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一个永远不会枯萎的故事。
2013年春天,一个阳光很好的上午,我第一次走进位于桐柏山南麓的随县殷店公路养护管理站,见到了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公路孝女”王何林。当时她刚下班回家便迅速脱掉工作服,动作麻利地将泡在盆里的被单洗净晾晒,而后把一个小桌板固定在母亲的轮椅上,将母亲推到向阳处便开始做饭。
自从她的母亲右边身子偏瘫后,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成了她工作之余的唯一。
见有人来访,半歪在轮椅上的母亲何明兰流着泪含糊不清地说:“是我和死去的老头子拖累了女儿啊!”
其实,何明兰并不是王何林的亲母亲,而是养母。为了养父母,30岁的王何林至今没有将自己嫁出去。
1983年8月16日,随着一阵清脆的啼哭声打破夏夜的宁静,一个女婴降临到了人间。然而,婴儿的哭声换来的不是父母的欢颜,而是叹息。3天后,父母将嗷嗷待哺的女儿遗弃了。在这个世界上,这个连父母面都没看清的女婴命运从此发生了转变。
女婴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对好心人。好心人的名字叫王明祥和何明兰,他们是夫妇,同在随县殷店公路养护管理站打工。夫妇俩为人老实本分,工作积极努力,在乡亲们的心目中是有口皆碑的 “大好人”。王明祥因吃苦耐劳被转为正式职工。
王明祥和何明兰是河南人,夫妇俩在随州相遇而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婚后他们最大的遗憾是多年无子。
王明祥把弱小的女婴抱回家时,妻子何明兰落泪了:“咱俩命苦,孩子比咱还命苦。”他们抱着孩子四处讨奶水,并从牙齿缝里省出来钱买奶粉,整天像喂小鸟一样喂养着孩子。养父母视天赐的女婴为掌上明珠,用两人的姓氏给女婴起名“王何林”,“林”的意思是让她在父母这棵大树的护佑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养父母的爱总是隐在岁月的深处,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王何林总也忘不了上小学时,养母天还未亮就起床给她做早餐、备午餐,然后步行八九里路送她上学,下午放学,养父母总是准点骑着自行车接她回家,晚上还不厌其烦地给她辅导作业。养父母善良的品行和无私的爱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乖巧懂事的女孩。
日月如梭。转眼间墙上的日历已在这间温馨的小屋撕去了整整16个春秋。16岁那年,过早懂事的王何林铁了心要挑起家庭重担。于是,她终止了学业,选择接替养父的班,当一名光荣的养路工人,因为养父母打小就是她心中不可动摇的偶像。
1999年,养父到了退休的年龄,按照当时国家规定,16岁的王何林顺理成章地接过了养父手中的石镐、铁锹,换上橙红色的工作服,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养路工。刚开始,同事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可是这个要强的小女孩,干起活来从不服输,修路肩、清挖边沟、修补坑槽这些体力活她一样也没有输过任何人。
王何林深知养父母恩大于天,自己要以德报恩。何明兰记得最清楚,当女儿第一次领到800元工资时,没有给自己买漂亮的衣服和化妆品,而是给她和王祥明买回衣服和营养品。以后每个月的工资,王何林除了留少量的零花钱外,其余的都交给养父母。每天下班回到家抢着帮养母干家务,养母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女大当嫁。已长成大姑娘的王何林有了男友,白发两鬓的养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开始张罗起王何林的婚事。
正当一家人欢欢喜喜为王何林筹备婚事的时候,灾难毫无征兆的降临到这个家。2007年春,王明祥因突发心衰病倒了,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情虽有好转,但每年复发,一年要住两次医院,几年下来,仅医疗费就花掉两万多元。后来,养父的病随着年龄的衰老,越发变得严重起来。
