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福平的头像

黄福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24
分享

黔中化处古茶树

文黄平

脱贫攻坚中,黔中普定县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探索,成功之处在于以租金支付依据为基础,按照中央有关部委文件,确定经营权后,由县评估办(设在金融办)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对土地及地上附着物价值的评估。其中茶园是评估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对茶叶种植具有专业知识的业内人士加以指导。

截至2021年春,普定目前共有县茶企46家。多年来,通过有组织的评估,取得抵押融资的企业占总数约占70%。有效解决了部分茶企发展的资金需求。

在这一工作过程中,作为牵头人的我,了解到种茶的有关情况。

茶苗的培育分为两种:茶籽育苗,扦插育苗。

使用茶籽培育茶苗,这是最古老的方法。化处两百年至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均属于这种培苗方法所移种。这种茶的特点属直生根,其穿透力强。

扦插育苗成活后移种,其特点属旁生根。在现代育苗技术下,扩繁力强,成活率高,种植成效好,适合大面积移种。进入采茶季节,在质时上乘、市场认可的情况下,经济效益比较好。

扦插苗是采枝横切以培育茶苗,其根自然旁生。茶籽育苗,其根自然生发长成,故称直生根,而非言其根能竖直伸入土地之意。

传统种植方法下的直生根茶苗,不论种植与采茶,同待条件下,经济效率皆不如纤插苗。所以移种大面积茶园均用纤插苗。

从观察与思考的角度看,普定两百至上千年的茶树,都是传统的茶籽育苗移种,它们具有根系发达树龄长,不易染病的特点。采摘成本相对高,其泡制出的茶,回味相对绵长。

茶树虽老,却能年年新芽,品质常新。相比之下,扦插苗易遭病虫害,如吊死鬼、黄丝菌之类。但现代科学已研究出相应的无公害生物药液加以治之。

普定县化处镇哚贝古茶公司董事长国武,在2009年注册哚贝古茶公司,并计划将比较分散的部分化处古茶树,集中移种。“古人云:“人挪活,树挪死”。当时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我也认为他这样做会导致老茶树被大量破坏,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多年后的事实证明,我的想法过于悲观。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

因为移种的古茶树,移种后,因多种原因,确实有枯死的情况。但是,大部分是存活的。而且在其精心培育下,比起移种之前,古茶树的成长更富有活力。因为地力与肥力相配合的科学把握,加上管理有道,其活力得到充分彰显。所以直观上看,更加枝繁叶茂,富有生机。我为此国武的指导下进行直观对比,移种后几年的老茶树,与从来没移位的老茶树比较,其呈现出来的外在形象,一个生机焕发,色泽光亮,绿得自信,绿得有力。一个老气横秋,灰头土脸,给人以无精打采的印象。

那么,古茶树上所采摘的茶叶,炒制出的朵贝茶,与扦插扩繁移种的茶园所采的茶,从色、香、味、形上,究竟有没有区别?是否能品偿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呢?

我了解到的是,两种茶相比,仅就价格上说来就大有区别。也就是说,古茶树上采制的茶,其市场价远高同一片土地上扦插移种的茶园价格。这又是为什么呢?

品种相同,气候相同,无公害施肥的方法相同, 管理方式方法相同,它们的茶质究竟有什么微妙呢?这只有请教专家了,我是无法说清的。

当然,作为普通茶客,你可能不知道古茶树上的茶,与纤插培育移种的茶园所采茶叶的区别。作是作为茶人,可以用现代技术全程监控,让在对比中你尝出老树新芽的味道!

作为古茶树,界定在普定范围之内,拥有数量居于普定之首的哚贝古茶公司,其董事长国武是如何成功移种成活大部分古茶树的?这只有对他进行实地采访,才能了解。

移种古茶树后,我参观过国武的茶园,大部分是成功的,但也有枯死的。他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理!人无论做什么,关键在于:失败了,吸取教训;成功了,认真总结经验。从这方面来说,国武算得上是移种古茶树的有心人,成功者。

社会上有一种很神奇的说法;种古茶,喝古茶,坚持不懈,患癌的他,居然康复如常。这个说法是真是假暂且不说,但作为茶人,结缘于茶,钟情于茶,热心于茶的忘我情怀,在他重拾健康的人生中难免有着“春雨润无声” 的诗意想象。

在这之前,听国武移种古茶树,我按古人“树挪死”的告诫,以为他将做的是一件蠢事,一件遗憾千古,也遗恨千古的事。我因此反对,并在当年“朵贝之春”的文艺演出中,我创作的小品《打疙螺》,以戏剧性的情节,委婉批评移种古茶树是一种非理智的生态与文化的败笔。

小品在多方面支持下,在“朵贝之春”文艺活动中成功上演,并得到有关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后来,在多次对哚贝古茶公司的茶园进行贷款抵押评估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到,古茶树的移种,既是一种大胆的试验,又是一种科学的探索。为防止造成得不偿失的局面,该公司聘请专家指导,分批移种,以便既有经验可总结,又有教训可吸收,从而有计划、有信心地向着成功的方向挺进,闭幕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

哚古茶公司成功创业,特别是大部分古茶树成功移植,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那么移种的技术创新上,该公司董事长国武最有发言。

说到化处最有代表的老茶树,由于朵贝茶宣传与品牌打造的需要,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张家寨那棵被棒为“茶祖”加以保护。当然有以专家鉴定为依据。但民间有人说,化处张家寨这棵茶树,没有格拉寨那棵茶树老。

为此我通过微信,专门谘询有关专业人士,回答是;“看到确实不小,但没有哪位专家鉴定过”。县茶办主任周元鑫说,形象上直观来说,两棵古茶的树龄不相上下:可以去看看,作个对比。我说是的,去看看,拍照作对比,无可非议。但我又觉得,知道确有这么一棵老茶树就够了,再请专家现场勘测,并没多大意义。

化处张家寨的古茶树,2009年3月经中茶所鲁成银副所长为首的专家现场斟测,认定树龄已逾千年。也就是说在我国历史上,处于宋朝时代。唐宋年间的贵州尚属化外之地,处于苗族、仡佬族、布衣族等民族杂居时代。古茶树属于野生中小叶型,应是地道的本土物种。明朝时纳入中央政权范围,因进贡过明朝庭,因此从树龄上号称中国“贡茶之祖”。

我私下里想,如果格拉寨那棵古茶树也经专家现场斟测,那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因为专家勘测,前提是在他们所见范围之内,截至勘测之日止的得出的结论。

我注意到,对于古茶树的树龄,用“现场斟测”的说法,属不属于科学鉴定?一般的落叶乔木,横切面上看,都有年轮,从年轮大致可鉴定树龄。可对于老茶树,用这种方法难以鉴定。所以我对现场斟测的树龄心有疑虑。当然,综合小叶古茶的特点,树龄的形象判断,应该也有其科学性的一面。那么,对格拉寨那棵老茶树,老百姓对比性的形象判断,应该说也有一定道理。作为茶叶专家,我不否认他们见多识广的经验,也不否定他们的斟测具有相应对科学性。但如果他们对两棵古茶树同时进行斟测对比,得出的结论,那应该更有权威性。

至于现在的化处,生机勃然的古茶树,两百至千年以上的,成百上千,有数可计,这是历史的存在。古茶树的生态、民生与经济等方面,其价值如何?历史自有定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