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刚桥的头像

黄刚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0/26
分享

雪莲花开

 1999年国庆前夕学校放假,张成和王刚都回了家。

 王刚与张成是挚友,曾共同度过了从小学到中学的时光,但在今年的高考中王刚却名落孙山。回到家第二天张成就去看王刚。家中只有王刚一人。对张成的到来,王刚显得异常高兴,进了王刚的房间,尔后张成便向王刚询问有关大学生的事,谈了许久,张成问他:“找到工作了吗?”他摇了摇头,显得很无奈:“现在找工作哪有那么容易呀。”他顿了顿接着说:“我爸给我下了最后通牒,等过了春节再找不到工作就让我接他的班——一辈子打鱼。”

 “什么?”

 “是真的,前天刚说的······”看着张成惊讶的样子他说。

 听了这些,张成不禁为眼前一块长大的挚友而难过。王刚似乎看出了张成的心思,便又转移话题说起了高兴的事来。临走时,王刚约张成国庆节那天上午去他家一起看阅兵,张成没问为什么便答应了。

 十月一日,张成早早的吃完饭便去了王刚家。

 “大叔,大婶。”一进门张成就打招呼。

 “快进屋,什么时候来的?”他们热情的招呼张成。

 彼此寒暄了几句,谈了一会,王刚看了看表说:“爸,今天国庆节,看看电视吧。”

 “噢,对,今天还是建国50周年大庆呢,快打开,我还要看阅兵式呢,听刚娃子说挺隆重的,我这辈子还没见过咋阅兵呢。”大叔笑着向张成说。

 张成忙回道:“是的,今年国庆规模是建国以来最大的。”

 于是,他们一块儿看起了国庆转播,时间一秒秒的过去,终于等到分列式,随着雄壮的军乐声,三军仪仗队迈着整齐刚劲的步伐从天安门前经过,那威武的军姿,那整齐划一的步伐,使每个中国人都热血沸腾······阅兵式在激动的心情中很快结束了。张成不经意望了大叔一眼,发现他的双眼一动不动的盯着银屏,脸上显出惊讶的神色,国庆节目结束了。可大叔的心还在阅兵式上,自言自语道:“太不可思议了,我活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整齐、威武的队伍呢,国家真的是变了······”

 过了一天,张成又来找王刚,进了房间,刚看了看没别人,就小心地关上了门。

 “什么事这么神秘?”张成有点疑惑的问。

 “你觉得军人怎么样?”王刚小声问张成。

 “什么怎么样?”张成更不解了。

 “你对军人的看法。”

 “打心眼里敬重他们。”张成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诉他,尔后一想觉得十分奇怪,就问他:“你问这干什么,你不会是想······”

 “没错,我想当兵,你赞成吗?”有事他总是和张成商量。

 “你不是一时冲动吧?”

 “你连我也不相信?”

 “不,我相信,不过,你是家里的独子,你爸妈会同意吗?”

 “这正是我担心的,”他看了看张成说:“我想让你做我的说客。“

 “我能行吗?”我对这种事也无十分把握。

 “一定行,”他满脸自信说,“其实我很早以前就想当兵了,但怕我爸不同意,就故意等到国庆阅兵时让他见识一下真正的军人,这样他会对军人产生好感······”

 张成终于明白了王刚的良苦用心了。

 下午,张成去了王刚家,只有大叔在看电视,还是重播的国庆阅兵式,张成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与他谈起阅兵的盛况。果然,一谈及此他就说起赞不绝口的话来,还意味深长的说:“要是我能年轻20年,我也去参军······”

 “真的?”张成故意截断他的话。

 “怎么,你不信?”

 “信,可是太遗憾了,时光不能倒流。”不过,可以有人完成你的心愿。

“谁?”

 “你家的小刚啊!”

 “你真的这么想?”看到那兴奋的神情,我简直让他们父子弄糊涂了。

 张成看大叔根本没有反对之意,就把来意全说了,谁知大叔听了哈哈大笑:“你和 我家小刚一起长大,本来我还想让你做他的思想工作呢,没想到这小子······”话还未说完,大叔又大笑起来。欢快的笑声回荡在屋子里······张成明白过来也禁不住笑起来。

 三个月后,经过严格的政审、体检、考核,王刚在应征者中脱颖而出顺利的当上了兵。

 临走那天,全村父老乡亲敲锣打鼓送走了张成的好哥们王刚。想起要好几年才能见到刚,张成的心中别提有多难受了。可又一想他是去报效国家,追求人生理想这心里就好受多了。张成暗自为同学加油!祝福!

