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福平的头像

黄福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03
分享

说茶道礼

说茶道礼


茶乃国饮,其文化源远流长。被历朝历代列入居家必备的开门七件要事之中,即:油、盐、柴、米、酱、醋、茶。

在国人的基本礼仪中,居家而有客来访,坐定,主人一般都会泡一怀热茶递上。为此,主客之间,在融融气氛之中,凡事大多好说好商量。

茶对于黔中,从其发展的角度看,既有故事,又有历史;既有经济发展的推动,也有文化底蕴的催化;既有地域的优势,也有茶人精神的烛照。但在说茶道礼的文化中,关键的是一个字就是:诚。不论种、育、培、采、制,或是以茶待客,概莫如此。

因与茶有缘,故以《云茶道礼》为题,诚意在心地创作相辅相成的系列散文。

一、安顺茶叶

在黔地,安顺茶叶曾经一度成为造假的代名词。甚至有人将为人奸滑、不厚道的者说成“茶叶得狠”。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很多事都是相对而言。安顺茶叶的历史演变,同样具有哲学意味。安顺茶叶为什么会一度造假成风?真的名贵,利之所诱,假的自然紧跟而上。甚至有的可以假乱真。从理道上说,这与以假茅台如出一辙。

某些人曾经一度为谋利而不地道的安顺假茶叶,拙劣的做法就是以以类似真茶的灌木叶,通过一定的制作程序,以充当安顺优质茶而谋利。这些假茶叶中,苦涩者多不利健康。但也有“假作真是假亦真”的好戏。有位做假茶叶的亲戚,送给我一包假茶叶,并且告诉我真相,说是虽然不是真茶中,但泡出来的水,比真茶叶还好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她是开春以后,刺黎发新叶时,她摘刺黎叶来制作的,称是一种外地引进的茶种,能清火化痰,以至于供不应求。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安顺茶在种植上多不成规模,制作上也多是作坊式。而消费市场却因改革开放不断兴起,并且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于是安顺好茶叶便迎来大量制假的市场冲击,以至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名声几乎被败坏怠尽。

在新世纪之后,安顺茶叶不论种植规模或是加工规模,不论是质量档次,或是包装外观,都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不论是质量上或是数量上,不论是品种改良上或是茶苗科学培育上,不论是品种多样化的探索上,或是价格与价值的匹配上,不论是茶园的管理上,或是采摘、加工、包装、储存上,都得到长足的规范和发展。

我有一位胡姓朋友有孩子,读清华大学毕业在外省谋职。这孩子恋爱成功后,进入谈婚论嫁阶段后,双方父母需要见面的时候,男方组织父母亲人到女方家需要带礼,其中之一就是精包装的上好的安顺市普定县的朵贝古茶,并且既带独芽的,又带一叶一芽的;品种上既有毛峰,又有翠芽。作为普定最名贵的茶,倍受他的亲家喜爱,品尝后几乎人人赞不绝口。

作为上好礼品的朵贝古茶,就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之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的赠品,关键体现人敬人,人拿人为贵。可以说,待客以茶,茶的品位是一则,诚意在心是最为重要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好茶待客,于宾主来说,都是面子,都是皆大欢喜的开心事。

如今安顺茶普遍崇尚绿色、环保、生态。这既是对生命的敬重之业,又是新时代茶旅结合的发端。因为茶园场选择,多在远离污染源的山区,对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引领性。

在我品尝过的安顺茶中,除了传统的绿茶外,在种植与加工上,随着发展的推进,逐步增加了白茶、黑茶、红茶等。

可以说如今的贵州茶中,安顺茶在在每一年度的“中茶杯”、“中绿杯”评奖中,多次荣获金奖、银奖。我在赠送外省市师长的礼品中,上好的、包装大方的朵贝茶是其中的首选。

如今的贝朵茶,在国内市场上早已争得一席之地,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特别是普定化处哚贝古茶公司移植培育的朵贝古茶,因为历史上曾作为贡茶进供皇室,加上古茶公司以质取信的精神,让公司的古茶池名省内外,并出口国外,在新时代成为安顺茶叶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二、黔中古茶

脱贫攻坚中,在黔地安顺市普定县,探索出土地流转经营权及地上附着物抵押贷款的融资模式。其中茶企首当其中的受益者。其具体做法是以租金支付依据为基础,按照中央有关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确定经营权后,由县评估办(设在金融办)牵头,农业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参与,对流转土地及地上附着物价值进行评估,并与合作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办理抵押贷款。其中茶园的面积、品种、长势(含管理)、企业的诚信度、资产存在状况等是评估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对茶叶种植具有专业知识的业内人士与相关金融企业人士参。

