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刚桥的头像

黄刚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22
分享

微小的角落

微小的角落

 随城很小,外乡人却不少。在五眼桥莱市场门口便有一个外乡人眺望梦想的窗口。一个大大的饼炉,一块长长的铁皮面板,这样简单的组合支撑着新疆“烤馕哥”夏迪的所有梦想,也正是在这里夏迪烤出了一个个美味可口的馕饼。

我认识夏迪不是因为他馕饼烤得好,而是他那颗善良的心。记得7年前,买馕时我的一部相机遗忘在他的摊位上,相机里装着我当记者以来所有的照片,因为突然接到采访任务,直到第三天我才找他说明遗失相机的事,当他认出我来后立马把相机还了我,就这样我们成为了偶尔见面的朋友。

我始终没有对他进行正式的采访,但他的故事却一点一滴装入脑海。我知道,他所烤制的每张馕饼里面都融入了浓浓的兄弟情。那年夏天,北京传媒大学的鲜红通知书邮到了夏迪家里,弟弟终于考上了大学,全家人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但想到每年高达两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家人又犯了愁。母亲流着泪对弟弟穆海麦堤说:“孩子,不是爹娘狠心,实在是咱家太穷了啊!你父亲腰腿病三天两头的犯,早就把我们这个家的几个钱花净了,家里每天都有八口人张口要吃饭,供应不起你念书呀……”一家人抱头痛哭。夏迪对家人说:“学不能不上,我出去打工,帮哥哥挣学费。”

说干就干,夏迪第二天就动身去了新疆吉昌市,通过老乡介绍,到吉昌市一家奶粉厂打工。为了多挣钱,他向厂里申请干最脏最累的工作,厂方看他年龄小,一开始很犹豫,他坚定地说:“没事!我能撑得起!”就这样,夏迪在奶粉厂开始了为弟弟挣学费的日子。一个月下来,夏迪已经通过省吃俭用积攒了1800元钱,他把钱捎回了家。可是这点钱对于弟弟每年上万元的学费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面对急需用钱的弟弟,他不得不考虑自己出来创业。2014年春天,夏迪收拾好行囊,带上新婚妻子阿依咕丽毅然踏上了进城创业的征途。夏迪早就听妻子说他的哥哥在随州烤馕饼收入还不错,于是随州便成了他们创业起点。来到随州,小两口顾不得旅途的劳顿,便去了大舅哥的摊位上一边帮助卖馕饼,一边学手艺,夏迪以前虽然在初中给家乡一家馕饼店打过零工,但仅靠这种基础还远远不能单打独奏,于是跟着大舅哥学习取经。和面、切团、擀面、捏边、修纹,每一道工序,夏迪一丝不苟地重复着,直到彻底熟悉了打馕的全部流程。

后来,在大舅哥的帮助下,小两口很快在五眼桥租了一个摊位,支起炉灶做起了烤馕生意,刚来时,他们举目无亲,生意清淡,但他们还是熬过来了。

小两口很能吃苦,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起床,生火、和面、烤馕,一直要干到中午,连续做出200-300个馕饼才歇工。下午吃过午饭稍稍休息一阵,又开始忙碌起来,常常是城市的灯火照亮了整个夜空,他们才开始收工。

 为适应随州和外乡人的口味,他俩不停地改变配方及烤馕时的火候,逐渐地周围的居民喜欢吃他做的烤馕了,说他们烤的馕不但口味正宗价格便宜,还是地道的健康食品。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名声越来越响,吸引了许多喜欢吃馕的人。

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夏迪和妻子总算通过自己的双手取得了一定的收入,按说夏迪的生活应该会发生一些改变,但是夏迪却依然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逛街、下馆子、看电影……这些对一个23岁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夏迪却从不敢奢求。他的同乡说,夏迪手里除了平常留有很少的零花钱外,大部分钱他都寄回了家,给弟弟做生活费,给父亲看病。

夏迪始终把热情装进胸膛,把微笑挂在脸上,但他自己的生活却是艰苦和枯燥的。房间里没有电脑电视,也没有空调,每天的生活除了在馕饼摊上,就是和妻子挤在一间花了650元租来的小房间里。不过,夏迪总是一副很满足的样子,每天靠着一个手机听音乐来打发时间。

和他住在一起的兄弟麦麦堤告诉我,在随州的将近一年时间里,没看见夏迪买过一件新衣服,每天就是做饼卖饼,听音乐,偶尔去找我们几个老乡聊天,有时晚上睡前就把身上衣服洗洗,第二天接着穿。

对于夏迪来说,在随州的这段时间过得是幸福的,因为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仅让弟弟顺利完成了学业,手头还有多余的钱寄给幸苦了半生的父母,特别是患有腰腿病的父亲可以有钱治病了,这是夏迪感到最欣慰的事。夏迪说:“随州是我人生中的重要驿站,在这里我碰到的每个人都对我都很友善,他们都会主动朝我微笑,我很喜欢随州,感觉这里的人很亲切,这座城市已然成为我的‘家乡’,我想继续留在这座城市,通过烤馕饼挣钱将来会老家买一套房,给我们未来的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夏迪心里还有一个愿望,有了资金就租间铺面开一家自己的囊饼店,自己当老板。

我知道他也确实开过一家烤馕店,但生意不好,不久就关门了,原因是大家更喜欢五眼桥这个有烟火气的烤馕店,也许这里才有一座城市最亮的微光,我暗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