 王刚是一个从小山村应征入伍来到青藏高原的苦孩子,初上青藏线,好多战友都抵挡不住缺氧的考验,他却向个没事人似的,每天战友们都还在睡梦中他就早早起床把战友们的牙膏都挤好了,营区的卫生也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年轻人的勃勃生机再加之农村孩子本身就能吃苦的劲头,他仿佛感到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新兵连生活尽管很苦很累,但比起老家的生活还是有意义一些,他就这样每天行走在雪域阳光里,没想到就在新兵连生活快结束的时候,一天下午训练刚结束,连队通信员抱着一大堆信喊他:“王刚······”听到喊声的王刚寻声而去。

 王刚从通信员手里接过信顾不得细看就顺手把信拆了。打开信的那一刻,王刚愣了。

 “亲爱的战友,我叫李雪莲,是四川成都师范学院的学生······”看完信的开头,王刚就知道自己拆错信了。作为新兵,拆错了信哪敢向外张扬,他害怕别人说他不道德,信封上没有你的名字也要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把信看完。

 原来这封信是李雪莲写给边防战士的,作为连队里惟一的一个四川新兵,通信员误以为信是王刚的,就把信分发给了他。怀着内疚,怕张扬出去坏了自己名声的王刚,给李雪莲回了一封信。就这样,阴差阳错的一封信让两个天各一方的四川老乡,开始了书信往来,雪莲!王刚在想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啊,原来在自己驻守的连队雪山上就长着这样一种植物,它的名字叫雪莲花,它倔强地生长又倔强的根治病魔,这是雪山里一种稀有的植物,它高贵、纯洁、顽强、坚毅,如同这里驻守的战士,他在心里暗想,这个世界上还真有叫雪莲这个名字的,就这样他对雪莲这个姑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也许是李雪莲和王刚同样是来自农村的孩子的缘故,她总是希望王刚不要辜负家人对他的期望,在部队好好工作。

 王刚也是这样想的,绝不能辜负家人希望,他在入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想入党就得样样事情都走在别人前面,同年度兵中,他第一个递申请,要求上青藏线巡逻,连队交给他的任务他都完成得非常出色,这一年底,因为军事过硬,他被团作为第一年度兵中的战斗力量骨干,在在同年兵中第一个提升班长,也第一个加入了光荣的党组织。第二年春,他在给李雪莲的信中,流露出想报考军校的念头。

 收到王刚信的那天,李雪莲兴奋得像个孩子一蹦三尺高,她顶着烈日跑遍了学校附近所有的书店,为他买来二十多本复习资料,帮组王刚尽快实现他的愿望。

 入伍第三个秋天,王刚和另外一名战士李华,考进了重庆后勤工程学院。李雪莲在信中为他呐喊加油。

 在李雪莲的鼓励下,在重庆后勤工程学院读书的王刚成为中队学习和训练尖子。在学院上学可以每半学期放一次假,学校放假他打算回家过年。

 那是特别寒冷的冬天,在成都火车站,他看到一个女孩非常吃力的拖着个大行李箱朝站台内走去,穿着军装的他赶紧上前帮忙,就在他弯下腰去帮姑娘推行李的那一刻,他俩目光重逢,惊喜之中几乎是同时喊出了对方的名字。这个女孩正巧是李雪莲。

 车站一别,回到家中的王刚怎么也忘不了李雪莲的清纯秀丽。谁也没想到会在成都相见。春节过后不久,王刚回到重庆后勤工程学院,当晚给李雪莲写了一封信,尽管李雪莲在火车上告诉了他春节过后要在外地实习,他还是把信寄了出去。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实习期满回到学校的李雪莲收到了王刚给他的七封信,从小向往军营、崇拜军人的她,当晚王刚写了一首充溢少女情怀的诗:

 你是风吗

 我愿伴你左右

 你是云吗

 我愿随你而去

 你是雨吗

 我愿沐浴在你温暖的雨乡里

 ······

 日子就这样在没有大悲大喜中过着。很快,王刚从重庆后勤工程学院毕业分到格尔木某汽车团工作,能够在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汽车团当排长他觉得无比自豪!今天是他毕业后进藏工作的第三个月。这个月对李雪莲来说是倍受煎熬的一个月。过去每周总有信来的王刚怎么一下子突然中断了与李雪莲的联系,于是,李雪莲除了给王刚所在连队写信外,还四处打听他的消息。因为思念他,李雪莲在心里设计出无数个假设:会不会是因为大雪封山了,会不会是上青藏线执勤去了,会不会是家里给他介绍了女朋友了······

 在煎熬中又度过了一个月,她在整理自己的包时偶然发现了王刚家里的电话号码,被她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这个号码是王刚去年休假在火车上给她留的。她立即一个电话打到德阳王刚的老家,她抓起电话就问:“阿姨,王刚最近还好吗?”其实王刚的母亲早知道李雪莲和儿子的关系。去年休假的时候王刚就一五一十告诉了母亲。

 没想到李雪莲的话还没说完,王刚的母亲就在电话那头号啕大哭,无论李雪莲怎么问她,她也不说一句话,此时李雪莲的全身像热锅上爬满了蚂蚁一样躁动难安。又过了将近近十分钟,稍微平静的阿姨在电话那头哭着对李雪莲说:“四个月前,他们排有好多车出现了故障,吃完饭大家都在休息,他一个人提前来到他车前,因为是排长,他打算先把自己的带队车修理好,然后帮忙修理其他车。他换上工作服后,钻到车底下卸轮胎,没想到一不小心,支车凳滑了,他没反应过来,四、五千斤的钢铁一下子压在他的双腿上,他惊叫一声就昏了过去,过了十几分钟连队的官兵都赶来了,将他从大车底下拖出来,送到医院。在部队专家的会诊下,昏迷了三天的王刚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了。但由于下肢骨髓大部分坏死,无法恢复,现在只能躺在床上······”

 放下电话李雪莲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家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只感觉到天要踏下来似的。这一夜她没合眼。望着天花板回忆着王刚从通第一封信到成都火车站第一次相见,每一个片段,点点滴滴像电影拷贝一样,在记忆的土壤里翻滚。

 总算熬到了天亮,一大早李雪莲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请假离开成都,她要去青藏线,去照顾王刚。

 一路颠簸、一路汗水、一路泪花······坐在车上,李雪莲一言不发,她却在内心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帮助王刚渡过难关。”

 坐了两天两夜火车的李雪莲终于辗转赶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她顾不上去买束鲜花,顾不上找电梯,顾不上身居高原会有强烈反应,她一口气跑到四楼,一间间病房的找。当她推开病房的门,见到不成人形的王刚时,尽管开始有思想准备,她还是惊呆了,这哪是几个月前,与自己在成都火车站相见的那个高大、威武的小伙子?她不相信眼前躺在床上的、头上用纱布包扎的只留下两只眼珠子在外的人,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王刚!

