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刚桥的头像

黄刚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0/11
分享

孝友之家最长久

“吾细思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这是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写给四个弟弟的一封信。写这封信的时候曾国藩官位为二品礼部右侍郎,在朝廷里算是身份显赫。不过,他却告诉四个弟弟不要总想着做官,一定要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家风,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这封信的意思是说,凡是天下官宦人家,大多数仅仅一代便享用殆尽,其子孙们开始骄横懒散,继而漂流浪荡,最终死于沟壑,能够有幸延续家声一二代的非常少见。至于商贾巨富之家,勤俭持家的能享用延续三四代。耕读为业之家,谨慎朴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敬长辈、友善和睦的人家,则能延续十代八代。在这封信中,曾国藩还列举了四种家庭:一是官宦之家,在朝为官、声名显赫,但是荣耀和名望却是转瞬即逝的,兴旺发达很多时候甚至都不能超过一代,至于二、三代,有写反而受到牵累;二是商贾之家,如果后人懂得勤俭持家,那么财富或可延续几代人,但是如果挥霍,家庭很快会败亡;三是耕读之家,即是小康之家,如果后人朴实勤劳的话,福气可以延续五六代;四是孝友之家,这样的家庭延续的时间最长,可以有十代八代。

曾国藩所谓的孝是指对长辈的恭敬顺从;所谓的友是指对平辈的善意仁爱。他认为,一个家族的兴旺首在孝友,只有又孝又友,家庭才会和睦。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这是曾国藩家书里关于孝友家风又一段十分经典的话。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家庭的吉祥征兆。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在其他事上或许不一定全部应验,唯独做到了孝友,就会立即获得吉庆,反之则会遭遇灾祸,这一点是从来没有不应验的。当然,曾国藩也是孝友传家的典范。他一生都身体力行“孝”字。在京城为官时,他深知父母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处境,因此常常在书信中向父母报平安,并详细询问家中情况。例如,他在信中写道:“我已经吃药了,我做事情会很小心的,请父母不要惦记。”这种细致入微的关心,让父母心里有了着落。

在母亲去世时,曾国藩悲痛欲绝,立即脱下官服,披麻戴孝,归乡为母守制尽孝。他原本打算守孝三年,但在朝廷的多次催促下,才在至交郭嵩焘的劝说下应命出山,临行前还特意叮嘱弟弟们先在家为母守孝。

曾国藩不仅对生身父母尽孝,对乳母也十分孝敬。在其乳母逝世后,他写了一副感人肺腑的挽联,以寄托对乳母的怀念和哀思。这副挽联是这样写的: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上联说,给吃一顿饭,尚且要记住恩情。何况乳母保抱提携,把我带大,除了没有怀胎十月,其他的和母亲没有两样。下联说,即使千金也难报答,从平常人情上说,我也该像对待母亲一样,哭泣三年(三年服丧期)。曾国藩作为清朝重臣,但也表现出和常人一样的感情,而且非常真挚,表达了他对乳母深厚的感激之情。

曾国藩还是兄友弟恭的典范。曾国藩特别重视兄弟之情,他认为兄弟和睦是家庭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他常常在家信中征询父母和兄弟们的意见,来改正自己不孝的过失。比如他曾责备自己不能友爱兄弟,没有修养自己的德行好好引导他们。在家族遭遇困境时,曾国藩决心与兄弟们同心协力,共同挽回家运。他在信中告诫弟弟们要贵兄弟和睦、贵体孝道、实行勤俭二字。这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无不体现出曾国藩对家族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

曾国藩经常对后辈们说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多赖于祖宗积累,因此他更加担忧好的家业一二代就衰败了。为了曾家的兴旺能够世代延续,他从家族战略上为子孙订立规则,要做耕读孝友之家。实际上,凭借曾国藩巨大影响力以及对子孙后辈感召力,后辈基本都遵从祖训,至今曾国藩后辈二三百位杰出人物,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职业上,为社会做出诸多贡献。

孝友传家,幸福绵长。写到这里我在想,曾国藩孝老爱兄的故事告诉我们现代人一个道理:孝友家风不仅是一个家庭宝贵的财富,更是一个家庭幸福长久的“密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