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福平的头像

黄福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18
分享

鹅洞

鹅洞

木浪河是乌江在黔中普定县境内一段河流的别称。驾车从普定县城定南办出发,一路七弯八拐向北,二十多分钟到了陈家寨就开始下坡,经靛岗、梭筛、青岗林,直到木浪大桥,就是三岔河的河谷地带了,两岸连绵不断的山坡岭脉,南北相对,中间就是夜湖梭筛电站大坝如蛟龙出海一般磅礴奔腾而下的河流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修建的木浪大桥,几经整修加固,如今依然如长虹卧波,方便着两岸车辆人员往来。

木浪大桥修建之前,过河靠的木浪渡口。渡口边有可载三辆车辆的大船,那是县交通局专职人员负责摆渡车辆的船员,用铁脚的钓鱼竹撑渡。也有专渡行人的木船,先是用摇橹,后在两岸间拉一根钢丝绳以作摆渡之用。木船先是靠摇橹即“桡片”摆渡,最先有专人伺之,每过一人一次收费一角。后来在两岩石 上拉上了根钢绳,船停靠岸边,由过往行人自由摆渡。涨水季节出现过不少事故。

生产队时代政府出钱采购建筑材料,除技术人员开工钱外,劳务主要由两岸生产队派遣。木浪大桥建成以后,渡口废弃。桥在渡口下游约三百米处,紧挨鹅洞。站在桥上抬头东看,桥下二三十米处的绝壁下,河水呈激流状涌入右边一个山洞。这山洞之上的岩壁中间,有如鱼追鹅两个不大不小的山洞,远观近看,都像人工刻意雕琢的鱼追鹅的杰作。两岸的百姓不约而同的称之为鹅洞。那鹅形的洞,活脱脱就是一只昂首挺胸向前逃窜的鹅。后面那条“鱼”比“鹅”的身影长,张着嘴在后紧追不舍。

传说明国初年,盐帮驮盐乘船渡三岔河,因上游突发洪水,船到河中间被冲走,直接近到鹅洞被卷靠岸,芦苇丛中得救。其间盐帮主人向天祈祷若得救上岸就修建子桥一座。后来链子桥方便了两岸往来数十年,1964年伙牛过桥承重过大而毁坏废弃。

在鹅洞边上,大鱼救人的传说故事,在两人民心中是神奇的。至于为保护小鱼,大鱼追杀大鹅的传说更是神奇。

鹅洞西侧岸边隔着芦苇丛丛,站在桥上可听到水声哗哗。鹅洞之上的山是如巨龙一般老罗坡下的上者嘎,是一个有着五六十户人家的山寨。下者嘎的东面山下就是有二三十户人家的下者嘎了。落入鹅洞的河水,调头向西,在下者嘎的西部山涧涌出,那洞又被当地人称之为龙洞。这龙洞的水,拐了个弯,又蜿蜒归入木浪河来。

大桥建成的最初那些年,下者嘎人赶补郎,往来都要经过“鱼追鹅”的岩畔上的悬岸小路。我曾问过往的人,那样的路走起来危不危险?他们说那路看上去非常危险,其实那岩是向里偏的,只要两眼朝内看,手把岩头就不觉得害怕。只是从山坡上下到岩缝一样的路上,那一步得小心,好在有根岩柴疙兜,被老岩紧紧咬住,脚登站那岩柴疙兜下到岩缝 一样的路上,那路有两三尺宽,只要不慌不忙的手把岩走,一步一步的走稳就没问题。我说听老人讲,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可能说的就是像走这条路的人们一样,从来没有人出现过事故。

在没烧煤靠人挑马驮的年代,上下者嘎烧煤是何等的艰难。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木浪桥左岸桥头开了煤矿, 下者嘎人家的煤火煤,就有人租船运过去,再人挑马驮到家。

数十年间山乡巨变,特别是脱贫攻坚以后,如今的村村寒寒水电路灯城乡合一,方便到不言而喻。如今的普定在想,作为“南方智人故里,朵贝贡茶之乡”与“古老文化摇蓝,穿洞文明灯塔”,我们该怎样让这片神奇的山水,成为我们希望的魅力所在?

过了木浪河,回望鹅洞之上涯壁关腰那“鱼追鹅”的洞形,逼真得令人无限遐想。车在S形的山路上绕来绕去,只要还没有过岩头上(村寨),回头远观,那岩画一般深刻的“鱼追鹅”都会让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后来桥头煤矿,让左岸山上井水消失,房屋裂缝。后来经过多方协调,采取多和措施,问题才得以解决。但是这煤矿开到河床之下,鹅洞的水不再从龙洞出了。就算现在那煤矿早已彻底关闭,龙洞也从此空有其名了。唯 一顾在的只有那堵岩壁半中来腰“鱼追鹅”依然如故,鹅洞的名称瓦特然如故,鹅洞的传说依然如故。

如果从县城出发,到城北操子堡马岭岗,可以欣赏普定八景之一的莲花古洞。也可以顺路欣赏夜郎湖畔万亩桃园的岩山精神。如果想到万亩高山草原、处处“大风车”的普屯坝,想到高山之颠欣赏绿宝石一样的蒙等水库,想去观赏梁子上千姿百态的杜鹃花,群山如海、云遮雾绕的松山鹤谷,那就必须经过木浪大桥,那天然胜雕饰的“鱼追鹅”的杰作,不妨顺路欣赏传说中的鹅洞。

在黔中普定,大自然美的真实存在,随处可见。五万五千年人类文明的摇蓝穿洞,六百多年的大明定南所文化遗存,蓝宝石一样的高原明珠夜郎湖,九屯十八堡的石头村寨......

鹅洞只是黔中普定北行木浪河谷中的一个令人遐思的小小奇观。

黔中胜境,目不暇接。有不少自然的、人文的奇观,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