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福平的头像

黄福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7
分享

回望 高管村

回望高管村

文黄平

2023年春,高管村通过申报,被列入第六批古村落名录。

那么高管村有什么历史值得追溯呢?在地方历史上,高管村只不过是高羊与大管村、小管村三村合并后,新命名的行政村名称而已。它能有什么独特之处值得回望呢?

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想到,高羊与大管定庄(简称管大)、小管定庄(简称管小),不论从地域上,或是从史上,他们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并村前的高羊由上寨、下寨、团坡、二道岩四个自然村寨六个村民组组成,人口不足900。高羊村上寨与下寨,都有七八人合围的古树硬壳榔各一棵,可惜大跃进时代䘣砍伐破坏;管大除了除了大寨子外,还有夏家高坡、老凹岩两个自然村寨。管小地域上就一个村寨。管大与高羊接壤,相对于管小,坡地、林地400多亩;而管小不足百亩。

从土地面积来看,高管村全村总面积1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5.16亩,其中水田1432.45亩,旱地852.70亩。

从地貌特征上看,并村前的高羊村属于山区地带;而管大属于较高的苗岭丘陵山区与山间田坝交接区域;管小以山间坝子为主,田多地少,林木亦相对较少。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由于管大村后的山上,有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举办过一场热闹非凡的活动,周围一二十里范围内的男女老少,很多都通过亲戚朋友的关系,前往观看这场热闹。那是春节之后,即过完三天年以后,管大村组织开演的历时半个月的地戏表演。开演之前会传出内容,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津津乐道。毕竟那个时候,供人们娱乐的文误活动,除了样板戏外,基本上就是花灯、地戏,而且能举办的村不多。

那时候从同属白岩区的窝子村,到管大要经过相隔两三公里的仡佬新寨,再走半公里的山路就到双坑村。然后从双坑村前过后,前往平田,再经鲊陇,顺坡而行,过全寨,再下坡过一段崎岖山路,就看到高羊。然后涉水过一条小河沟,就进入名副其实的高羊村了。高羊河有排石礅,一米相间,可踏着过河。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如今,当年过河的石礅,仅见对岸边尚有三个高低不一的石礅,其八不知去向。而左邻数米远的两块岩石下,修建了一栋两米宽的无栏杆的水泥桥。过了高羊,走过一处山间价地,翻过一座山,就到了管大。这一路上,尽是山间小路,婉延起伏,爬坡上坎,一路坎坷。但十来公里的山路,头十岁的人,居然没叫一声苦。因为觉得有戏可看,心中便充满兴趣,充满向往,充满力量。虽然看来看去,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懵懵懂懂的,但贪图热闹,于是莫名的要不呢感到兴奋。

记得当年过高羊村时,觉得比起有我们有五个生产队,仡佬族、汉族杂居的窝子,高羊的样貌,寨子处于河谷地带,人烟少,寨子小。房子多是木架石墙的瓦房、石板房,茅草房。寨子头有不少狗,但见人虽叫,但叫得凶,不乱咬人。

到了管大就不同了。整个寨子与我们窝子比,大样貌大得多。而管大与管小相比,名副其实。现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村寨规模上,正好与曾经的历史相反。除此之外,人家户用水都是自来水了,交通上做到了村村、组组、户户通;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的情况,七十年代就有了;太阳能电灯也让夜如白昼。曾经牛耕马驮的情景,如今已不复存在。住房上基本现代了。能看到的瓦房、石板房不多了。有点大户气息的雕花窗户不断稀少。

但从仿察的历史的角度,高羊与管大、管小的共同点,就是都十二营的土司府提高服务。所不同的是高羊土司时代,专为十二营长官司牧羊;管大、管小专为十二营设有土司,明初又有军队驻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其社需要的功能,自然比较多。一方面成人社会需要粮食供应;另一方面,教育上学龄儿童也需要粮食供应。那么问题就来了:成人的吃饭问题,在加工上要求相对较低,用耒子剥壳后,再用碓冲,可以粗造点,加工费也要节约点;用于学龄 儿单 的就不同了,加工要求要高点。所以可以想见,管定庄大寨,在稻谷加工上,是为成上服务的;管定庄小寨,无颖就是为儿童服务的。为儿童服务要求精细。所以管大人与管小人区别之处,就是管大人看问题看得宽,大概过得去就行;管小人相反,做事精细,为人精细。

这历史的传承,真可谓深入骨髓。

为写村志走在乡村,无论到哪家,管小娃娃以及打扫卫生等,多是老人。在搜集资料的仿谈中,有读过书的老人讲,几百年前管定庄叫管碓冲,讲的人多,应该符合历史的真相。但是从后来人讲的“管大不大,管小不小”的话,其实就可以推断:管大是专门为军队或土司管理人员加工谷米;而管小呢?就有点像现在的营养餐,专门为小孩提供谷米加工。由此可见元末明初,统治者生活上不但讲究,同时重视儿童教育。这样看来,管大与管小,其中有一层意思,不言自明。或许这就是管定庄大、小村最有意思的时空穿越。