2010年,养父心脏病因加重而再次住进了医院,正在王何林为照料养父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本身患有糖尿病的养母突发高血压中风瘫痪在床,王何林不得不开始家里医院两头跑。那段时间,每天天不亮她便开始起床做饭,先帮养母穿衣梳头、喂饭喂药,天一亮便搭乘早班车去百里外的随州中心医院,给养父端屎倒尿、擦洗身体,晚上再搭乘末班车回家。
家和医院之间,像是凝固的一条隧道,王何林就在隧道中穿来穿去。2年奔波,王何林往返随州、殷店100多个来回,累计行程一万多公里。她说:“只当走了一趟尽孝的长征路。”
“你这么一个瘦弱的身躯里究竟储藏了多少惊人的力量,每天这么劳累能挺得住吗?”我问她。
“当我身上每一个细胞里的精力耗得一干二净的时候,我的内心才能安然,否则我会内疚,因为我还没竭尽全力照顾好我的爸妈。”她说。
提起王何林,乡亲们对她的孝心举动都竖起大拇指。邻居江西源老人夸赞她:“一个人细心地护理两个重病号,多么艰辛啊。姑娘娃真是个天下难寻的大孝女!”江西源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夏天,何明兰发病住院处在昏迷中近半个月,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洗几次身和换几次衣,每一次翻动体重近150斤的养母,体重只有80多斤的王何林都要使尽吃奶的力气。
在这条尽孝路上,王何林的付出岂止是艰辛。几年来为给养父母治病,她花去了8万多元,唯一的房产也抵押了,期间结交了3位男友,都因她家重病、重债而告吹。最近一个男友同第一个一样婚期都定好了,可是这个高大的男人还是没能顶住现实这片风浪,在这个原本温暖的春天撕毁了“婚约”,扔给了王何林一个冰冷的冬天。
失恋一次又一次真实地发生在王何林身上,她没有时间去“疗伤”,病床上的养父母一刻也离不开她。王何林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她认定,只要能让养父母的生命多延续一天,付出再多都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
她盼望着能用真情换来养父母的健康,就算拿自己的命交换也在所不惜。可是老天爷偏偏从中作梗。2012年2月,75岁的王明祥因胃癌发作,生命历程走到了尽头。王何林守在养父身边,看着这个自己用真情无数遍抚摸过的老人紧闭双眼,她放声痛哭,压抑太久的泪水决堤般的奔涌而出。
她开始为养父的丧事奔忙,乡邻们被她的孝行所动,纷纷过来帮忙。王家在当地没有亲戚,同事和乡邻主动承担起了安葬事务。在当地,请人挖墓、抬棺都要给钱,9位村民自发出工3天分文不取,他们说:“能为这样的孝女出点力,心里舒坦。”
养父走了,王何林除了工作,她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养母身上。她说:“我已失去了父亲,不能再失去母亲了。”对养母,她说话总是很轻柔,生怕吓着养母,无论喂饭时间多长,她都面带微笑,从没丝毫厌倦和不满。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夜里养母遗屎遗尿洗涮干净,按摩身体、翻身,然后再给养母穿衣洗脸梳头,背起放坐在轮椅上。
坐卧不活动的养母,大便常常容易干结,王何林听说冬瓜皮、茅草根可以利尿通便,她就到野地去挖,坚持每天给养母熬水喝。
养母得病4年间,道德的尺子,在不断地丈量着王何林那颗感天动地的孝心。当人们回头注视时,谁都会被她的孝心所动容。随州花鼓戏剧团根据她的事迹改编的花鼓戏《嫁不出去的姑娘》,在随州神农大剧院公演,平凡的王何林以她伟大的孝举,走进了千家万户。
随州交通系统、当地政府和社会热心人士得知她的事迹后,纷纷向这位公路孝女献爱心,短短的几天内就募集善款53600元,这些善款,王何林全部交给单位管理。她表示,这些善款除了还养父母治病的4万元欠债,剩余的用在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王何林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患病的养母身上,已过而立之年的她仍形单影只。每天,养母何明兰坐在轮椅上,透过门窗和走廊,看着女儿忙里忙外的身影,心中感到无比愧疚,母亲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祈盼女儿早日有个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