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福平的头像

黄福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11
分享

野鹿含花

周渔璜,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骑龙人,出生于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

我小时候,家中有一道雕花干隔门,那门上就有野鹿含花木雕。八十年代逐渐知道野鹿含花的典故。

我在采访撰写《天王旗》与《陈旗堡》的历史时,那些古庙、古建筑中,都能看到野鹿含花的木刻与石刻。可见这野鹿含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尽人皆知。

据说周渔璜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

周渔璜之父周国柱在当时来说属于家资富有的大户,对子女的教育,除了忠孝节义等方面的传统教育外,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并且具有一分为二的客观辩证思想。

周渔璜四兄弟中,年少时他天资平平。后来传说是他的天灵盖被打开后,才不断开启他人生的传奇!而且善良是他的根基。

有一个故事说他少年时在田野上,看到水沟边上,有无数蚂蚁想过沟,苦于水大而显得无措,以至惊慌。周渔璜见到后就用苦蒿搭成桥的样子,帮助它们过水沟。这时候远处有只老虑坐着看他,却毫无伤害他的意思。故事说这是的善良感动了神灵,以至于老虎见到他张不了口。

数百年来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周国柱请一位阴阳先生为其父母看“身居”。这位阴阳先生为此走进他家,还需要他家安排人陪同,常到四周的山上走一走,转一转。这是对阴地进行堪舆的必修课,本无可非议。但是,三年时间很快过去,周国柱所托之事八字都没一撇。这样一来,周国柱之妻心有不快,于是心中的情绪不时形诸于表。

人只要不呆不傻,或多或少都是有情感、有灵性的,何况是有文化的阴阳先生。对于周国柱来说,毕竟出生于书香门第,修养非同一般。他深知尊重先生就是尊重文化,而文化的奥妙,对于高明的先生,是非常讲究缘分的。所谓:“福人等福地,福地等花开”就是这个道理。

阴阳先生感到周国柱之妻对他的不满情绪后,心生离去之意。在一个秋后的日子里,外出的周国柱在回家的路上与阴阳先生相遇,并问阴阳先生要到哪里去?先生说他吃住在他家三年了,没回过家,想回去看看家中的情况。周国柱说是不是他夫人言语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周公不提拜托之事,但先生却是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所以先生笑道;“天意不可违,我走之前自有安排!”。并告诉周公,他回到家后,在书房中用砚台压着一纸,我写了几句话,到时候都会一一应验!周公听了,连声道谢中,忙从袖中取出银两,重谢先生,并说“身边银两零碎,不成敬意,万望先生笑纳”。周公深知求教阴阳先生之事,自有定数。

周公回到家中,洗潄换衣,行焚香之礼后,走进书方,果见一方砚台下有一纸,用小楷书写留下的三句话。周公揭而视之:“野牛山、野牛田,野鹿含花来点地,张家夫妇落难在眼前”这样无头无尾、莫名其妙的文字。

周公不知其意,笑而敬之,收拾妥当,以待机缘。

数年后的一天,周公外出归家路上,遇一伙人吹吹打打迎娶新人的队伍,竟然都身穿孝衣,并抬白帘桥。周公拦下花轿,感到奇怪而动问道:“即是娶亲,为何又这般做作?”,迎亲队伍中的主事人告诉周公说:“花桥上女人的丈夫,因为赌钱,输了白银若干两,以妻抵债。妻不愿意,所以被迫的情况下,提出改嫁的条件,要一路上穿着孝服以败坏夫家”。周公听了之后,分别询问了女人原配丈夫与正要改嫁过去的男人,如果还了赌债,女人归原配,是否可以?双方点头表示,若如此,愿意和解。周公又问白衣女子,如此之后是否愿意与其丈夫重归于好?白衣女听后破涕为笑地说道:“这挨刀的除了赌以外,人勤快俭谨,对我从来不打不骂,有这样的恩人,我当然愿和他重新做一家的人!”周公除了为这对夫妻还了赌债外,还另赠给白银数十两,嘱咐女人男人好好做成个人家。