如今的高管村,实际上是2013年并村后出现的村名。在并村风潮中,高管村是并得有道的。不像所谓的“和谐村”之类,同一个县区,重名的多的是。而高管村并村后的村名,一是都着着原有村名的因素,容易理解;二是有着民族融合的时代意义;三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高羊在最初的历史上,是以仡佬族为主,民风古朴,思想相对守旧;管定庄虽然分大管、小管,但至目前为止,也就是两的村庄。所以高管村,既名副其实,又利于时代的发展与管理。同时是山区与山间坝子的过度地带。且三村的共同点就是历史上都以不同的方式,服务当局。

尽管黔中地区,并村改名没有在省一级的村绷名录上有过备案。但实际管理上却成了既定事实。

目前高管村行政上属黔中普定县白岩镇。该镇1945年民国时期属于普定县忠孝乡;1953年划归七区,之后改为白岩区;1991年拆区并乡建镇,改为白岩乡;2001年改为白岩镇。目前,高管村位于白岩镇南部片区。

高羊在并村前,地理位置上属于山区,旱地作物与水稻种植,面积相差不大。目前,高羊在族群上以汉族为主,仡佬族、苗族为辅。仡佬族、苗族民风偏向守旧,勤劳朴实。当然,进入新世纪之后,高羊人的思想,大有改观。仡佬族作为土著民族,其传统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千年以上。土司时代,属于山区的高羊,以为土司放羊为主。因早上放羊,傍晚需将羊集中赶回入圈管理。为此牧羊人便敲打响器,用盐水在高高的山上洒一小片草,羊闻声而聚,吃了有盐味的草后,羊群就随头羊回圈。为了羊群的健康,羊圈用树木建起楼房式的高圈。土司官员属于仡佬族,为土司放羊,管羊的人也属于仡佬族。所以可以推测,高羊人的历史地位比管定庄高。因为管定庄起初是由于为当局用碓加工谷米而形成的。而作为山里之地方,当时并无名称。为管理方便,土司中的文化人,在了解情况之后,取其名曰高羊。高羊村寨前,自古就有一条河。由东向北,经落水洞,流入莲花古洞,天大坝闹鱼塘村民组汇入三岔河,即当今的夜㓪湖。

如今重修后的高羊河,通过隧道引流到龙潭,然后流经定南古城西门,过环城路桥涵,穿高速路,经朱官氹湿地公园,流过陇黑村口,陇财(陇嘎、河头、柴兴),归夜郎湖(原名三岔河,乌江普定段)。

并村前的管定庄,实际包括管大村、管小村。明朝初年,管定庄之名,实际上,其名为大管碓冲、小管碓冲。其中的“冲”与山冲的冲词性不同。山冲的冲是名词,管碓冲的“冲”是动词,指的是当时将稻谷加工出大米的工具,由碓杆、碓嘴、碓窝、碓尾组成,利用头重脚轻的杠杆原理,用脚踩碓尾,将碓头翘高、放下,如此不停反复,将稻谷加工成白米。十二营在明洪武十九年(1684年)设十二营长官司时有驻军,粮食供应上,指定山庄负责。负责的山庄,属于随军的服务团队,专门管理谷物加工。而加工谷物,在管理上以碓冲为主,所以就将地名改作“管碓冲”。随着岁月的过去,年长日久,演化成了后来的管碓庄。管碓庄离十二营约4公里,曾有官道,现无迹可寻。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废十二营长官司,名沿袭。再后来,管碓庄又演化成管定庄。普定高速速公路修建从村后经过后,不了解情况的人,在高速路的路牌上,又错误的将后来俗称的管大、管小,钷误的写成简关大、关小。这是很不严肃的、不负责任的盲目标识,窃以为应加以更正为上。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大管的人口多于小管;如今反过来,管小的人口多于管大。管大、管小族群上主体为汉族,白族为辅。作为以农业为主的村寨,农业以种水稻为主。土质以黑胶泥为主,米粒饱粘,口感香糯。

从地理位置上看,高羊位于定南古城南偏北,相距不到五公里,位于管大之北偏东。管大在小管之北,相距不过几百米。北临邓双全村(邓家村、双坑村、全寨、鲊陇);南临三块田村;东与西临白岩中心村(包括夏家高坡、沙锅、讲义、李后、一棵树、魏旗等)。管大南约千米,就是火石坡水库。有通村公路与水库相连。安普路从村前穿过,高速路从村后经过。

走进村庄,处处都是硬化道路。房屋以钢筋水泥砖混楼房为主。历史上的瓦房、石板房沿可察见。不过大多已成危房,无人居住。特别是八十年以上的老房。

管大中部有一块古碑,立碑时间为清光者十八年,即1892年。内容是集资修庙之事的捐资情况。庙宇占地五六十平方,因年久失修,现改造后作贫困户住房。

农耕时代的牛圈猪圈渐沉历史,近些年来,机械化的操作不断普遍。只是青壮外出务工、经商的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中老年。村中的小学如今只有一二年级。

古迹上,由于住户姓氏众多,家谱比较丰富。明朝初期入住的姓氏不多。

从留存下来的百年老建筑来看,丈九八、丈八八的瓦房沿存。有雕花精致的厢房阁楼,有打磨精细,砌工精到的山墙,有方石板铺就的院坝等。

并村前的高羊与管大、管小,三村的共同点都是靠山而建。

管大、管小村的田坝,灌溉的有利条件是前面有火石坡水库;高羊村有河流过,大量投入改造后的高羊河,更是一条亮丽的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