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金铎的头像

黄金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1
分享

冬天的乡村

乡村进入冬天,与其他三季相比,略显安静。偶尔有几只鸟雀跑出来叽叽喳喳地觅食,欢欢喜喜地跳跃,更衬出乡村的祥和,宁静。然而,乡村的冬天却有属于自己的“热闹”。

冬天,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刹那间就把一世繁华装扮成玉树琼花般的童话世界。在穹庐之下,茫然天地之间。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在雪地上追逐打闹,堆一个漂亮的雪人,滚着雪球哈哈大笑。一只小手扔向一个白蘑菇似的羽绒服上,顷刻间就收到了一个热情的馈赠。一个,两个……刹那间,整个寰宇都荡漾着童稚无邪的笑声……他们在厚厚的一地碎银上奔跑腾挪,向天地诉说童趣,诉说着天真烂漫,诉说着属于冬天的“热闹”。“热闹”不仅仅有孩童的,更有冬季的。你听——阳光融化雪花的清脆,一棵棵大树写满年轮的声音,湖水在冰低下流淌的欢笑……冬天在清冷的外衣下,依然有属于自己的热闹,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律动。

在冬日寂静的背景下,朗朗读书声是那么的清脆,那么地悦耳。三国《魏略·董遇传》中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在“三余”中,“岁之余”,从时间上来说最长,从思维的连续性来说,最有保障;因此,朗朗读书声就是冬季的“热闹”。古人非常重视读书,而在冬天尤甚。唐代子兰在《对雪》中说:“密密无声坠碧空,霏霏有韵舞微风。幽人吟望搜辞处,飘入窗来落砚中。”子兰是长安的僧人,对功名利禄等自有一颗空灵之心;但他的冬季也不是沉寂的,而是空灵的动态。尽管雪落天地,他依然深思,以雪研墨,书写人间的素雅之气。与唐代相比,宋人更重视读书。宋代紫金霜在《立冬》诗中说:“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让“冷霜”“醒骨”,多么深刻的人生体验,蕴含着多少奋发之力!“残照”“读书”,又包含多少惜时勤奋的热烈!杨万里在《观雪二首》中如也表达了“借雪夜读”的勤奋之态。他说:“满庭更遣迟销著,剩借书窗几夜明。”读书在于思考,在于验证,在于践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在冬日或是冬雪天与夜中,无论是高声朗读,还是强调“知行合一”,抑或是为读书增添乐趣;冬天,无疑为读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现在,乡村的儿童的读书声时刻敲打着冬日的耳鼓,敲打着共赴祖国复兴梦的锣鼓。书声正与“风声”等其他天籁之音,共同构成了冬日特有的“热闹”旋律。

比书声更热闹的,当属冬日的新婚大喜。相比其他三季,冬天一直都是结婚的高峰期,特别是年底的时候。节日的喜庆更让婚礼喜上加喜,幸福感倍增。城里结婚也很热闹,但有一种冬日的热闹,叫农村结婚。这种冬日婚礼的喜庆氛围是城里所比不了的。喜庆的喇叭在结婚前几天就开始了,不是让欢乐的唢呐响彻村头村尾,就是《抬花轿》让人不断地心花怒放。街坊邻居乐呵呵地前来帮忙,相互调侃着当年自己结婚时的喜事、囧事;也有亲朋好友陆续来随喜的,吃饭时,你去看,人黑压压的一片、乌央乌央的,热闹的很。结婚当天,先不要说新郎新娘会被安排表演多少种节目,让人笑得留下眼泪;即便是男方的父母也会被街坊邻里好一番折腾,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直笑的弯腰捧腹。这热闹是祝福:锣鼓震天迎新人,鞭炮齐鸣降祥瑞。百年恩爱双心结,情真意浓思切切。这热闹是鼓励:爱好上彼此包容,生活上互相关爱。这热闹是期盼:白头偕老,夫妻恩爱,早生贵子。

雪地里童稚的笑声,书房中朗朗读书声,婚房中响彻天地的喜悦声,构成了乡村冬日的“热闹”。尽管冬天,没有夏天的炎热,却有着一种自然的冷静和坚韧;冬天,没有秋天的收获和丰盛,却有着蓄势待发的内敛和睿智。冬天,就是一幅黑白素描,线条简单,却蕴含着深奥的生命真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