 四目相望,王刚只是稍微的地愣了一下,沉默许久后说:“是谁让你来的?”

 “我自己要来的!我想来看看你。”

 “那你现在都看到了,反正我已经躺在医院了,不能动了,啥也干不了了,

 他哭了,那哭声撕心裂肺,这是一个男子汉经历了巨大打击而发出绝望的声音。他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正是施展才干、领略人生美好时光的时候,却失去了腿。

 你看到了你就走吧!”王刚说这些话,好像是刚从冰柜里取出的,没有一点温度。

 “我想留下来照顾你!”李雪莲用哀求的语气回答他。

 “我不需要你照顾,我有人照顾!你走吧!”

 王刚的话仍然是冷冰冰的。此时,李雪莲走到病床边,想伸手拉拉他身上盖着的被子,看看他的伤情,当她的手正要伸到床前时,王刚发怒了,大着嗓门吼她:“你干甚呢?你走吧,别感情用事了!”

 为了回避暂时的冲突,李雪莲含泪离开了王刚的病房,来到医院大门口卫兵接待室,从站岗的哨兵那里借来笔和纸,他要给王刚写信。

 “刚哥,即使你有一千个让我离开的理由,我也会找出一千零一个理由留下来护理你。”

 一封只有53个字的信,李雪莲感到够了。她要把信送进病房,交给护士,请她帮忙把信念给王刚听。短短的几句话勾起了王刚对往日的回忆。

 李雪莲开始与他交心,让心去感悟走过的岁月。从农村到学校、从乡村到城市,从唐古拉山、成都、重庆到雪山、哨所,一个个曾经从脑海里走过的故事,一个个从思绪中曾经站立的画面,像幻灯片一样在他的脑子里再现。李雪莲此时回忆起一件令她难忘的事来,一天,她收到王刚从西藏寄来的礼物。千里迢迢,寄来的是吃的,还是用的呢?打开一看,都不是,原来是一朵雪莲花。虽然,经过旅途颠簸已有点失去盛开时的娇艳,但它在小小房间里仍有夺目的光彩。礼物里面还发现王刚给他写的一封信,信上是这样说的:“这是专门送给你的礼物,在冰雪覆盖的山巅上,我发现了这朵雪莲花,它在寒风中挺立着,它在冰雪前含笑开放着,是那样的动人,那样美丽,就像你的名字一样高贵,一样圣洁,一样让我心动,我冒险把它采撷,因为我感到唯有它能够表达我对你的情怀。”虽然没有时髦的衣饰,没有令人炫目的贵重礼物,可这小小的雪莲花却凝聚着王刚对她深沉、真挚的感情啊!雪莲把王刚寄给她的那朵雪莲花捧在手心说:“我是不会离开你的,我要永远陪在你的身边。”

 心灵的沟通,使他们忘了时间的存在,常常是通宵达旦。这一次交谈从入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阳光又暖融融的照进这间病房。今天阳光格外暖和,她决定为王刚换件衣服,他翻出他的秋裤,从身后将他扶起,这一扶,李雪莲只见他的腿大部分血肉模糊,而且都萎缩了,她的心再次揪了起来,泪珠在眼里不住的打滚······

 给王刚换完衣服后,李雪莲走出病房,走在病房的走廊里,她感到自己像生了病似的,拖不动腿。

 李雪莲从超市里买来牙具和洗发膏,将王刚扶起,在枕头上铺上一块塑料袋,垫上一条枕巾,一只手端水一只手拿着牙刷为他刷牙。他不知道有多久没刷牙了,每天嚼几块水果就当刷牙了。

 接着,李雪莲又给他洗头,这一幕让在门外王刚的父亲王大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事的时候大顺和病房的人聊天时,他谈起李雪莲,可以说是滔滔不绝,他说:“雪莲姑娘给刚儿洗头的时候,自己就站在旁边,虽然王刚是我亲生的儿子,可我不插手,好长时间了,我也闻着那些怪味,再难闻也没想到打盆水给他洗洗。这么长时间我这个当父亲的都没做到,她却做到了,就这点好多人都做不到。”

 其实,在王刚住院期间,什么洗头、挠痒痒、掏鼻孔、喂水、喂饭······这是李雪莲天天要做的事。

 最难伺候的事远远不是这些,因为长期卧床不起,在加上下肢瘫痪,排大、小便是件都痛苦的事。为了减少大、小便的次数,王刚尽量控制自己的食欲来控制排便的次数。一周没排便的王刚,这才想解大便,李雪莲抬起他的屁股把接便器送了进去。十多分钟过去后,躺在床上的王刚憋得脸色发紫、满头大汗,可怎么也排不出大便来。