数年之后,周公惦记此事,想知此户人家日子至今如何。于是故地重访,特前往打听这一人家的情况。

当周公走进张家院门时,正遇张氏之妇在家。张氏之妇睁眼一看,突然意识到落难之时,正是周公解危,方得有今日!张氏之妇意识到这就是有大恩于她的周公时,热泪盈眶,未语泪先流。周公问女人她的丈夫怎么不在家?于是女人如实回答说:“他到野牛山去犁转牛田去了”。周公一听,心中难免暗自吃了一惊!周公为此在其家人的指点之下,去寻张氏主人公。在快要到野牛田的路上,周公听到路坎上有一种动物活动的声音,但又不知是什么动物弄出的声音?于是他低头弯腰,捡起一块石头,往上坎一扔,吓一下看是什么动物?这一吓,路坎上露出一头野鹿,并且鹿嘴正含着新鲜的一枝荆棘花而远去。周公见到这一情景,想起阴阳先生三句真言,于是就到路上坎去看野鹿出入的地方。周公经过一番观看后心中大喜。

当周公找到他曾相救的张氏主人时,张氏见到后大喜道:“当初未问及恩人家在什么地方,更不知尊姓大名,心中一直后悔有恩难报!同时还激动地对周公说;“承恩人搭救,赠以银两,买田置地,穷磨苦奔,他家算做得像个有家有业的人家样子了。已有良田数十亩、荒山一片。四五个儿女也渐渐已长大。如果没有恩公,他一失足成千古恨,哪有今日。早就想报答恩公,却后恨当初一时高兴,竟未问得恩人家住哪个地方。恩公既来,当给报恩机会了!”。周公于是说:“见人为难,不可袖手旁观。此乃人之常情!”,周公与张氏男人回到其家中后,张氏夫妻又重提报恩之事。周公说,他的老父老母,年事已高,他想在二位老人百年后找一块好点的适合的阴地安葬。想在他张家的土地上,找一个适合的地方。如果找到用得着,那就请凑成这样一桩好事就感激不尽了!

张氏一听,喜在心头,巴不得有这样一个报恩的机会!于是张氏高兴地说:“凡是我家的地盘上,只要用得着,全凭恩公选取,分纹不收,权当报恩”。周公听后笑道:“此乃天缘。施恩不望报,望报不施恩。我今天看到一官阴地,就在我去找你的路边山上。或多或少,我要有所表示,才能用你家这官阴地”。于是,张氏夫妇象征性地收了点转让费。并且从此以后,张氏与周氏两家因此成了世交。

周公之父母百年后,果然葬野鹿含花点地之处。

周公有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周公对于其子,自幼延请先生教之。老二、老三、老四皆聪慧如常,学业精进,倍受先生爱之。唯老大周渔璜次之。先生循循教导,其效果总难有理想之处。一日为之生气,抓起砚台吓他,不想失手伤其头部,血流如注,并于当时昏迷过去。先生见状,急而逃命。周公回家路上与先生相遇,先生惊慌中,以实相告,跪而求之道:“我本无心伤害,不曾想一时失手……”周公听了之后,想了想竟然对先生说:“先生是为我儿好,并非故意,不必自责。纵然不幸,还有三子可教。先生应继续将三个儿子教育成才,感恩不尽!尚若我儿有命,先生岂不枉自受此一场虚惊!私塾先生经周公一劝,心情平稳下来。

谁知周渔潢仅是一时被击昏,后来身体上不但恢复了正常,而且在读书上悟性特别,读书作文,如有神助。以至于私塾先生感叹不已,自认对于周淦潢已经难以为师。

后来,周渔璜进入北京图书馆,博览群书,一生功德了得。

据史书记载,清康熙年间,周渔璜高中解元榜。后来其官声不但青史铭刻,而且民间赞声不绝。作为黔中名士的周渔璜,有众多诗文与佳话传于后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