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又名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菖节、艾节、重午节、五月节、端阳节。但是,大家最熟悉的还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二个重要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虽然现在我居住在大城市,但是我没有忘记小时候在农村过端午节的往事。
小时候,提起过端午节,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石榴花染红了五月,黄栀子醇厚的香气枭枭袭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缕缕清香,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
那时候,父母在生产队干活,没有时间摘粽叶。于是父母吩咐我提前采摘粽叶,用水浸泡粽叶,才能保持粽叶清香新鲜。等到五月初四晚上,吃过晚饭后,母亲开始包粽子。这时候,我站在母旁边,一边看母亲包粽子,一边听父亲讲述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2000多年前的五月初五,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跳进汨罗江,以身殉国。2000多年来,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缝香包……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以投江自尽的方式来爱国,这么伟大的壮举,一直流传到今天。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端午节,我们把粽子丢在江(河),面对江(河),恭请屈原来吃粽子了。当然这是一种信仰,表达了我们怀念这位伟大诗人,从而激发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小时候,端午节早晨,父母叮嘱我要早早的起床,不能睡懒觉。因为父母传教我,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框上挂葛藤、陈艾、菖蒲。如果睡懒觉,那么野外的葛藤、陈艾、菖蒲就被早起床的人们采摘完了,所以要早早起床,才能采摘到心满意足的葛藤、菖蒲和陈艾。
为什么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采摘陈艾、菖蒲呢?因为每年到了农历五月上旬,陈艾、菖蒲已经生长成熟,可以采摘入药了。神农本草经记载,陈艾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用于治疗皮肤过敏,是一种含有奇异香味的草类,对于祛除蚊虫有非常好的效果。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用于治疗神昏癫痫,健忘耳鸣,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肺部疼痛,风湿痹痛,痈疽种毒,跌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都有良好作用。对于精神患者可以起到镇静安神和催眠的作用,具有祛痰湿的功效,还能够解毒辟邪,能够有效地防止蛆虫叮咬以及毒邪感染等病症,菖蒲有良好的预防、调理和治疗疾病作用。
小时候,我的父母传教我,每年端午节的时候,要把菖蒲的根部放在水缸里浸泡,吃了水缸里浸泡过的菖蒲水以后,对身体具有预防和治病的作用。父母还传教我在端阳节这一天,要到野外采摘百草煎水洗澡,这样可以预防和治疗皮肤病,还可以防止蚊虫叮咬。这是传统的原始养身保健方法,不损伤皮肤,没有副作用,效果良好,值得传承。
为什么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框上都要挂葛藤、菖蒲和陈艾呢?这也是有传说故事的。具我父亲讲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剿四川时,在路上看见一位妇人把年龄大的那个孩子背在背上,把年龄小的那个孩子用手牵着走路。张献忠看见后,百思不得其解,上前追问妇人的缘由。妇人说,背上的孩子不是我的亲生孩子,手里牵着的孩子才是我的亲生孩子。妇人说,我这样做,以免旁人议论我溺爱自己的亲生孩子。背上背的这个孩子,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是我要当亲生孩子对待。张献忠听了妇人的回答,很受感动。据说那时候张献忠剿四川,满门抄斩,鸡犬不留。为了保护这位妇人和孩子,张献忠向妇人献上一计。张献忠说,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你去野外采摘葛藤、菖蒲和陈艾,挂在门框上,如果我的部下看见你的门框上挂有葛藤、菖蒲和陈艾的,就会刀下留情,幸免于难。于是妇人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整个村庄的人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整个村庄的门框上都挂了葛藤、菖蒲和陈艾。当张献忠的部下剿杀这个村庄的时候,看见整个村庄的门框上都挂葛藤、菖蒲和陈艾,张献忠的部下不知道妇人住在哪家那户?于是张献忠的部下刀下留情,妇人和孩子们幸免于难,整个村庄也躲过了一劫。所以在门框上挂葛藤、菖蒲和陈艾就成了每年过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活动,代代相传。”
这个历史传说故事十分感动人。启迪我们当后妈的一定要关爱前娘的孩子,当后妈的不能对前娘的孩子实施家庭暴力。所以这个历史故事永远值得我们传承。
端午节,无论是挂陈艾,还是水缸里放菖蒲,还是百草煎水洗澡……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很有帮助。说端午节是安康节,一点都不为过。过了端午节,气温渐渐升高,我们要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养生,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端午节,还是女婿孝敬岳父岳母的节日。在没有发明电扇和空调之前,人们用蒲扇降温和躯干蚊虫。端午节,女婿给岳父岳母送蒲扇,是对岳父岳母的尊重和孝敬。这样有利于家庭的团结,有利于夫妻的和谐。我认为端午节不但是孝心节,而且还是是爱心节。
在农村过端午节,如果没有在门框上挂葛藤、菖蒲和陈艾,没有在水缸里放菖蒲,心里会感到惶恐和不安,就像没有过端午节一样。所以过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划龙舟,要在门框上挂葛藤、陈艾和菖蒲,水缸里要放菖蒲,要给岳父岳母送蒲扇……端午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一定要言传身教,辈辈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