 李雪莲看着他难受痛苦的样子,也真是不知如何是好。她想起小时候,大便干结时母亲用菜油深抹肛门处,不一会就解出来了,她连忙跑到食堂找来点菜油,照着母亲的样子给他抹上,可怎么也没见一点效果来,无奈之下,李雪莲将他侧过身子,错开他的双腿,在手上涂抹清油,将食指伸进了他的肛门内,由于没有正常进食,他触摸到一颗颗蚕豆大的粪蛋子,她用手指一粒粒地把它抠出来,抠出的粪蛋子出奇的臭,熏得人恶心发呕。一粒、两粒······在抠出了10粒后,王刚的大便一下畅通了。排完大便的王刚竟然伤心的哭了。李雪莲安慰他说:“你哭啥呢?是我自愿这样做的,你别在意了,我的手就是你的手!”

 我的手就是你的手,缩短了她与他之间的距离。

 李雪莲想着王刚受伤以来都没洗脚了,就打来一盆水,想给她洗洗脚修修脚指甲,洗脚时,看到王刚腿上的肌肉大面积已经萎缩了,就有些心酸,这不真成植物人了吗?情绪有些激动的李雪莲,跑到医生办公室找到主治医生张博士,张博士说:“你们要有思想准备,从目前的情况看,他只能躺在床上度过后半生。”

 从医生办公室出来,李雪莲悄悄蹲在厕所里流泪。张博士的话像针尖,扎得她心里流血,那天晚饭后,他就试着让王刚练习站立。起初,他不愿,他怕万一成功不了伤了李雪莲的心。倔强的李雪莲却坚持自己的观点,叫他练。她说:“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看你有没有勇气和决心去做,只要你敢去面对,成功的机会就很大。”

 医院的花园就变成了王刚练习站立和走路的操场。

 一天下午,李雪莲像往常一样搀着王刚来到花园里练习走路,刚走两圈天就突然变了,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云很快盖过头顶,电闪雷鸣之后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地掉下来。见暴雨来了,王刚乱了方寸,差点摔在水泥地上。情急之下,李雪莲蹲下半个身子,赶紧将他背在背上就往大楼里跑。雨水淋湿后的水泥路面非常滑,累得气喘吁吁的李雪莲试了几次都没能爬上去。一位护士见了,赶紧从楼道里跑出来帮忙,推着她才把王刚背到大楼里。目睹了这一幕的病友们,都向她投去钦佩的目光。

 在李雪莲的精心护理下,王刚终于可以慢慢靠墙行走了。

 一天中午十分,正在煮饭的李雪莲突然听到公路上有人在喊,她抬头从窗外一看,远远站在公路铁栏边的在不停的向她点头。李雪莲激动了,她丢下锅里正在炒的菜,夺门而出,朝着王刚的方向奔去。见她来了,王刚自豪自豪地对她说:“李雪莲,你看,我终于可以站起来走走了!”

 王刚能杵着拐杖走路的消息瞬间长了翅膀传遍了西藏军区总医院。医院好多人就连医生听了都不相信这是事实。当大家证实这一切都是事实后,李雪莲也成了医院里争相传颂的人物了。李雪莲的事迹在西藏和四川引起了公众关注后,四川省委宣传部以及主管双拥工作的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民政厅派人去调查。在王刚家里,主管全省优抚工作的副处长问李雪莲:“你为何这样衷情一个高度伤残的军人?是他的家境特别好?还是地位特别高?还是看重了他的前途?在我看来,这一切王刚都没有!你到底图个啥?

 她的回答很干脆,就是两个字:英雄。

 在李雪莲的精心照料下,王刚出院回到老家德阳,他将要面对全新的生活,因为半年来李雪莲一直在医院照顾王刚,李雪莲丢掉了将要从事的教书工作,虽说王刚的腿伤有所好转,但还是不能久站,走路只能靠拐杖,无奈李雪莲只有到德阳附近农贸市场的菜摊上捡别人卖不掉的烂菜帮子和拾破烂过日子。

 李雪莲丢掉了教书工作,她心中觉得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大自己一岁的姐姐了。看看日历,12月20日,今天是姐姐26岁生日。她捧着一大束玫瑰径直走向姐姐的坟头,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六年前姐姐的那场病说起,六年前姐姐放弃了读师范的机会,过早地捧起了社会这本大书,当时由于文化水平的局限,再加之时运不济,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来到深圳的一家化工厂干起生产明矾、硫酸之类对身体影响很大的活,而且姐姐为了雪莲的学业经常在工厂加班加点,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姐姐身体终究还是累出了毛病,当姐姐得知自己患上了肺癌,需要很多钱治疗时,她在心头埋下了轻生的念头,姐姐见到父母一边为她治病一边为雪莲读书四处借钱时,她在一个静静的夜晚选择了跳楼自杀。当雪莲的父母东奔西走、想方设法筹足钱时,可是姐姐永远闭上了双眼。

 李雪莲跪在姐姐的坟头,双手紧紧拥抱墓碑,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这一天是只属于她姐妹俩的一天,她一个人对着冰冷的坟头诉说着对姐姐的无限思念,她没有感觉到泪水伴着寒风早已冻结成冰块,她只感到抱着这块碑是那样的温暖。

 姐姐,还记得儿时纸飞机吗?还记得村边小河里捕鱼吗?还记得儿时的梦吗?还记得······

 姐姐,还记得六年前母亲长期卧床,家里无法支付我们姐妹俩的学费,是你说服了爸爸,让我继续读书,而你却从容地放弃了学习的机会。姐姐呀你有一颗多么无私伟大的心啊!

