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白走
文/黄平
人嘛,好脚好手的,吃饱喝足,宅在家中,读书,看电视,玩手机,敲敲键盘,在文字中如鱼得水,不会无聊。不过,长期宅在家里,不得病都会宅出病来。我曾说过,动物就要动,不动就会成为废物。换句话说,活着的人就得经常处于运动之中,才能彰显生命的活力。不论是身体的活动,或是思想的活动,动是健康的常态。所以有事无事,我都喜欢出外走一走,看一看。
不过,换了个新的环境,我喜欢走我不熟悉的地方。陌生,可激发人观赏兴趣,我就喜欢这样的新鲜感。尽管独自一人信步而行,喜欢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四处随心所欲的走走看看。虽然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商铺,各式各样的服务,几乎应有尽有,但我注意的多是特色。私人院落中花园式的小型咖啡馆、茶馆、音乐吧等清新雅致之所在,我都会留意一下,多看两眼。在云岩区这处处高楼大厦的中天未来方舟,我反而喜欢低矮的房屋。可是在街面上看上去低矮的房屋,其实并非低矮。通过高架桥转到背面去看,街道之下至少也是二十层高的楼。因为背面可看到往下层层叠叠的层楼。
走在人行道上西望,数百米之下的南明河,同一个季节,同一条河流,却分成两半:一浊、一清。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浑浊的一边应该是因工程施工所致。有趣的是,我看到南面顺河飞来一行白鹭,它们边飞边降低,最后歇在绿草茵茵西岸,舞蹈式地优雅,在草丛边的清水中啄食。为此我想,如果人都像白鹭一样,无论做什么,都能富有修养,如此优雅的行动,那该多么诗意!
高架桥像一条巨龙,将身子柔软地车转一圈,缓缓前行千米之后,又轩过身,回头又一转,便潜了下去……
这一路上,快要转上高架桥的时候,我注意到,对面的人行道上,有两个年过花甲的人,一男一女,一高一矮,我在左,他们在右,不紧不慢,同向而行。从穿着上看,人很普通,但衣着整洁。从表情上看,男人自信而善良本份,女人仁慈而一脸温和。他们和我相遇之前,我在向东而行,走在人行道上。左边可看到大半个圆圈的高架桥,南明河在河谷中浪涛缓缓向前,沉稳地起伏,浪花都显很悠然而儒雅。男人左手腋下夹着根不锈钢拐,右手拄着红亮的救急粮7字形拐棍。虽然他右脚是金鸡独立,左脚大腿裤管约有五六寸,属于封闭式的制作,那腿柱呈圆形吊着。但是他的左手腋下还有一只手,我悄悄观察,是他扶助比他矮小的老伴,或是老伴搀扶他?他的老伴行走中,左右脚都有点不由自主,像小儿麻腗患者留下的后遗症。不过再仔细观察,又觉得如风湿病患严重者,上坎有点费力。所以我有时觉得他们是相互搀扶,有时又觉得是男的助力女的,有时又好像女的帮着男的。直到他们走上平顺的人行道,两人才分开。他们行于右,我走于左。即使从人行步道下到大道上的斑马线,男人的行走显得平稳,看上去习惯了独立行走中下坎。于是我想,仅凭一只脚,借助拐杖,独立行走,习惯了自信,就不会埋怨命运。这让我想起很多四支健全的人,遇上人生的沟沟坎坎,总是怨天尤人的人,那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可笑。在我们这古老的国度里,从来不乏“人穷怪屋基,马瘦怪毛长”的不成器之人。可以说,这位独脚的人,在他无奈地失去一条腿时的岁月里,他是肯定痛苦不堪的,他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挣扎才坚强而平静的面对现实呢?这只有他自己清楚。
回到眼前,我看着女的在前,男的在后,过斑马线,顺高架桥右边人行道上走。我的速度不紧不慢,与他们同向而行。他们一前一后,不离不弃,感觉他们在边走边说着话,偶尔听到一句、两句,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民族语言。只是从表情判断,他们相伴而行,应该是出于健康考虑的户外活动的自我安排。
到了一急转弯处,有一十米宽、百米长的休闲院落,院落中有不少户运动器材,有休闲的木椅,他们相依而坐。男人坐下,残腿自然放在椅子上,我看到他理了理裤子,让那半截腿显得自然一点、美观一些。虽然他头发花白,但理得整洁。沧桑的脸上,犹如千年古松,有一种挺拔的自信。他将那只钢拐平放在靠椅上,女人帮他接过木拐,挨椅轻轻立着。他们静静地坐着休息,抬眼欣赏奇妙的鸟声,以及那有着一身彩羽的小鸟。我休息了一会就起身前行。我相信一定有路爬上来时路。在花园式的斜坡上,有廊,有亭、有椅,石梯平缓,左拐右拐的,数百级石阶,有亭,有椅,一路花草相随。
需要交待的是,急转弯处的高架桥,如巨龙摆尾,打了一个转,不知深到伺处去了。
我起身横过一段林荫小道,然后七弯八拐地向上走,一直走到了来时我走过的街边人行道,我看到一位古稀老人,清瘦而儒雅,还在专心致志地弹他的电子琴,阳光在他的头上泛着银色。琴身摆放在花台上边,身下坐着随手所带的软带木凳。面前摆着曲谱、词作,每弹一首,都力救准确动听。一看他就是自我陶醉的自娱自乐。自娱自乐,能有雅兴,并因此知足,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人生,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外,精神上同样需要一定程度的满足。自娱自乐应该是其中的一种。
我站在老人身边欣赏了一会,想起妻交待顺便买点菜回家,就走进街边一家小菜市铺里,随便买了点家常菜带回家。
到了晚上,我约妻出来散步,直走到巨龙似的高架桥,述说白天的故事。妻认真地听,并说大城市里出来随便走一走,只要有心,处处都有故事,不会白走。我听了后点了点头说:“事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话说得好,其实就如你的说法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