截至2021年春,普定目前共有县茶企46家。多年来通过有组织的评估,取得抵押融资的企业占总数约占70%。有效解决了部分茶企发展的资金需求。

我作为政府确定的评估部门牵头人,必须通过调查、考察,了解茶企的有关情况,包括茶苗的培育的两种方式:茶籽育苗,扦插育苗。其中茶籽育苗是最古老的方法。

化处古茶树群属于茶籽育苗。直生根是它的属性,对土壤穿透力比较强劲。在古茶公司,200年以上的茶树就有100多株,并通过古茶专家科学鉴定,挂牌管护。

扦插育苗属旁生根。扩繁力强,成活率高,适合大面积移种。

扦插苗是采下树枝截断成节,辅之以生根粉、生物肥等加以育苗。

直生根茶苗不论种植与采茶,同等条件下,经济效率不如纤插苗。

据有关茶叶专家介绍,老茶树根根系较发达。其茶回味相对绵长。

老茶树虽然树龄长,管护得好可年年新芽,品质上乘。相比之下,扦插苗易遭病虫害。当然现在科学上有相应的生物防治法。如以虫治虫的波尔多液就是其中的一种。

普定县化处镇哚贝古茶公司董事长国应武,在2009年注册哚贝古茶公司,并计划将化处比较分散的部分古茶树集中移植。可古人云:“人挪活,树挪死”。为此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有志者事竟成。国应武除了精心研究外,还多方咨询部分茶科所专家,并因此将大部分老茶树,从山野移种到他的茶园之中,并最终取得成功。成功且修剪细枝、截桠、培育,出以精品茶叶。我从横切面观察,古茶树木质密实,看不出任何年轮的迹象。并且在对比性的参观中,古茶树的成长,在科学指导下的精心呵护中更富有活力。因为地力与肥力相配合的科学把握,加上管护得当,老茶树的活力得到充分彰显。直观上看更加显得枝繁叶茂。我为此在国应武的指导下进行直观对比,移种后几年的老茶树,与没移种的老茶树相互比较,一个生机焕发,色泽光亮,绿得自信,绿得有力。一个老气横秋,灰头土脸,给人以无精打采的印象。

古茶树上所采摘的茶叶,炒制出的朵贝古茶,与扦插扩繁的茶园所采的茶,从色、香、味、形上讲均有细微区别。亦如上了年纪的得道者沉稳务实,而年轻而刚踏入社会者,虽然有冲劲、有闯劲,始终显得有活力但缺乏稳健了的自信。当然,两种茶泡出来的茶汤,一般的茶客不容易分别出二者之味。

哚古茶公司古茶树的成功移植,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那么古茶树成功移种,可以说技术创新上,国应武最有发言。

说到化处最有代表的老茶树,由于朵贝茶宣传与品牌打造的需要,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张家寨那棵被树龄在1600年以上,被国人奉为“茶祖”。当然有专家鉴定为依据。2009年3月,化处张家寨的古茶树,经中茶所鲁成银副所长为首的专家现场勘测,对树龄进行鉴定。现在的化处古茶公司生机勃然的古茶树,是历史的存在。

古茶树上采摘制作的古茶,从采摘到制作、包装的过程,都被制作成影像资料,可以佐证古茶的真实。并因此可以作为珍贵礼品赠与贵客。

当然,除了古茶树上所采制的古茶外,由于气候与土壤他仿佛挺好的然因素的优越,黔中茶在我国的茶叶评比中,每一届的“中茶杯”都被列入金奖、银奖。主要原因是:“舍得孩子套得狼”。说白了就是为了质量舍得花成本,让良好的品牌名副其实。如今用朵贝茶作为礼品,对于崇尚礼尚往来的国度,结果都是皆大欢喜。

三、古茶茶人

国应武是黔中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的古茶茶人。

一个周末,我与国应武联系好后,同贵州日报两位记者前往化处,想实地看看他的古茶,并与之座谈。

在国应武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数人沿着一条水泥硬化路,走进朵贝千亩茶山。路边的地块,地埂边上,几乎都有老茶树,一珠珠,一簇簇,一排排。那些或高或低,或斜或平,或纵或横,修剪整齐的茶园,阵阵清香,于微风过处扑面而来。