 姐姐,在你面前我多么内疚啊!姐姐不说那些不愉快的事了。你看到了吗?这是你梦寐以求的蝴蝶形发卡。姐姐我给你买了巧克力,这也是你最爱吃的。姐姐我给你削个苹果吧,这个有红又大,你一定爱吃。姐姐别责怪妹妹不节约,挥霍金钱,你看到的这些都是我拾破烂换来的。

 姐姐今天是你的生日,你也许又忘了。姐姐你生前还没有过过生日,今天妹妹来“庆贺”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姐姐我们一起唱那支生日快乐歌好吗?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

 姐姐,你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对不起姐姐,你的心愿妹妹没能完成。但我觉得跟王刚这样的英雄在一起我收获了更多,我想你在天堂一定会为我而感到高兴的······

 姐姐,你在这里安息吧,我走了······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她去看望王刚的奶奶,进村前她发现村子外有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地,她见状就对王刚的父亲说:“王叔,村口那片岗地荒在那儿怪可惜的,咱家能不能把它包下来,种点庄稼贴补贴补?”

 李雪莲这样一番提示,老王觉得在理,与家人一合计,便将10余亩地承包下来。

 李雪莲开辟的那一块荒地四面环山,连绵不绝的山峰把它围了个严严实实,就别提开荒种地了,就是从这走出去都免不了艰难的跋涉,就是这座山让这里的孩子上不了学,吃不饱饭。乡里有一个果农对李雪莲说:当时他们家承包了几亩地种起了桔子,好不容易碰上好年景,收获了几千斤桔子,因为运不出去,也没有人到这山沟里来买,老乡只有偶尔挑一担到镇里去卖,由于家家或多或少都产些桔子,几毛钱一斤的桔子都卖不出去。桔子卖不出去,几千斤桔子放在家里就坏了一大半,气得老乡把山上的桔子树一个个坎掉,家人看着老乡辛辛苦苦种的桔子树被无情的砍倒都流泪了。听了老乡的话,打量着这座荒凉的山,李雪莲的心在淌着血。她问大山,她问自己,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里的乡亲摆脱贫穷的帽子吗?

 一立春,老王、李雪莲、还有王婶就开始忙活起来,他们种起了玉米、土豆一些比较容易成活的农作物。

 这一年天旱,李雪莲拖着王刚回去料理,她把椅子往树荫下一按,水桶扁担就上了肩。浇玉米,一亩地要百十挑水,连小伙子都发憷,李雪莲两个肩膀磨得像馒头高,仍然担不离肩。

 真是没想到,诚实的土地还是没有因为李雪莲的苦心经营,而奖给她好的收成。

 想想承包期有5年,老王整个人像泄气的皮球。李雪莲不住地安慰他:“王叔,日子总会熬过去的,世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从这年的冬天,李雪莲下了狠心白天收拾完王刚的生活后,就到德阳郊区的一个风景区拾垃圾换点钱,加上平时从牙缝里省下来的,筹了八百元钱买来一台抽水泵,按照《种植技术》书上说的,对这块坡地进行深耕细作,秸秆还田改造,李雪莲把三件法宝都用上后,地里的苗儿看得见往上蹿。就等着秋后算账了。果然,坡地种出的玉米和小麦,亩产都超过千斤大关。第二年,李雪莲又在坡地上进行套种,这一年,亩产在前一年基础上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坡地出了金,老王脸上乐了,见人就说:“还是雪莲这姑娘有能耐,这下可大发了!”

 发了,这一年她家这十亩地竟收入一万元,李雪莲数着这一张一张百元大钞心里在想:“咱一家人富不叫富,要是咱村上的人都富裕了那才叫真正的富呢!”

 想了想她还是去找了村支书,要求带领全村致富,村子里见了李雪莲这两年实实在在挣到的钱,就都表示愿意跟着她干。

 说干就干,她首先带领家乡修通了水渠,修通了道路,在她的号召下,全村老少爷们齐上阵,这场面绝不亚于战争时期红军在南泥湾开荒种地时的场面。

 单说这修路的事就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在此修路必须得劈开这座大山,开始村子里的人有些想法:“这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呀?”当雪莲听外面打工回来的人谈起沿海人如何修路,如何致富时,她心动了,修路“战役”在此打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乡亲们攀峭壁,登悬崖,打眼放炮,然后用手搬,用背背,用肩扛,山高终究高不过人,李雪莲只见奶奶家门前的那座大山被劈开了一道口子,一条长5公里,宽8的公路形成了。在村子修路的同时,全县各镇都兴起了修路的高潮。短短的时间内,笔直宽广的柏油路在全县境内纵横交错,四处延伸,与国道相连,延伸到了全国。路长终究长不过脚,祖祖辈辈冲出大山的梦想没想到竟然在雪莲这个倔强的弱女子手中变成了现实。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呀,这是多么高兴的日子呀,乡亲们激动地流泪了,因为他们看见了小康路在向这条路延伸。

