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这是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在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写给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的一封信。信中大意是,我教育子弟离不开“八本”,“三致祥”。这八本是:读古书要以训诂为本,作诗文要以声调为本,养亲要以得欢心为本,养生要以少恼怒为本,立身要以不妄语为本,治家要以不晚起为本,居官要以不要钱为本,行军要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阐述了自己教育子弟离不开“八本”“三致祥”的观点,教育自己的儿子要以这“八本”和“三致祥”作为自己修身治家的行为准则,这样才能让自己取得成就,家业兴旺。
“读书以训诂为本”。曾国藩告诫晚辈们,读书一定要认真,弄清来龙去脉,不要一知半解,不要不懂装懂,要读懂书中的内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这些内涵,这才是读书之“本”。与之相反的是,现代不少成功人士喜欢把读书的多少当作与人交际的资本,甚至在办公室或家中书柜里摆上厚厚的经典书籍。这些书大多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显摆的。更有一些人本身就腹中无物,不懂装懂,却喜欢请人代笔写锦绣文章。要知道,读书多少并非核心问题,关键是内心有无开悟,有无敬畏,有无觉醒。
“作诗文以声调为本”。曾国藩告诫晚辈们,作诗要追求气势美、声调美、意蕴美,揭示深刻的人生道理,读来朗朗上口,令人记忆深刻。与之相反的是,当今个别诗人打着创新的旗号,带着投机化、功利化的目的,将原本高贵的诗歌变得庸俗化,甚至演变成令人生厌的“口水诗”,这种诗歌何谈“声调美”“气势美”“意蕴美”呢?要知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作为一名诗人都应该珍惜和传承诗歌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侍奉父母长辈,不能够只讲给予了多少物质上的关心,最重要的是给予了多少精神上的慰藉,作为子女、晚辈最关键的是要顾及父母的感受,要敬着、顺着父母长辈,要让父母开心。然而,我们不少儿女可能觉得顺从和给钱就是孝顺。在我看来,给钱顺从只是愚孝,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孝顺。父母虽然不求儿女给他们回报,却希望儿女能够经常陪伴在身边,给他们说说心里话。做儿女的应该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其实,儿女最大的孝顺不是顺从,不是给钱,而是最简单的陪伴。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曾国藩认为“刚强是男儿立身之本”,历来主张“打落牙齿和血吞”,一个人“少恼怒”不是苟且偷生,逆来顺受,而是告诫自己不要自暴自弃,要勇敢面对,敢于担当。与之相反的是,现在不少人一边吃着昂贵的养生食品药品,一边生着闷气。有些女性每年花大几万块钱用来美容护肤,却不知道良好的心态是最好的营养品和护肤品。我们现代人应该从曾国藩的这句话中获取“营养”,学会放下焦虑,保持愉悦,让心灵沐浴在阳光之下。因为好心情能够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肌肤排出毒素,恢复其自然的健康状态,难道这不是最好的养生吗?
“立身以不妄言为本”。曾国藩告诫晚辈们,做人不能够说大话、假话、空话、过头话,而要“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仔细分析,我们周围那些轻浮的人,自满的人,不负责任的人,往往是一个“妄言”的人。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曾国藩指的不晏起意思是早上要早点起床,不要贪睡,因为早上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人的精神也正处于最佳状态,正是读书做事的大好时光,浪费了,等于浪费自己的生命。与之相反的是,现在不少年轻人,晚上了不起,早上起不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手机主宰了晚上的时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越来越多的被赋予多种功能,不仅用于社交聊天,还可以代替电脑上网,代替电视看剧,代替广播、MP3、游戏机、相机,甚至可以代替书籍进行阅读,颇有“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架势。那么,熬夜的时候,大家都在做什么呢?近来,笔者近日从某网站看到这样一组令人深思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有27.9%的人是在熬夜玩手机,23.09%的人在学习,13.03%的人在加班,11.33%的人是因为失眠睡不着。调查数据显示,被手机“绑架”的人数最多,因此我们应该自觉戒掉“手机瘾”,远离“手机病”,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辜负每一天的阳光,不错过每一次的成长。
“做官以不要钱为本”。曾国藩认为,当官如果一心想发财,一定会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这样不但社会会失去公平正义,而且贪官污吏最终会被社会和人民所唾弃。因此,当官一定要清廉,以不要钱为本。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句话也是曾国藩治军思想的核心提炼,他的这种理论是组建军队的基础,曾国藩能在短短数年中组建起湘军,并且灭亡了太平天国,与他这种用理论武装军队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曾国藩的军事思想让我联想起解放上海时为不扰民街头睡满战士的珍贵照片。照片拍摄于1949年5月27日,上海历经了16天的炮火,终于迎来了最终的解放。而此时,留守在上海租界的宋庆龄女士听到外面的炮火声中逐渐停息,在家中沉闷了多天的她终于决定走上街头看一看外面的情况,当她绕过小巷,穿过街角,来到了上海的大街上,突然就愣住了。她的眼前,是一排一排的解放军在大街上熟睡,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鼾声如雷,却依然保持着端正的睡姿。这一刻,宋庆龄的心中波涛汹涌,她明白,无论国民党再如何挣扎,也再也回不来了。因此,行军应该以不扰民为本。只有军爱民才能民拥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以说,曾国藩总结归纳的“八本”是人生的“至浅而至要之道,不可须臾离者”。为了教育后辈们,曾国藩将其在双峰县荷叶堂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并将其内容刻于其匾额之上以宣示后人,以此敦促曾氏子孙牢记“八本”的要求,且坚信之,笃行之,则人生可以辉煌,家族可以兴旺。
接下来,谈谈曾国藩提出的“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意思是指孝顺、勤劳、宽恕可以带来祥瑞。首先,谈谈孝致祥。孝顺在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历来被人们重视,曾国藩认为孝顺是家庭祥和瑞气的象征,并把孝顺与尽忠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自己为官尽忠,诸弟在家尽孝,可使曾家孝顺的家风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荫庇众民。
其次,谈谈勤致祥。同治五年七月,曾国藩在与纪泽书中说:“既知保养,却宜勤劳。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在曾国藩看来,通过家人的勤劳与否可以看出一家的兴衰,保持勤劳于每一件事上,便可成就事业,为家庭保福,为自己开创成功机会。
第三,谈谈恕致祥。曾国藩进京为官以来,始终秉持“敬恕”二字,待人处世都十分圆融得体。他在《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与纪泽书》中说:“做人的道理,古代圣贤千言万语也无外乎敬恕二字。”曾国藩将“敬恕”视为“能设身处地”,在待人处世上尽可达于“挈矩之道”。
曾国藩经常教导后辈们说,“孝”为家庭之祥瑞,“勤”为家兴之象征,“恕”为立德之基本。“三致祥”若能做到,便可使家道保有良好的风尚,家族也能维持长远悠久。
抚古思今,我深感家风是最好的传承。曾国藩为传承好家风所总结归纳的“八本、三致祥”,简单明了,总结了学习、生活、工作和为人处世等最基本的经验和要求,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令人深受启迪。但愿,我们今天一样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家庭更美满!人生更欢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