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福平的头像

黄福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6
分享

谭家大院

谭家大院

谭家大院属黔中安顺市普定县东南部高管村的管小村民组,是古建筑中比较突出的遗存体现。高管村历史可追塑到元明时代。至今可考证的郭氏墓志铭可以佐证。当然,谭家入住高管村(管小)的历史,比郭家晚,在明朝后期。谭家大院建筑样貌美观,工匠业神至今可见,并体现着一定的人文思想。

谭家大院座落在管小中部,是一栋为坐北朝南、高为丈八八高的长五间九个头的瓦房。左边有厢房,上有雕花木窗,此乃厢房阁楼。厢房与大房相接处有道木质实心望风门。望风门之下应是一米五左右的草料房,有木门出入。下层主要为畜圈,蓄圈门有杠。正房与厢房宽宽度相同,且有立柱与阁楼山墙中立柱相对应挺立,横有穿枋,纵有行挑。用我们现代的犄来说,还有吊顶,并且是全杉木的薄板精装吊顶。畜圈石墙方正大块,砌工扎实。其上之阁楼斗榫板壁,下为裙板。这裙板凭经验可以断定,这是解放后住户因故以此更换之所为。阁楼前面裙板之上的中部,有一荷花插瓶图,并有椭圆形立环阳刻围之。这扇窗的上方与左右,都是镂空木雕花纹。只不过靠大房的厢房有灰浆砌的石墙,砌工随意,有失美观。明显为后人所为。屋顶黑瓦多已疵牙咧嘴,就大房前壁上的燕巢,淡淡的泥影留下岁月的叹息。阁楼上那镂空木窗虽然朽坏不全,但依然凸显曾经的匠心。

吞口上有一对四四方方的歇凉石敦,无数的岁月模糊了曾经的錾花。只有院坝中大小相同的方正青石,虽然有裂开之痕,但还是整整齐齐的铺排着、坚守着,扩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感叹。在这初夏的季节每一个缝隙间,长满了绿茵茵的小草。这绿色的生命在彰显着自身生机的同时,也映衬着人世的变迁与岁月的沧桑。

提起谭家大院,十里八乡,名声在外。曾经的它,有着高高的围墙,厚实的常门。作为解放前的大户,在房屋建造上除了石工、木工、雕工讲究之外,防匪是必须考此的因素之一。所以除了高墙大院,大房的后墙,楼上楼下,“仝”字形的窗虽然精致,但非常窄小。如今无法考证围墙与朝门如何消失在岁月深处。这房子虽然大户人家,但没有防匪的雕楼。

这谭家大院,最初的主人固然姓潭。谭家是如何成为一方大户的,我们没必要细究。但有一点,这谭家大院,在解放前曾经毁于一场意想不到的火灾。这样的大户发生火灾,火光冲天,非同小可。家人能逃脱性命,已是万福。

那时候建造这样一栋大房、厢房,精雕细作,花费的功夫和时间肯定不少,花费的银两也肯定不少。可是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主人不得不面对。

因为是祖辈留下的家业,被毁之后,倍觉遗感。所以在筹集资金加以重建的计划中,主人要求恢复原有样貌。可是建房虽然有设想,只能用语言加以表达,在施工中双方交流改进。没有设计图纸,又没有照片,如何按原貌恢复,不可能有准 确对照。 屋基岸石可以沿用,山墙石通过打磨也可以沿用。只是柱板瓦片、行挑楼枕等需要重建。院坝、吞口上那对石礅,以及山墙,打整起来,花不了多少时间和银两。只是按原貌重建的要求,得由主人回忆与安排加以施工。

谭家既然是大户,重建资金的筹集,自然有方。比同等条件下新建节约不少,包括资金方面和时间方面。

谭家房屋被烧毁后,迁回更老的老瓦房居住以期重建。

重建中的石木二匠,据说都是当时远近有名的匠人。虽然手艺都不错,但与原貌相比,难免有所不足。

经一事,长一智。据村老回忆,重建之后的谭家大院房屋,除了防匪方面的考虑外,四周都增设了有效的防火的积水装置。可想而知,谭家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在灾后得到明显加强。

当然,建国之初划分成份,善恶之辩,对于谭家的政策如何自有历史的判断,无需多言。

谭家大院作为一个村庄历史性建筑,虽然它重建至今(2023年)仅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但它体现着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工匠精神与人文思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