 李雪莲带领乡亲们沿着自己的“路”开始走向全国,就连村东头穷得叮当响的刘二叔居然也贷款在城里买回一辆半新的解放牌汽车跑起了运输,2年内,他还清了贷款,并重新买了辆豪华中巴,跑起了长途来,他在外面打工的小儿子听说家乡如今的面貌,赶紧跑回了家,承包了村子里的桔子园,每年秋天,桔子成熟时,许多商贩直接把大车开进果园,一次就卖了好几吨,第二年一年,就收入五万多元。就这样,他家里的日子一天天的红火了起来。雪莲看着这一幕心里装着从未有过的满足。

 李雪莲觉得物质生活跟上了还不行,精神生活也得跟上去,她没多想就从自己的腰包子拿出2万元到县里购买了上百本图书,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村子里第一个图书馆,这一年村子还建起了电视塔,山顶那巍峨的电视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白色耀眼的光,显得特别的精神,茂密的桔子树把一个个山坡盖了个严严实实。山脚下,一座座楼房被竹子遮了半个身子,有的露出半边脸,做出十分害羞的样子,满载各种农副产品的车子在柏油路上来回奔跑,小溪了里的流水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似乎在向过路的人们奏出《春天的故事》,李雪莲合着她的节拍,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就这样她唱着歌回到了家。

 接下来雪莲还带领乡亲们盖起了当地第一个蔬菜种植大棚,兴办了农副业生产基地,养鸡、养鸭、养猪还养起了特别难伺候的梅花鹿、鸵鸟等。

 贫瘠的黄土地长出了欢笑,农副业生产也喜获丰收,村子里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这位坚强的女人戴上了全国劳模的奖章,她的事迹经过媒体宣传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包括许多著名企业家在内的人员关注,政府给予了政策支持,社会上知名的企业家给予了经济支援,如今这个村子光兴办的农副业生产基地就有七、八个,养殖基地也有两、三个,这个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家家住上了楼房,有的还购买了小轿车。

 富起来的李雪莲并没有买汽车、盖楼房,她想到了乡村那个破烂不堪的小学校,李雪莲听村子里的人说:村里的小学还是三十年前拆了座庙宇后建的,总共只有三间教室,呈一字型排列,由于时间久远又欠维修,一到雨天,屋顶便遮风不遮雨,地上东一个水坑西一个水洼。每月十五,成群结队的信徒,跪朝学校,烧香拜佛,烟雾弥漫着整个学校,半天都散不去,学生吓得不敢上课,都在窗口探头探脑,无奈的老师只有放下手中的书和粉笔,气氛的去找村支书。

 听乡亲们这么一说更让李雪莲对重建山村小学起了心,李雪莲这个人就是这样,越难办的事就越上心,建学校最重要的是资金,光凭她这些年省吃俭用的那点钱是远远不够的,从此她和村支书走起了集资建校这步棋,要说这步棋真是走得不轻松,开始有好多群众说村上和李雪莲是借着集资建校的旗号捞钱,自然没有得到全村人的拥护,后来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让乡亲们对重新建校有了新认识,那是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一天上午,乡村的同学照常来到学校上课,不料临近上午放学的时候,房梁上一个大柱子和几十片瓦片顷刻间掉了下来,重重地砸在正拿着书本讲课,毫无防备的老师头上,由于失血过多,送往医院的时候这个老师已经结束了他二十九岁的宝贵生命,乡亲们都记住了这个老师的名字叫杨光。

 送葬杨老师的那天全村的人都到了场,送行的场面非常感人,但更感人的是这场追悼大会变成了群众们自发捐资建校的大会,乡亲们你一千,他一千很快就捐资十多万元,没过几天山村的重建小学就破土动工了,几个月后学校圆满竣工,剪裁那天,全村人眼见着高高的楼房,耀眼的琉璃瓦,洁白的墙壁,宽敞明亮的教室,标准的操场,宜人的绿化,处处展现着现代气息,都高兴得想跳起来!李雪莲抚摸着刚来到这个村亲手栽下的第一棵杨树,感慨万千,原先瘦弱的树苗竟然也杆壮叶茂了。如树也和人一样有不同命运的话,如今它该扬眉吐气,意气风发了吧!

 这时李雪莲想到了杨光,就是受人尊敬的杨老师,因为他才有了如今旧貌换新颜的校舍,后来在雪莲的提议下一直被村里人叫做山村小学的名字改成了阳光小学,自然这是为了纪念那位已故的杨光(阳光)老师。

 这一天李雪莲非常好高兴!她一个人爬上学校房顶,默默的注视远方,就在那一刻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这么多年的辛苦真是没白费,村里人告别了崎岖的山路,低矮的草房,乌黑的油灯,食不果腹的日子,迎来了宽阔的大道,崭新的楼房,富裕的生活,面对山里的一系列变化,面对朴实的乡亲脸上绽放出的每一个珍贵的微笑,她在问自己:“没有门前的那条公路,山里会发生那么大变化吗?没有国家的惠农政策,我们会有这一切吗?”

