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刚桥的头像

黄刚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0/17
分享

浅谈孝道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孝道文化,“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当然,这只是字面上的解释,近来通过阅读《曾国藩家风》,让我对孝道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曾国藩是一个终身恪守孝道的人。他自从进京为官后几乎每个月都要给湖南老家的父母、祖父母和叔父母写信,有时一个月好几封,在信件里对长辈的生活和身体情况都十分关心,对家里的情况问得很细,并再三叮嘱弟弟们在家要照顾好老人。直到今天我们回过头再读他的家信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在外游子对父母的关爱之心、赤子之情。道光二十八年,曾国藩家人来信说他的祖父生病了,已经有一段时间父亲、叔父在床前全心伺候祖父,由于叔父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加之前段时间为了盖房的事情过于劳累导致吐血,身体更加虚弱,因此照顾祖父的事情主要由父亲一个人承担。

曾国藩收到家信后,对祖父的身体非常担心,恨不得马上赶回家照顾祖父,可朝廷对官员管得很严,没有皇帝的旨意不能随便回老家。在京城,曾国藩除了坚持为祖父祈福外,还写信回老家表达对父亲的担忧,他希望父亲不要太劳累,要注意保护好身体。为了照顾好父母,曾国藩要求家里的琐事可以让四弟管理,至于粗重的体力活可以雇一个佣人,如果一个不够就雇用两个,其中一个要灵巧秀气,专门照顾祖父。曾国藩在信的末尾说,他在京城的生活也很艰辛,经济也很紧张。“光景之窘,较胜往年,然东支西扯,尚可敷衍。”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安慰说等发了工资马上寄一部分回家。

曾国藩在京为官时主要靠写信表达自己的孝敬之心,同时从回信中了解父母及家中长辈的需要。有一次,曾国藩得知父母年老体衰想买个丫头在家服侍,曾国藩立即回信表示支持,并且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节省出五十两银子寄给父母。

曾国藩在京城为官十多年,日日惦念在家的父母,可由于朝廷制度的原因,即便心中再想念也不能回家。咸丰二年,他等来了一个机会,这一年朝廷任命他为江西乡试的主考官,江西和湖南相邻,他接到任命后就向朝廷请了一个月的假,以便回湖南老家一趟,朝廷考虑到他的情况就批准了,不过还没有走到江西就接到母亲去世的家信,万分悲痛之下,他匆忙写好给皇上辞呈就赶回老家奔丧,而这时洪秀全的太平军已经打到湖南,长沙受到威胁,办完母亲丧事不久,孝期还没过一半,他就任命为湖南帮办团练大臣,组织招募军队对抗太平军,自古忠孝难两全,他只得授命带孝从军。曾家四兄弟都跟着曾国藩在军中效力,家中留下父亲和四弟两人,但四弟经常不在家。曾国藩知道后写信说:“我们兄弟都在外带兵打仗,四弟、六弟在我身边,你又时常外出,遂无一人侍奉父母膝下,这实在和《论语》中教导的‘父母在、不远游’相违背,我们几个离家远,照顾不了家里,你应多呆在家里,以履尽孝之职,不要总外出办事。”曾国藩对四弟的期望是:洗尽浮华、朴实谙练、上承祖父、下型子弟,吾于澄弟实有厚望也。

四弟曾国潢在曾国藩的劝说下安心留在家里管理家事,教导子侄,一步步把曾国藩的治家理念、教子思想付诸实施,后来曾家的子弟个个成才,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就是曾国潢。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孔子认为,观察一个人是否孝顺的标准,要看他有没有改变长辈订立的规矩,如果长辈一去世就把他订立的规矩废除,这样的人不是真孝顺。曾家的规矩是由祖父奠定的,曾国藩对于祖父始终怀有崇敬之心,对于祖父的教诲他严格遵循,并要求后辈继续传递下去。咸丰十年,曾国潢四十岁,这时他的祖父母、父母已经去世,曾国藩在写给他的信中谈起治家之道时说,“一切以星冈公为法。”星冈是祖父曾玉屏的字,曾玉屏治家有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曾国潢过四十岁寿辰时,曾国藩对四弟说:“祖父生前对这八个方面非常看重,我把这八个字写在屏风上,作为你的四十寿辰贺礼,你把它摆在堂上,以便后世子孙知道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咸丰十一年,他在写给四弟的家信中再次提及:“家中兄弟子侄,惟当牢记祖父这八字。”

曾国藩在孝敬父母的同时,对叔父母也非常孝顺,除了经常给他们写信问安外,还为叔父母请了诰封,叔父母去世的时候官封正一品光禄大夫、正一品诰命夫人,这在古代都是不常见的。按照古代的官场惯例,官员达到一定级别后才可以为父母、祖父母请诰封,但一般都是直系长辈,很少给旁系叔伯请诰封的。叔父曾骥云可说一辈子比较抑郁,在读书上没有什么功名收获,结婚后也未生子,虽然在父亲的主持下将兄长的儿子,也就是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过继到了膝下,但曾国华在与太平军的战役中战死沙场,曾国藩在叔父去世后特意写信给四弟、九弟,对他们说叔父生平虽处顺境,受人尊重,但暗中却极为忧郁,想来让人伤心,他嘱咐弟弟们一定要把叔父的丧事办得风光体面。其实,叔父曾骥云只比曾国藩大四五岁,虽然辈分不同,但属于一个年龄段的人,他能侍奉到如此,足见他把孝字看得很重。

曾国藩的孝行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孝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更是一种人性的光辉!孝道家风永不过时,永远闪耀着时代光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