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刚桥的头像

黄刚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0/17
分享

漫谈勤俭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家训中告诫后世子孙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简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资产丰厚的大家族还是条件一般的小家庭,也不论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只要是勤俭节约的,没有不兴旺的;只要是骄奢倦怠的,没有不失败的。

曾国藩虽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但一生节俭自守,丝毫没有当时高官的骄奢淫逸之风。他在京城当官时饮食方面极其平常,平日主要以豆腐、腌菜、泡菜佐食,且都是菜根。只在客人来的时候稍加荤菜,也主要是给客人备的。因为曾家家规有“女子每月做鞋一双,腌菜一坛”。

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遇有家乡人给他带来腌菜便非常欢喜,并说,凡有进京的常捎一些吧,这腌菜不能缺,一年到头全靠它下饭呢。李鸿章说:“恩师的一日三餐连满人的一般百姓都不如”。他招待李鸿章时除一盘煎豆腐,三面围了豆角炒辣子、姜丝肉条、油炸花生米外,另有两小盘子,盛的是两种腌菜。

曾国藩对儿女们的教育很重视,他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凡事他都做表率。曾国藩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所以,儿女们都非常珍惜粮食,从不浪费一粒米。

曾国藩共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在他的教诲下均秉承了勤奋、俭朴、孝悌的良好家风。在读书为明理的家教影响下,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只参加了一次乡试后,就专心攻读外文,阅览大量的西方著作,悉心学习西方文化,在外交方面显示了他的才干,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次子曾纪鸿,专攻天文、算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曾国藩的女儿,在家风家教的熏陶下,出嫁后都是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尤其是曾国藩最疼爱的“满女”曾纪芬嫁入衡山聂家后,秉承勤俭美德,丝毫没有千金小姐的娇纵习气,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使聂家门庭不断兴旺发达。

孙辈以后,曾国藩的后人依然人才辈出。曾广铨是曾纪泽的长子,跟随父亲出国期间刻苦学习外语,精通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后曾任京师大学堂译文馆总办,是清末著名的翻译家。曾广钧,是曾纪鸿的长子,从小读书勤奋刻苦,23岁便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被称为“翰林才子”。曾国藩的直系后辈,到第四、五代时已达140多人,大都在学术、科技上有所成就,没有出过一个纨绔子弟。曾约农,少年时期便远赴英国留学,获伦敦大学理科工程课学士,后倾尽全力投身教育事业。曾宝荪,知名教育家,是中国第一个在伦敦大学获得理科学士的女生。1918年,她创办长沙艺芳女校兼任校长,曾多次出席世界性的教育会议。

曾国藩的家风家教思想还深深地影响了曾氏族人。曾国藩四位弟弟的后辈也多秉承曾家勤劳、俭朴、孝悌的家风,不论是读书、为官都有所成。曾纪梁,是曾国藩大弟弟曾国潢的长子。13岁时,便与堂兄曾纪泽每天徒步8里去九峰山上的之定慧庵读书。咸丰末年,曾纪梁顺利考中秀才,但因有乡人曾戏言“曾氏家门鼎盛,县官每次送秀才一位”,便即易名,用学名怀柳再次参加县试,并再次中试。此外,曾纪渠、曾纪瑞等也是曾氏后辈中的佼佼者。

时至今日,曾国藩的后辈已传至第八代,且已遍布世界各地。尽管如此,曾国藩所倡导的家风家训,仍对这些后人有深深的影响。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堪称勤俭持家的典范。范仲淹两岁丧父,由于家境贫寒,曾寄居长白山的寺庙读书。每天晚上煮锅小米粥, 经过一宿凝成胶状,早起后用刀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食物,这样的生活他维持了三年。尽管后来官至参知政事,范仲淹仍保持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对子女也同样严格要求。

次子范纯仁娶的是官宦世家王质之女,王质的伯父是北宋真宗时期担任宰相的王旦。范纯仁之妻由于出身名门望族,自幼生长于锦绣堆中,据说在娘家曾用罗绮做帷幔,罗绮是一种质地轻软而又有花纹的高级丝织品,价格昂贵。

