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刚桥的头像

黄刚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9/12
分享

漫谈孝道

近来,一条暖心视频火爆网络,我看后深受感动。视频讲述的故事发在鄂北广水市一小镇居民家,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杨敦海,今年62岁,夫妻俩靠着微薄的工资把三个儿女都培养成了大学生,目前儿女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这些年来,儿女们心里一直想着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恩情。不久前,儿女们通过一个仪式完成了爱的表达。

今年7月,杨敦海在浙江某学校任教的小女儿杨皓琳得知父亲即将退休,此时她想起前几天学校刚给几名退休老师举办一场庄重的退休仪式,因此深受启发,她决定为父亲举行一场家庭式的退休仪式。有了这个想法后她立即跟姐姐、哥哥商量,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由于杨皓琳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工作,没时间为父亲的退休仪式出力,于是他们将这件事全权交给妹妹来办。转眼到了暑假,杨皓琳带着丈夫和女儿从浙江回到广水老家,悄悄地为父亲的退休仪式做着精心准备。这一过程杨皓琳也悄悄用视频记录了下来,并传到了网上,令她没想到的是这段视频迅速火爆网络。

视频走红后,不少记者专程上门采访,杨皓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使父亲的退休仪式更有仪式感,我先是定做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祝老杨退休快乐’,然后还定制了礼品奖杯等;视频是我放暑假回老家后悄悄地把家里多年的相册拿出来一张一张地翻拍到手机上的,很有纪念意义。”等杨敦海的大女儿赶回家后已到八月中旬,姐妹二人和嫂子一起给父亲举办了这场欢快热闹的退休仪式。仪式上,杨皓琳担任主持人,回顾爸爸勤劳的大半生,姐姐全程记录,侄子送奖杯、侄女献花,外孙子、孙女分别给外公外婆送红包,事先毫不知情的杨敦海夫妻被儿孙们的孝心感动得热泪盈眶。视频发布后获得了近1000万网友关注,30多万网友点赞!我想,这条视频火爆网络背后闪耀的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光芒,是天下儿女对父母恩情的情感认同。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传承了五千年之久。“孝”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中,《说文解字》云:“孝,善事父母者。”“孝字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由此可见,孝字是老字和子字的省合,寓意为老人在上携子女以长大,子女跪地给老人以养终。其实,在古代就有了忠孝仁义之说,古人对孝道也有许多很好的范例,比如被誉为“千古完人”的曾国藩就极为注重孝道文化,他曾说:“宝货用之不尽,忠孝享之无穷。”这句话的意思是,物质财富是有限的,终有一天会耗尽,而忠诚和孝道美德却能够让我们受益无穷。

在曾国藩看来,孝比读书求取功名更加重要。他在给诸弟的信中曾写道:“我在京寓,食高粱而衣锦绣,竟不能效半点孙子之职;妻子皆安坐享用,不能分母亲之劳,每一念及,不觉汗下。”曾国藩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在京城的家中吃着珍馐美味,穿着锦衣华服,竟然不能行使半点子孙应尽的责任;妻子在家里安坐享受,不能分担母亲的辛劳,每次想起这些就觉得很愧疚。

关于孝道,华夏第一圣人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还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曾国藩深受孔学影响,十分看重孝悌在齐家中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只有孝悌,才能使家庭和睦、兴旺发达。咸丰四年八月致诸弟信中说:凡一家之中,“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他认为,孝悌比耕读更重要,即耕读之家能延续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曾国藩自己终身躬行孝悌,是孝悌的楷模。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孝的方面,曾国藩对祖父母、父母极其恭敬孝顺。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给父母长辈写信,常常盛赞其德其行,时时嘘寒问暖,经常禀报商议家事,恳请兄弟子侄尽孝尽责。当父母长辈稍有病恙,曾国藩深切担忧,他说:“祖父大人之病,日见日甚如此,为子孙者远隔数千里外,此心何能稍置”。当母亲病故时,曾国藩更是哀痛不已,深深自责。咸丰二年七月给纪泽的信中说:“余德不修,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惧之久矣。不谓天不陨灭我身,而反灾及我母。回思吾平日隐匿大罪不可胜数,一闻此信,真无地自容矣”。

