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金铎的头像

黄金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2
分享

朦胧月色朦胧意

静谧的夜晚,一轮玉盘高高的悬在空中,肆无忌惮地抛洒着温和的光芒。稍顷,一层薄薄的云雾将其笼罩,好似给玉盘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犹如半包琵琶半遮面的俏丽新娘。抛洒光芒的玉盘如同来自天外的美玉,透过那层薄薄、濛濛的雾,洒落在了庭院中,也洒落在了窗台上。

手执古铜色的书卷,静静地坐在窗台旁的书桌前,借着那温和的灯光与月光,默默地品读。有时遥望天边那轮照我心扉的圆月;有时沉浸在古人营造的意境,体味百味人生;有时走出屋外,在朦朦胧胧的月色中寻觅自然的天籁声响。此时,你会感到书香的意蕴犹如天上的秋月,让人惬意,让人心爽。有人喜欢明晃晃的月光,认为朗照的月光给人一种通透,给人一种清澈见底的感觉。其实,朦胧的月光更有其独特的魅力。朱自清的荷塘上空的月色便属于此类。他说:“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我认为朦胧的月光契合了书中的哲理与意趣。书的意趣贵在神会,贵在意通,贵在品味,贵在涵咏。如果一本书,不需要思索,便能主旨显豁;那要么人是仙人,眼到便能够意到,要么书是年表,不需要劳神费思。

朦胧的月色,既能让人看到暗暗淡淡的光亮,又让人感到虚无缥缈的魔幻。追寻,身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游弋;停下,眼却看到前方影影绰绰的光亮在招手示意。于是,又一番追寻,又一重朦朦胧胧的诗意;迷惘之时,又看到光亮闪烁。再起身追寻……终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说:“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种情景用在形容研读书中的意趣,也未尝不可。毕竟书中蕴含着的人生至理,需要潜入其中,慢慢咀嚼,才能深刻;一旦领悟,便会豁然开朗。

写到此,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矫情;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牵强。但文字,是文人心灵的故乡;估计没有人否认。借助文字表达失意时的安慰与抚平心灵的创伤的作家,一定会先把那些朦朦胧胧的意念,似有似无的思绪慢慢地梳理出来,逐渐清晰明亮之时,才能形诸笔端。这是不是如同朦胧的月色下寻觅天空中的明月?作家以清晰的思维与俊妙的笔触写出来的耐人寻味的作品,是不是如同光洁的明月散出的朦胧的月色?

书的意趣与朦胧的月色是相似的。只有这样,含蓄蕴藉的作品,才会如同摸不着的缕缕暗香,痴迷了多少痴情男女,又醉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房;才会似一壶陈年佳酿,让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才会如同朦胧月光下的诱惑,让人心魂荡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