在儿媳妇未过门前,范仲淹听说了此事,尽管与王质是好友,仍不留情面地当众说:“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吾家,当火于庭!”范仲淹给亲家及未过门的儿媳妇“上了一堂俭朴课”。范仲淹俭朴并非吝啬,在帮助他人时,非常大度慷慨。正是范仲淹勤俭的家风,造就了子孙勤俭的品格,范纯仁从布衣到宰相,廉洁勤俭始终如一。

阅读名人勤俭持家的闪光故事,让我联想起大妹勤俭持家的平凡举动。大妹虽小我两岁,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吃的苦比我多,所以她比我更懂得勤俭的意义。

记得我当兵那年大妹16岁,当时我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军,来到遥远的西藏拉萨,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一下子大妹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因为当时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甲亢的老毛病还未完全康复,小妹的学费还没有着落,爷爷奶奶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是,妹妹为了我安心当兵,每次写信给我总是报喜不报忧,每封信的第一句话都是:家里一切都好,请不要挂念。后来,休假我才知道妹妹为了这个家付出了我想象不到的辛劳。

大妹在我当兵那年刚初中毕业,为了照顾爷爷奶奶、母亲和小妹,她毅然放弃了上中专的机会,也放弃了南下打工的机会,而是来到离家最近的镇上服装厂做起了一名普通的缝纫工,尽管每天很辛苦,但她很能干,也很勤俭,把这一大家子人照顾得妥妥当当。在服装厂上班有一个好处是衣服不用买,每年家里的衣服都是大妹用服装厂边角布料做成的,尽管一件衣服做下来会有不同颜色,但经过妹大妹的巧手加工,感到每件衣服穿上也很得体,而且还很漂亮时髦,不少亲戚朋友都夸赞大妹好手艺。

大妹的勤俭品质也让她拥有了美好的婚姻。大妹夫是一名退伍军人,和大妹一见钟情,当时她俩都没有稳定的工作,但都很勤俭持家。后来,他们结婚后,大妹夫就跟随小妹夫到浙江发展了,小妹夫当时是浙江某小家电生产厂的老板,大妹夫虽然学历不高,但勤奋好学,很快在小妹夫的厂里学会了车床修理技术,后来成为厂里修理的技术骨干。大妹夫在修理工作中十分勤俭,生怕浪费一个小小的螺丝帽,正是靠着勤俭的精神,大妹夫得到大家的信任,大家都推选他当修理车间主任。

大妹夫工作稳定后,虽居住在大城市,但从未想过花天酒地,而是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孝敬老人和改善生活上。这些年,经过大妹和妹夫的共同努力,他们首先在镇上有了自己的住房,后来又在地级市买了房,一家三口过得其乐融融。

有了钱的大妹从不张扬,每天依然把自己装扮得平平淡淡的。现在,大妹的生活似乎更加勤俭拮据了,她常对我说趁年轻要多存点钱,将来娶儿媳妇用。她甚至把未来孙子孙女的小衣服都备齐了,其实外甥现在还在上高中,真是勤俭到家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一句老俗谚,也是大妹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让家里过得更好,大妹在城里经常连打两份工,经常风里来雨里去,难得休息。兄妹团聚时,我和小妹都得等她,吃饭还得和她事先预约,饭桌上还要打多次电话催促,好不容易人到了上了桌,拿着大碗几口扒完饭,转身又去忙了,剩下一家人在饭桌上叹气。母亲便说:“大妹挣钱辛苦,打小勤俭持家惯了,你让她闲下来反而不自在……”每当看到大妹在商场帮人卖货时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当初要是我不去当兵,挣钱让她读中专,现在或许就不用这么辛苦了。但转念一想,大妹现在过得也挺幸福的,因为勤劳的生活对她来说是一种安全感,是对自己生活的把控,更是在这物欲横流世界里寻找心灵平静的一剂良方。

这就是我勤俭持家的妹妹,她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学习。而我常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当了几年兵,见了点世面,成为了公职人员,就有资格为她指点人生了。其实,现在认真想想,我今天的成就何尝不是妹妹用勤俭的品行换来的呢?所以,即便时光倒流,我也未必能给予大妹很好的人生指导。相反,大妹勤俭持家的品行、平淡从容的生活态度,让我肃然起敬。

写到这里我在想,无论是曾国藩、范仲淹等名人的勤俭美德,还是大妹勤俭持家的平凡举动,都在告诉我:勤俭持家永不过时,勤俭之光永远闪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