 总之吧,付出才有收获。这是李雪莲此时体会最深的一句话了。

 时间到了2008年,这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又是举办奥运会的喜庆之年,李雪莲和王刚被一纸邀请函邀请到青藏线作报告,这一天,沿线兵站还有边防哨所都布置得十分隆重,战士们像欢迎大明星一样列队欢迎她的到来,在报告会上她对守卫在冰天雪地的战友说:“爱是一种幸福,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更多的是对国家的一种奉献。”

 报告会结束,青藏线官兵纷纷找李雪莲签名,并向她敬献了青稞酒、酥油茶、哈达,这一刻她就是雪山上最耀眼的明星。

 2008年8月8日,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的喜庆日子,这一天也是李雪莲和王刚的大喜之日,还是在王刚战斗过的那个边防团,战友们要为他们举行一场特别的婚礼。婚礼的场面显得有些简陋却极其热闹。没有婚纱,没有钻戒,惟有的就是战友们从雪山上采来的格桑花为他俩铺垫成的红地毯和花环,没有双方的老人和亲朋,却有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的藏族乡亲,手捧洁白的哈达和香甜的青稞酒。来为这对新人祝福。婚礼上,十三岁藏族姑娘拉姆与八个小老乡一道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小伙子次仁的一曲《跑马溜溜的山》把婚礼推向了高潮。

 婚礼结束,歌声却久久不肯散去······

 这下李雪莲可成了名副其实的军嫂了,她感到无比幸福,唯一遗憾的是他们不能像别人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因为王刚的伤残失去了生育能力,她太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了,这也是天底下每个做母亲的愿望和权利,她多么想有一个孩子,她多么想听自己的孩子叫一声“妈妈!”婚后,每当她看到村子里小孩玩耍时从她身边经过她都会多看几眼,直到孩子的身影从她视线里走远,这一切王刚坐在轮椅上都看见了,一天,王刚突然想到了和他一块长大同学张成,去年就听村子的人说她老婆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而且孩子如今没有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张成俩口子都是乡里的教师,在去年5·12地震中,张成的妻子因抢救班上的一个学生牺牲了,现在最可怜的是张成出世不久的孩子······”他想张成现在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一定非常辛苦,他想领养张成的一个孩子,一来可以减少张成的负担,二来可以圆雪莲的心愿。晚上他也在想着这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他在想要是可以领养同学张成的一个女儿该有多好啊,于是他把睡在半梦中的妻子推醒了,委婉地说出了想领养同学张成孩子的想法。

 这一说倒让妻子想起点什么?张成的孩子,张成,哦!我记起来,就是你常提起送你当兵的那个张华吗?妻子喃喃自语道。

 王刚连声道:“是他,我当兵还是让他当我的说客呢,嘿!没想到咱爸早就赞同我去当兵,就那年大阅兵的时候······”

 往事一幕幕在他的心里重现,他又想起了当兵时候的事,那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记得接到村里的入伍通知书的时候,娘熬夜为他做了双布鞋,唠叨:“布鞋穿着软和,不像皮鞋。”

 临行,娘把他送到村口,摸着他的头说:“娘等着你的军功章呢?想家了就看看那鞋······”儿说:“放心吧,您放心吧,您保重!”

 可没想到一到部队就进入了紧张的军训,没有时间穿一穿那鞋,于是边将鞋放在枕下每晚熄灯前好好抚摸一番,就会想起故乡的水,想起坐在院坝里纳鞋底的娘,然后眼睛潮潮地睡去。

 军训尚未完毕,部队就接到紧急通知,西藏那曲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雪灾。于是全线官兵备战抗雪,我便趁吃饭当空写回一封家书:“娘,儿去参加抗雪灾了,您多保重!”并随手附上一张部队合影照。信扔进邮筒,军车便赶赴抗雪前线。

 娘捧着他的信,寻见照片上军服笔挺的儿见人就说:“这是我儿呢,你瞧,你们瞧!”但最后免不了在孤灯下擦擦湿润的眼角,再焚上一株香祝儿平安。

 这暴雪一来就是一两个月,王刚也好久没有给娘写信了,娘几乎疯颠了,见人就问:“你看见我儿子吗?”还是摇头。娘就天天坐在村口大槐树下朝路口张望。

 老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直到那年春节休假我才见到了母亲,母亲的白发又增添了许多,娘的皱纹也更深了。娘见了我又高兴又激动,高兴得又是在村头打酒,又是杀鸡、宰羊,见人就说我家刚儿回来了,家里弄得真是比过年的时候还热闹·····

 第二天王刚起了个大早,母亲还没起床,他轻轻敲门进了母亲的房间,拿出军功章套在母亲的颈上,擦擦母亲的眼泪,又掏出那双崭新的布鞋,母亲沉默了,她不知说什么好,母亲看着轮椅上儿子的双腿,再看看这双还没有来得及穿的布鞋,母亲只有沉默,可这枚军功章对王刚来说是一个承诺,一个儿子的承诺。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王刚和李雪莲趁父母今天都特别高兴,他们就开诚布公的向二老提起了领养同学张成女儿的事来,二老听后尽管觉得很意外心里却格外高兴!不过不大一会,二老的情绪就被被乌云笼罩了,眉头紧皱起来,其实父母所担心的问题和王刚、李雪莲是一样的,也不知这张成能否愿意把孩子交给王刚夫妇来抚养,这是问题的关键,虽然他们有两个孩子,可是现在孩子可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谁家还嫌弃多啊,可有没有希望咱也得试试看,王刚表情坚定地说,似乎他有几分把握,于是他和李雪莲迅速到镇上的超市买了老人吃的脑白金、孩子吃的精装奶粉等一大堆礼品就这样心惊胆颤地去了张成的家,这条不太宽敞的路,曾经留下他们兄弟俩太多的足迹,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又都是新鲜的,想着自己如今只能依靠拐杖在这条路上艰难地走着,他心里顿生有伤感,妻子李雪莲看出了他的心事,在一边不住的安慰道:“没事的,总有一天你会站起来的。”

