力上,或是小说文本的创作上,都算得上是位高手。
所以这篇小说文本,大家阅读之后再参加读书会,交流起来,气氛自然比较热烈,致使读书会的效果像这柳绿花放的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所以我将这篇关于读书会的小文标题确定为《读书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