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刚桥的头像

黄刚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4/12
分享

笔记本里写真情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没有电脑的时候,笔记本是我最好的朋友。作为一名写作者,多年来养成了摘抄文章的习惯,看书读报时看到好词好句,总想把它们移到纸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西藏当兵的时候,笔记本常常成为战友之间相互赠送、增进友谊、彼此激励、表达情感的纪念品。

我至今仍然保留着封面印着《拉萨情缘》的笔记本,这是我荣立个人三等功时部队赠送我的奖品。这本笔记本陪伴我从军营到地方,搬了三次家,都是首选必带之物。因为笔记本里摘抄的学习内容,可以窥见自己被军旅岁月刻痕凝固的美好时光,字间识心,文中含情。笔记本里也有存贮的集体记忆,奋斗年华,散发着昔日芳馨,值得永远珍藏。

脱下军装后,我结识了一位比我晚几年转业的战友,他的名字叫刘坤,他与笔记本之间的感情远比我要深厚得多,可以说笔记本是他行走的“标配”。从部队到家乡,小小的笔记本见证了他的成长,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刘坤于2003年12月入伍,2020年4月从武警某部转业,被组织安排到随州市烟草系统工作。转业后,刘坤恰逢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烟草行业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按政府统筹安排,刘坤所在的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随南府河镇姜家庙村,需选派一名素质过硬的同志担任第一书记,负责驻村帮扶工作。刚刚脱下军装的刘坤主动请缨,申请到广阔的乡村学习锤炼。经过单位领导慎重考虑和全面考察,刘坤如愿实现驻村梦,接到命令后,他迅速收拾行囊,告别妻儿,拿上部队奖励他的几个笔记本,义无反顾离开了繁华的都市,转战乡村,成为一名服务“三农”的驻村第一书记。

刚到村里的时候,村干部和村民们都不看好这个刘书记,认为刘书记皮肤白净,文质彬彬,一点都不像干农事的人,倒像一介书生。还有人说,这刘书记就是来村里“镀镀金”,混个基层经历,将来好升迁。面对村干部和村民的议论,刘书记不以为然,坚持做好自己,用一颗真心访民情探民意,认真记录民情笔记,用军人过硬的作风为村民办实事,渐渐捂热了村民的心,赢得村民的信任。

刘坤看着像书生,干起工作来却雷厉风行、有条不紊。刚柔并进这个词形容他也许再合适不过了。现实生活中,刘书记是一个十足的爱书之人,工作之余,他挤出点滴时间加强学习,常常手不释卷。采访时,不少村干部这样评价他:刘书记是个爱学习的年轻人,无论是在田间地头休息时,还是在村办公室见到他时,他都是与书为伴,各类书籍成为他开展驻村工作的敲门砖和“金钥匙”。刘坤说,他虽然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但参军早,对农业技术不是很精通,现在回到农村工作,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着实心慌。只有抓紧多看看书,深入了解国家乡村振兴方面的方针政策,学习乡村治理的举措,掌握事关农业的硬知识,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扬帆远航。

爱读书的刘坤有记笔记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他都会在笔记本上写下很多读书笔记,只要他感到有用的知识都会工整的摘抄在笔记本上。他说,这样既加深了读书的印象,又不会遗漏知识点。驻村以来,刘坤阅书几十册,笔记本也摘抄了好几大本,从书中学政策、学技能、学规范,厚“记”薄发,逐步从一个三农“小白”成长为优秀驻村书记。在政府和烟草部门的指导帮扶下,刘坤带领大家拓宽了致富渠道,享受到了各种惠民政策的利好,整个村的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这就是刘坤从“笔记本”中汲取的力量。

如何把书中的理论变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刘坤深知做农村工作绝不能“纸上谈兵”。于是,他决定“两条腿走路”,一边改造村里基础设施。另一边,稳扎稳打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持久发展,就得强化‘造血功能’。”这两点是刘坤全面走访乡村,结合村发展实际,和村民达成的共识。