国应武说,现在说到养生,有的养生专家话匣子一旦打开,像开了闸的水,听起来头头是道。谁知有的养生专家,却过早地告别人世。

养生的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人,善于研究,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往往最不喜欢滔滔不绝。作为古茶茶人,国应武不善言谈。为了种好茶、出好茶,一心一意扑在茶园,深思与务实,让他的茶业风生水起。

据国应武介绍,在他的茶园,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数以百计。因为通过充分的座谈,重礼古茶树保护的地方政府,在国应武成功试验的典型范例证实之下,同意了他对古茶树的移种。因为土地流转经营权及地上附着物评估抵押贷款的需要,我考察过很多家茶园,看到他们除了人工锄草外,还用鸡粪、猪粪之类的有机肥为茶树施肥。在陪同我们考察茶园情况的过程中,国应武说西秀制药公司的药渣专门送给他,他只需支付上下车费和运费。那些成批量的药渣通过科学的发酵,再作肥料施用,效果很不错。茶园中,三两月不打理就会杂草丛生。他的茶园,古树绿茶是特色。我们注意到,在朵贝茶山上,所有的古茶树,都有专门标牌注明种类、树龄、经纬度等。可见对于古茶树,在移种与管理上,国应武是下了功夫的。

其实,在普定适宜种茶的化处、猫洞、鸡场坡、坪上四个主要乡镇,皆是煤山,地理位置、日照时间,土质、雨水等自然条件没多少明显差异。只是朵贝这地方,自然条件的优势给人的感觉或多或少有点微妙。所以,自古以来,以朵贝为中心的种植与加工的茶,在普定来说,品质的代表性相对最强。可以说,以朵贝为基地的古茶公司,除了地利优势,还有成片的古茶资源可供大量优质茶苗的培育。

国武介绍说,朵贝包括的面积比较大,历史上除了现在的区域外,还包括上纸厂、下纸厂、窄口水库等等。这地方日照足,雨水充沛,土质深厚,土层里所含有的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也恰到好处,所以出产的茶,历史上被选为贡茶。

史上称这地方之为“多贝”。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年长日久,后人将“多”音化为“朵”,所以现在的人,将这地方叫做朵贝。

与其说国应武是古茶茶人,不如说他是古茶文化人。和国应武在一起谈论古茶,就算有专家同行,谈起古茶,专家也会略感逊色。而真正的古茶,作为珍品、礼品,购买自用以待客,或赠与贵客,均倍受欢迎。购买的人多,供不应求,哪怕价格昂贵。更何况朵贝古茶,有史可查,历朝历代,曾是皇室贡品。

国应武说,作为茶人,种茶为利,无可非议。但作为茶人,种好茶、出好茶,出健康茶,讲利更重义。利在义中取,义利两相宜。

四、茶人茶事

有一年春末夏初,应邀参加一次茶山采风活动。活动组织者是天问禅茶公司。活动地点是普定县鸡场坡镇的萧家大坡。

那时,萧家大坡上山的路,泥夹石的机耕道,陡处让人生畏。一路走着,一路看着,第一印象――贫瘠。再看看路坎上下还没有开垦的荒山,人间四月天,芭茅草、箭杆草、茅草、地绒草等都很稀疏!

最初入眼的茶场,山陡、埂高,有的竟达三四米、六七米。种茶的地块,看得出是挖机一路刨出来的,宽度也不过三四米。这些茶叶,有如枯干的湖。

一路向上走,长势较好的一弯茶地里,有一男一女的身影晃动。我问锄地男同胞姓啥?他说:“我是汪总请来管理茶山的,姓陈,在萧家村当过支书”。

看着一块干枯的茶叶,我问老陈:“这土质砂土多,营养差,就算肥料充足,根底浅,种下的茶苗能活么?”。老陈笑呵呵地说:“这山上有的地方连茅草都长不起来,没想到开发起来,大多数的茶苗,不但能活,而且存活之后,长势还很好!”

接着我问老陈:“这么高的山,用水困难吧?”。老陈说:“你爬到这点不算高,往上更高处,反而比下面平整多了。我们用的水,就是从上面用管子接下来的自流水,比矿泉水好喝。不信,你把瓶子里的水倒了接水管水试试!”。

老陈说请我给山下的人打电话,请他们上来喝杯茶再往上。大家喝茶的时候,老陈说:“这些茶,施的鸡粪、猪粪,拉了好几百车”。我笑道:“这不光是土肥的问题。茶只要有润气,地下哪怕是岩,有缝可钻,根就会往下下扎!”