在悌的方面,曾国藩对弟妹们关爱备至,真正起到了“长兄如父”的作用。曾国藩有弟弟四人,其家书的精华在于与弟书及训子书,尤其是与弟书,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都超过训子书。曾国藩在大量写给诸弟信中所充溢的兄弟之情,令人深为感动,这不仅体现其望弟成才的苦心,而且体现其崇高的道德风范。曾国藩对弟妹们的关心是全方位的,既有生活上的关心,又有读书上的关心,还有做人上的关心。在生活上,道光二十九年三月致诸弟信中说:“予尚有寄兰妹、蕙妹及四位弟妇江绸棉外褂各一件,仿照去年寄呈母亲、叔母之样”。在做人上,当得知四弟以在家塾不利于读书而想外出时,道光二十二年十月致诸弟信中劝诫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在教育关心诸弟上付出了极大努力,曾国藩仍自责自己未尽全力。道光二十二年九月致诸弟信中说:“予生平于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

正是由于曾国藩恪守忠孝之道,才使得其兄弟子侄在长期的宦海浮沉中相互照应、荣辱与共,并能在家国大义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保证了家族的长远发展。对国家,曾国藩可谓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国家之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对待。他曾说:“凡办大事,须视如己事。将来为国为民,亦宜处处视如一家一身之图,方能亲切。”

“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的基石。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百姓,许多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良好的榜样。记得,我在某地当记者的时候采访过一个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她的故事至今想来仍十分感动,她的名字叫王何林,鄂北殷店镇公路管理站一名普通的养护工。她脚下的养护路也是她的行孝路。王何林的养父曾经参与了这条公路的建设,并当了一辈子养护工。也是在这条路上,养父捡回了出生三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的王何林。养父母将女娃抱回家后当宝贝一样精心养育着。由于从小受到养父的影响,长大后王何林也成为了一名养护工,养护的还是这条路。正当她们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命运却和她开了个玩笑。2010年8月,养父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后来又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养母承受不了打击突然中风,命虽然保住了,半边身子却瘫痪了。

当时王何林感到天快塌了!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亲戚,仅有的一点积蓄也花光了。捏着手里的住院催款单,看着病床上昏迷的养父,医生劝她放弃。王何林坚定的对医生说,“我的命是养父母给的,再苦再累我都不会放弃!”后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她凑齐了住院费,开始了从家到市区医院的奔波。从家到医院的路,就是她们父女共同养护的路。住院的整整6个月,181天,她在这条路上来回走了2万多公里。曾经见证她们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路却成了她尽孝的路!王何林心想,只要能让养父活着再长再艰难的路她都能走下去。可是,由于养父病情突然恶化,不久便撒手人寰。王何林永远也忘不了养父临终前对她说的一句话:“我走后你要努力养好路,照顾好母亲。”

养父不在了,养母还在,公路还在,她要带着疾病缠身的养母去养路。为了兼顾工作,她背着养母住进了单位的职工宿舍,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瘫痪在床的养母穿上衣服、抱上轮椅、清理好口腔卫生和梳洗后,迅速准备早餐,然后轻轻地喂养母吃下,这才安心上班。工作结束后,她立即赶回养母身边,给她换尿裤、做按摩、排痰、喂饭、喂药等,经常忙到深夜,这样的日子王何林整整持续了15年,如今养母成为了她全部的精神寄托。为了全身心的照顾好养母,她至今仍然过着单身生活。15年过去了,她守护的这条路已经旧貌换新颜,路边增设了停车港湾和观景台,修建了“文明驿站”,她也荣幸地成为了殷店镇一名孝老爱亲志愿者。在孝老爱亲志愿服务活动中,她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让孝心成为时间最美的风景。

是的,人间最美是孝心。孝心是一道人生试题,答案全部写在行孝的路上;孝心是一场倒计时的爱,不要把爱熬成等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