 就这么一条只有两、三公里的路途他们却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同学张成的家了,可他们徘徊了半天谁也没敲门进去,王刚也只是在门口不停地擦汗,不知是走了半天路太热了,还是心情太紧张,正在他们鼓起勇气准备敲门而入的时候,只听“吱”的一声门打开了,出门正准备倒垃圾的正是同学张成,张成赶紧把王刚迎进来说:“今天是什么风把你们两口子吹来了,”王刚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说了几句在一路上就想好的客套话:“我们听说了喜得双凤,本应早来祝贺!可是由于我腿脚不灵便,雪莲一直陪在身边潜心照顾我,所以我就没来成,这是我们送给你的一点小礼品,不成敬意,望笑纳······”张成连声道:“你啥时候变得这么客套了,你能来我就很高兴了,知道你腿受了伤,本身我应该早点过来看望你的,只因这两个孩子牵绊着,所以才没来成,张成的老母亲开口道:“你们都是老同学了,何必这么客气,我下厨去做几个菜你们在这吃个饭吧,你们哥俩好几年没见面了,好好唠唠嗑”说完她就准备饭菜去了,王刚和李雪莲也根本没有走的意思,从一进门他俩就被张成的热情包围着,一顿丰盛的午餐在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吃好了,可以说是酒足饭饱,可王刚和李雪莲谁也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王刚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他把在路上想好的话一字不露地说给张成听了,过后,王刚和李雪莲就像在等待宣判的犯人一样,他俩谁也不敢正眼看张成,因为他们怕拒绝,接下来张成的一席话着实让张成和李艳都感到震惊,张成说:“我知道你们的心意,我们这么多年的同学我也知道你一定能够当个好父亲,可是我实在舍不得我的两个孩子呀······”

 面对眼前的张成,这个坚强的男人他俩都沉默了,默默无语的气氛一直持续到黄昏,他们什么也没说,就返回了家,好几个月没有再提及领养一事。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王刚领养孩子的事变成了现实,但他对张成来说是多么残酷的现实,2009年春节,张成慈爱的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他,工作繁忙加之有当妈有当爹的张成真是无力照料身边的两个女儿,只得把小女儿交给王刚夫妇,领养孩子那天,王刚并没有说过多感激之类的话语,但张成把小女儿交给王刚夫妇,从内心说他是放心的,再说他们两家相隔也不是太远,隔三差五的,张成也可以去看看女儿,想到这里他觉得心里好受多了,当雪莲抱着小女儿起身要走的时候,这个铁骨铮铮的七尺男儿还是忍不住落泪了。

 孩子领回来了,王刚的父母在村头望了又望,这下终于盼来了孩子,此时这个家更像是一个家了,他们添置了儿童床,买了孩子穿的衣服、奶粉、还有日常生活用品,一天忙下来尽管累得腰酸背疼,孩子睡着了,雪莲静静地躺在床上她在想,他俩并肩走过的路都是布满了艰辛,所有的坎坷都是他俩用勤劳、朴实、善良把它填平的,多少苦难都是他俩咬碎后把它咽下的。因为他们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难,因此他俩给女儿取名叫“甜甜”,女儿甜甜虽不是他们亲生的,但她的到来,不仅给他俩生活增添了快乐,更是给整个家带来了欢笑。

 今天是小甜甜周岁生日,张成想着让他们姐妹俩团圆,那天,他大清早就起床来到王刚的家终于见到了小女儿甜甜,见到甜甜在这个新家生活得幸福快乐,而且还长得白白胖胖,张成的脸上也展开了久违的笑容,生日宴上,王刚夫妇俩给张成敬酒,王刚先开口说:“感谢你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张成激动地说:“我的同学是英雄,甜甜的爸爸是英雄,甜甜今后准有大出息。”

 这话一点没错,女儿甜甜虽是女儿身,可她自幼爱识枪弄棍,不愧是军人的后代,王刚经常在父母面前骄傲地说。

 让王刚和雪莲欣慰的是女儿甜甜非常懂事,刚学走路的甜甜,每天总是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着馒头先让爸爸吃一口,再让妈妈吃一口,最后才自己吃一口。这三口之家一双筷子一只碗,这种场景真是让村子的每个人为之动容。

 尽管王家大门一侧,“军属光荣”匾牌的红漆,已被雨水冲刷成褐色,然而,在初春的阳光照耀下,这四个大字仍然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女儿在这种简单的幸福中成长着、坚强着、快乐着,王刚抚摸着女儿头,不知不觉进入了梦想,这一夜他做了个甜甜的梦,他又梦见了昆仑山、唐古拉山,那是他毕生最爱的地方,在雪莲花盛开的地方,女儿长大了她也穿上了军装,显得英姿飒爽,女儿将要踏上西去的列车,妻子熬夜为女儿做了一双布鞋,慈爱地说:“孩子,拿着吧,这是母亲的一点心意,想家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女儿甜甜缓缓举起右手行了个军礼,背上背包大步走向远方。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相信也是真实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