到了最高处,老陈说:“这片茶山后就是鸡场坡乡的高坡村。萧家大坡是萧家村的,属于马场镇。1955年前属织金县的水云乡,后划归普定。为了开发这片茶山,与织金扯大皮(大矛盾),织金那边的人说,我们挖过界了,所以强阻施工。之后两边的县长拿出地图,使用卫星定位仪,把织金那边长期管轄的300多亩树林、荒山明确划归普定。织金的老百姓再有想法也不得不服。翻过那条长长的山岭,那边的茶长得更好,更有看头”可惜那山岭又远又高,我们无福欣赏。

我问老陈,种这片茶,对于当地百姓,有哪样好处?老陈笑道:“好处嘛,采茶时,随便一天,一个劳力一百多块钱不得问题。翠芽是50块钱采一斤,夏秋茶都是7.50到15块钱采一斤。就是学生娃娃来,每天至少都要采得几十块钱。只是采翠芽有点浪费”。我感到奇怪,因此问道:“为哪样?”老陈说:“现在上面强调作风建设,公款不敢买这种好茶,老板们也送不起好多,还不敢送。你想,一斤翠芽,特别是独芽,800至1200百块钱,相当于一头小点的肥猪钱了,三百斤的大猪才卖2000多块钱,送两斤就等于送2000多块钱,老板来种茶,投资大,经常要上来看看,也辛苦!独芽产量小,难采,实际上和两叶芽一样的味道,却费工费时才能整出一斤来。独芽难采,也不好卖”。

我转过话题给老陈说:“以前我在高坡任过支书,翻过这边来看过,除了几块谷子像野草的薄田,全是稀疏的杂草。就连灌木都没几篷。那时候的心情,简直是一片荒凉。而且在,看到这满山遍野的绿,真好。

我突然想起不知是谁说的两句诗:“高山有神韵,云雾出好茶”。老陈说这山上,看到去很高,可最高不超过海拔1600米。太阳照射的时间长,早晚云雾多,确实是生产云雾茶的好地方。我说,说到茶人,对于茶事的用心,禅茶公司应该是很有故事的公司。

五、茶事物语

茶事有哪些物语?据我所知,以虫治虫、以禽除虫、以草制草、以渣育茶等应该算是茶事物语了。

凡是有经验的茶人都知道一些基本的茶事物语。其中以虫治虫可能一般人不好理解。最典型的案例主是毛毛虫的治理上。通过观察与实验,专家研究出了治理毛毛虫的波尔多液。简单是的说法:最初发现蚕食茶叶的毛毛虫,不知什么原因,会出现“吊死鬼”的情况。后来科学家将“吊死鬼”炕干,然后粉碎成粉末状,兑水喷洒毛毛虫,具有强大的杀灭效果。所以,以虫治虫就成了一句茶事物语。以禽治虫比较好理解,那就是在茶园中放养鸡群,以虫养鸡,以鸡除虫。这说起来简单,其实在管理上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并不简单。但有一点,以禽治虫,双向获益。这种方法,茶的品质,因为是遵从环保,不用农药,有利于茶品质。这与悬挂蚊蝇帖同样有环保意义。

至于以草制草,就是以地皮一样生命力强大的小草,防治有碍茶叶生长的高杆植物。虽然野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是,阵地只要被 强大的物种占领,外来物种一般都会退而却之。加上茶园对此可以实验室排人工适时打理,以维护茶园的正常的良好生态。

以药渣作为肥料使用,以促进茶叶生长,实践的成功值得研究。药渣本来就是一种废弃物。但作为被秋学提取其中的药用价值后,还具有二次使用的生物价值,作为生物化肥,恰当使用,有利于茶叶生长,并促进茶叶品岳的提高。这样的处理,既有利环保,又有利茶园的发展。

从发展的角度看,茶园采用人工除草,是最常见的方法。随着茶园的发展,在茶园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秋学管理的探索也在不断趋于完善,基于关注人类健康,新的茶事物语也会不断出现。

