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刚桥的头像

黄刚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1/03
分享

收获与耕耘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座右铭,也是他对努力与付出的深刻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太在意结果,而应关注于过程中的积累和成长,无论结果如何都应全力以赴,不懈耕耘。

事实上,据考证,这句话并非曾国藩首创,而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文正公的名言。道光二十一年,唐鉴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赠与曾国藩。曾国藩对此联极为推崇,并将此联挂于居室。咸丰元年七月十二日,此时的曾氏已为礼部右侍郎,是朝廷的二品大员了,却一如既往地对自己严格要求,并在日记中略加改动,便有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千古绝句。

此联表明的是曾国藩破釜沉舟的坚决态度,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只有做圣贤一条路可走,否则便堕落为禽兽。1840年,30岁的曾国藩因烟瘾太大,导致精神恍惚后,突然醒悟,立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毒誓。既然想成为圣人,就必须摆脱吸烟的坏习惯。当他第一次戒烟时,曾国藩咬紧牙关,把烟袋摔碎了。然而,由于他抽水烟,烟瘾很强,曾国藩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又买了一个烟袋。就这样,曾国藩第一次戒烟失败了。

后来,他决定再次戒烟。他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一次,戒烟效果很好。曾国藩在家坚决不抽烟。然而,当他出去看到别人在抽烟时,他的喉咙发痒。当别人敬他烟时,他忍不住抽了几口烟,他自称为“盛情难却”。所以他第二次戒烟失败了。

1842年,曾国藩开始第三次戒烟,当时他深刻反思自己为什么总是想戒烟,但总是失败的原因。于是,他下定决心戒烟,砸了烟袋,烧了烟,再也不抽烟了。如果他再抽烟,他愿意受到神的惩罚。这一次,曾国藩戒烟成功,直到他去世都没抽烟。这件事给了曾国藩很大的信心,使他迅速摆脱了许多坏习惯,向圣贤靠齐,最终成为晚清的名臣。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可以说是曾国藩从草根逆袭晚清重臣的关键。比如:在仕途上,曾国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成功,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最终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求学上,他每日坚持写楷书日记、读史书、记录茶余偶谈,通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学富五车之人。在组建湘军上,他亲自选拔和训练士兵,制定严格的军纪和战术,通过长期的耕耘和努力,湘军逐渐壮大并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在湘军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曾国藩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专注于如何克服困难、取得胜利上,最终击败了太平军,成功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提起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名言,让我想起一个久远的故事。相传,过去有一个禅师,突然有一天他大彻大悟了,他的徒弟就问他:“师傅!听说您开悟了,您能不能给我讲讲是您开悟前和开悟后有什么区别?”师傅笑呵呵地对徒弟说:“没啥区别,这开悟以前是砍柴吃饭,开悟后也是砍柴吃饭。”徒弟听后满脸不屑地说:“这叫什么开悟啊!”师傅看懂了徒弟的表情,于是又补了句话说:“我开悟以前砍柴的时候总想着吃饭,吃饭的时候总想着砍柴;开悟后砍柴的时候就只想着砍柴,吃饭的时候就只想着吃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要认真的活在当下,踏实地做好当前的事,不因过去而迷惘,也不因未来而恐慌。

反观现今社会,有不少人被患得患失的“心理枷锁”束缚着。他们认为自己为某件事所付出了努力和辛劳,就要马上得到想要的结果,一旦达不到自己的理想便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陷入痛苦绝望的精神状态。就拿家庭教育这件事来说,令不少家长焦虑的的原因主要是对孩子期望过高,他们希望自己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马上能够得到回报。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孩子“拔苗助长”的反面故事。随南城区有一个叫成成的小男孩,他的父母非常注重他的教育。成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他的父母就给他报了很多的课外辅导班,希望他能提前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能更加出类拔萃。每天放学后,成成都要去上各种辅导班,从数学、作文、英语到绘画、音乐,几乎填满了他的所有课余时间。成成的父母认为,只有这样成成才能赢在起跑线上,成为令人羡慕的孩子。然而,成成却感到越来越累,他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感。原本应该是释放孩子天性的年纪,他却被迫坐在教室里,面对着枯燥无味的课本和习题。他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参加了大量的辅导班而显著提高,反而因为过度疲劳和缺乏兴趣而出现了下滑。更加糟糕的是,成成的身体经常发出“警报”,总是隔三岔五的感冒发高烧。这时,成成的父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发现成成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可爱。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急功近利,是否忽略了成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发展。

经过深刻反思,成成的父母决定给孩子减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回到大自然的环抱探索自然知识。他们取消了大部分的辅导班,只保留了成成真正感兴趣的音乐课程。成成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他开始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情,成绩也逐渐有了提升。有了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成成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健康,生龙活虎的成成回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盲目追求分数和名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兴趣爱好,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拔苗助长只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作为家长,应该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的良好心态去教育引导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中快乐成长。

写到这里我在想,“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不仅是曾国藩个人成功的秘诀,也是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它将继续鼓励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保持专注和耐心,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相信只要耕耘到位,收获自然会水到渠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