两年来,刘书记积极协调本单位先后投入50余万元资金,用于村里道路拓宽硬化和水利设施整修,并争取到地方政府主导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极大的改善了村基础设施,优化了农民耕作环境,为村民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乡村振兴,产业主导,人才先行。刘书记积极创造条件,吸收能人回乡发展产业。老姜是姜家庙村村民,之前一直在外地搞稻虾养殖,通过刘书记的积极沟通,老姜决定回乡发展,并在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村主任。任村主任后,他积极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流转100余亩土地发展稻虾共作产业,流转10亩土地种植阳光玫瑰。2023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姜家庙村集体流转80亩地作为村集体产业搞稻虾养殖。有了主导产业,乡村振兴有了新动力、新血液。

刘坤的笔记本,不光记录读书学习笔记,更记载了村民的家长里短、困难诉求,记载了振兴乡村的金点子和好建议。笔记本对于刘坤来说,就像农民手中的锄头,战士手中的枪。枪在人在,笔记本在人就在。凭着一腔热情和干劲,刘坤把心沉在了乡村,他的记事本也如同驻点村的一部乡村振兴“简史”,记录着这里的一切。

刘坤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不仅是他走村入户的必备神器,也是他开展驻村工作的任务清单,他的笔记本虽不起眼,但笔记本上记录的每一条内容他都格外重视。他把群众的心上事随时记录在本子上,当成上心事来办。全村没有不认识他的,也没有他不熟悉的,他说自己就是村里的人了。

“某月某日,通组公路某某路段有塌方,必须尽快修复……”

“时节不等人。某月某日,某农户提出需要整修河道,不然成片的农田因为缺水无法耕种……”

“电话来电,家中老人的常备药短缺,能否帮忙代买……”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刘书记的“记”字决派上了大用场:有了笔记本,事事都有底,完成一项勾一笔,解决乡亲大难题。对于刘书记的记事本,乡亲们都有一个共识:只要被书记“记”下来,事情就有回音、问题就能解决。大部分时间里,在乡亲们面前,他都是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很少说话,但手中的笔却飞快地记录着,生怕记漏了。回去后,他再把记事本里记下的问题细细研究,再一一给村民答复、解决。

“身为驻村第一书记,刘坤认真履职尽责,他走到哪儿笔记本就带到哪儿,笔记里装着他爱民情,也装着他的责任与担当。驻村以来,他充分发挥了驻村帮带作用,与村‘两委’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真心实意解难、公道正派处事,得到群众一致认可。”采访中,说起刘坤的笔记本,村书记李州有说不完的话。

回想这两年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刘坤百感交集,他说:“从转换角色、走村入户、到融入农村生活,再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走进乡村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做了第一书记,自己就是党群关系的联络者,身上背负着组织的重托和乡亲们的期盼,我一定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盼。”

记忆是人生的宝藏,笔记本是打开记忆的“密码”。刘坤的笔记本也是他的日记本,他习惯在工作笔记后面写一段生活感悟。实际上,他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很多年,笔记本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与家人的美好回忆、记录了从军的酸甜苦辣、记录了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点滴感悟。

刘坤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一个有军人情结的男人,他从小就有穿军装的梦想,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于是把参军报国的夙愿寄托在刘坤身上。在刘坤小时候,父亲经常给她讲革命英雄故事,引导他关注军旅题材的书籍或电视。正是在父亲的影响和培养下,他带着父亲的理想如愿来到了部队。从军十七载,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踏实工作,把爱党爱国的誓言践行在一言一行中。十七年的军旅生涯,他上了军校,入了党,荣立了三等功,荣获了武警部队优秀人才奖,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每次在部队取得进步获得荣誉时,每次思想“开小差”、情绪不稳定时,他都会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然后把总结的内容全部写在笔记本上,每当在部队提笔给父亲写信的时候他都会翻开笔记本,然后静静的用文字与父亲进行情感交流,父亲看完信后都会及时回信,信中那些关爱鼓励的话语,他也都会转抄在笔记本上。他说,父亲的关爱是他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无论自己年龄多大,在哪一个阶段,只要有父亲在他身边,他就感到心里暖暖的。

如今,刘坤已步入中年,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说,儿子是个“军事迷”,最喜欢穿的服装是迷彩服,最向往的是军功章,最爱听歌曲是军歌,最爱听的故事是军人的故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个孩子的成长梦想也被刘坤精心记在笔记本上。他说,等孩子长大了如果真的选择了当兵,他一定会把笔记本作为礼物送给儿子,然后互敬一个军礼,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