六、三心茶话

有一位茶人说,在普定投资茶业。他说作为茶人,可用一句话来概括:种茶、做茶,为己为民也为国。

当今社会,凡事无利可图,谁也不会干。茶这东西,喝的人多,就肯定有市场。如果质量上乘,有个口碑,注册个好品牌,赚钱是肯定的。投资茶叶种植、加工的,除了老茶场,新种的,开始几年,不要望赚钱。种茶人种茶,土地都是都是现流转来的,所以,除了地租,茶苗、人工,生物肥、加工等等环境,都需投入。采茶之前,要有几年时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种好了,管好了,几年后,看到满山遍野的绿,生态效益看得到了,经济效益来了,政府高兴了,政策扶持的力度就大了,就开始赚钱了。现在,我们的“茶协”成立了。以后统一QS认证与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加强规范化管理后,茶好卖了,我们的公司就红起来了。融资担保公司成立了,融资方便了,产业化、规模化不断升级,做大做强了,农民就地务工,按月计酬,我们自己赚钱了,也带动农民增收了,国家税收也增加了,我们活着的价值也体现出来了,心情好了,日子鲜了,信心更足了,奉献社会的精神提升了,茶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了,越活越风采了……可是,在茶叶可采之前的几年,得耐得住性子,把精力和时间都投在茶园上,未来才有希望。另外,在普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要抱着感恩的心理。不要因为你是来投资的老板,就觉得拿钱投资了,政府就该扶持你。政策是有,扶持也应该。但你还没做出效果来就激不起政府兑现政策的信心。所以,我们种茶的人,首先要喜欢种茶。种好了,种成片了,可采了,一眼看去,绿得成海了,你心中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爱,会升起一种成就感、欣慰感;多为农民着想,带动农民增收了,你看到他们见你笑了,你就会觉得这份爱的付出是值得的。茶叶种植要几年时间才见效果,所以我们不急,要慢慢来,才能把茶种好、管好;贵州绿茶,因为气候条件好,一年四季,冬天不怎么冷,夏天也不怎么热,春秋天气更好,出的茶,在全国也小有名气。何况我们的朵贝茶,曾经上贡皇室。质量品牌打造好,市场不愁,以后赚钱是肯定的。所以,在普定种茶,要有爱心、耐心、信心。

是的,种茶人就是需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因为茶在国人悠久的历史中,在现实人们的心目中,都有着缺不可少的分量。不论是开门七件事中,或是民间所称的“盐茶五谷”中,都体现出茶的重要性。在礼道上,茶是缺不可少的。

七、茶人茶缘

茶,无论在我们的社会交往中,还是在客来往往的家庭中,必不可少。

在黔中普定县的化处镇,发生过一桩茶人与茶缘的爱情故事。

在故事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显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有缘而相遇,相遇中又因为茶而产生了感情,并在新千年之末,两个年轻人缔结了百年之好,留下了一段佳话。

故事通过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向双亲敬茶,引出了一段新郎新娘联合开发朵贝茶,打造品牌闯市场、结良缘的故事。

2008年“五.一二”大地震的时候,四川女在外开茶业公司,听到自己的控股乡地震,一方面担心家人的安危,一方面感叹天灾的无情。在安排好家人之后,她除了捐款捐物之外,报名成为一名自愿者。不曾想,化处男与四川女在同一个地方,成了肩抗震的战友!有一次四川女的脚受了重伤,化处男拿出他随身带的消炎药和纱布,主动给给四川女上药、包扎,并加以细心呵护。大地震之后,四川女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身体得到康复。四川女对此心存感激。所以后来,化处男成了四川女的打工仔。因工作倍受四川女的青睐。加工在人品上相互欣赏,两人之间开始了进一步的交往。随着交往的加深,四川女了解到化处男的家乡,居然是历史上有名的贡茶之乡。于是,四川女陪化处男回到化处考察。考察之后,决定在化处种茶并开办茶业公司,并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市场资源,将化处的朵贝茶推向广阔的市场。

四川女开办集种植与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化处男利用自身的优势,理所当然地鼎力相助。当然也少不了普定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之功。

四川女说她十八岁起就学种茶,后来也学会了茶叶采摘、加工,再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办了自己的茶业公司。

四川女跟化处男到普定化处兴办茶业公司,主要出于感恩。一个在外打工的普定人,大地震中报名当自愿者,并且凡是抢先。数月的相处,四川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最终成就了一段川黔两地缘的佳话。所以在他们的婚礼上,知情的押礼先生说出了以下四句:

千里有缘才相会,幸福要靠勤劳和智慧;

两人互助又互敬,恭喜今年添对小宝贝。

祝贺新郎与新娘,联合开发朵贝茶。

打造品牌闯市场,闯出共同新辉煌!

一段两地缘的佳话,真可谓茶人茶缘。如今这一对夫妻,有我有女,有家有业,儿女学习勤奋,夫妻尊老爱幼。并在脱贫攻坚中,顺势带领当地茶农不断增收,点燃了大家幸福,也增进了自己与时代同春的日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