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刚桥的头像

黄刚桥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9/12
分享

大处着眼 小处下手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曾说:“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历经十年的军旅生涯,曾国藩得出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的哲思,这样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学习。

大处着眼,意思是指做人要眼界开阔,思考问题要有全局意识,能够看到事物的全貌和发展趋势。为谋求国家富强,在晚清处于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曾国藩始终以“大处着眼”关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大局,积极倡导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中,他开创了中国当时多个第一。如他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兵工厂。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曾国藩出于实际需要,多次奏报朝廷,请求开办兵工厂。1861年秋天,在经过朝廷同意后,曾国藩终于在安徽安庆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虽然安庆内军械所规模不大,所生产的武器装备性能有限,但依然生产了不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如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除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还与李鸿章一起,创办了中国最大规模的江南制造总局,并第一个派人(容闳)到外国购买成套“制器之器”。江南制造总局在当时迅速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近代化工业基地。他还送出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19世纪60年代,绝大多数依然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迷梦,对外界一无所知。但曾国藩就有这样的意识,早在1860年,他在一份奏折中提到:“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以迂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这是说,购买洋枪洋炮来帮助进剿太平军,只能缓解一时的忧患;只有将来学习利用洋人的技术来制造大炮和轮船,才能收到长久的利益。基于此,1871年8月19日,曾国藩联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请求朝廷以官方的名义,派遣一批幼童到美国留学。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留美幼童启程。最终,共有120名中国孩子远赴美国留学。他们之中走出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等一大批栋梁之才,不少成为了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曾国藩不仅善于从大处着眼,更坚持从“小处下手”。小处下手,意思是指做事要把握细节,不要眼高手低。他认为,只有把每一个小事情都做好才能够积累出成功的大事。于是,他坚持从我做起,提出了“日课十二条”,也就是每天坚持做12件小事,包括写大字、写日记、读书、记笔记等等。长期的坚持不仅培养了曾国藩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他的细节意识,为他日后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处下手”这句话不仅表现在曾国藩的自我要求上,还体现在他对团队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湘军管理中,有一件事曾国藩是非常重视的,那就是扎营。曾国藩要求扎营的流程必须是先挖沟后筑墙,再设障碍物,而且沟的形状必须是上宽下窄,一个倒梯形,深度规定一丈五尺以上,数量为两道沟或三道沟。另外,把沟挖完了以后接着要筑墙,墙高八尺,厚一丈,最后还要在壕沟外边设障碍物。据说,曾国藩在扎营方面是下了死命令的,绝不允许一个士兵简化扎营程序。所以,后来曾国藩总结打仗经验时说,“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带队伍一定要一步一步地从眼前的日常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最终就能见到显著的成效。

左宗棠初次来到湘军大营,观察军中诸事,看来看去,发现曾国藩都是做些小事,比如亲自点兵,检阅,挖壕……左宗棠不以为然,觉得曾国藩“短才”。但是,最终打败太平军的就是曾国藩一直持之以恒的细微小事。

写到这里,我想,面对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深刻领悟曾国藩“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这句话的真谛,做到凡事从大局出发,从细处入手,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抵达人生的高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