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山(笔名)的头像

黄山(笔名)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1/30
分享

话说“平安”

《说文解字》中,“平”释义曰:语平舒也;“安”,释义为:静也,从女在宀下。

平,金文的“平”在“乎”的三点之上,加一条水平直线的指事符号,表示号音悠长、稳定,无起伏,以此号音,代表部落安全无事,安定众民。而篆文“平”省去中间的一点;隶书的“平”字,承续金文字形。

号角吹不出任何声音,叫“亏”,表示完全缺乏中气之意;号角吹得“嘘嘘”无力,叫“兮”;号角高亢并紧急,叫“乎”;“呼”,表达部落紧急召集的号角;号吹得音调悠长、稳定、没有起伏变化叫“平”;而号音平直,则表示平安无事,没有警情。

安,甲骨文中的“安”,即“宀”,新房之意;“宀”字里头的“女”,即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反之内心则焦虑不宁。

古人称娶亲成家、宁神度日为“安”,称衣食充足而娱乐养心为“宁”,“安”是“宁”的基础,“宁”是“安”的高级境界。

泱泱华夏,文明古国,平安二字,从劳动的呼号、险情的警示、安身立命的兴宅娶亲等初始,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演化成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文化意蕴。

留恋、牵挂、眷念,也是平安永恒的话题。以诗词扬名世界的华夏文明,一代代风骚的文人墨客,更是将“平安”应用其中,托物言志,寄托着为国、思乡、想友、念亲之情意。诸如周邦彦的“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吕渭老“彩笔题桐叶,佳句问平安”,张炎的“几番问竹平安,雁书不尽相思字”等都无不把平安贯诸于笔端,赋草木花鸟予款款情思,情真意切跃然纸上,让人读来不免景同情随。刘克庄的“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使人深深感觉:平安,简简单单两个字,却是最深的挂念。不奢望你荣贵显达,不求你扬名立万,只望你能平安。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将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季子平安否?”清朝词人顾贞观在他的《金缕曲·季子平安否》一首词中,以发问的表现形式将“平安”二字置之首句,把对因在科场案中受人诬陷、被流放至冰雪绝寒之地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的思念与担忧直抒胸臆,使得纳兰性德读过这字字血泪的两首词“泪下数行”,最终鼎力相助。《金缕曲》二首词,更成为至今传诵不衰的友谊名篇。

据传,起源于桃符的春联,是我国鹤立于世界的民俗文化现象,传播久远,历久弥新。在我国林林总总的春联大观园中,平安,一贯是春联的常客,无论是宗祠祖屋、名胜古迹、诸种行业,还是寻常人家,一副平安春联寄寓着人们的一种祈盼、祝福与向往。“辞旧话吉祥年年如意,迎新添喜气岁岁平安”的通用春联,将“岁岁平安”与上联的“年年如意”贴切对仗,为门庭增添洋洋喜气;“偕星辰日月以同光功参化育,合水土木金而相济福佑平安”,名胜古迹的春联倾注着普济苍生的良好祈福;“平安即是福,和乐便为春”“四时多吉庆,八节永平安”“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等古代经典平安春联,更是将“平安”贯注于世事、家事、品行之中,借以点检行事、祈求安宁。

以饰物、配饰等寄托平安,我国古代就有的民俗风情,成就了一道备受人们青睐且雅俗共赏的亮丽风景线。据相关古书记载,在古代,无论是达官贵人,直至一般平头百姓,无不把“平安”视为头等大事。服饰中的“平安扣”,就是古人表示安好康宁的一种意符,被赋予“心系平安”之寓意。富贵人家,多以翡翠、和田玉或者金镶玉等贵重物品做平安扣。据传,此种饰物,以明清以后的较为多见。平安扣,以其朴素的外形、吉祥的合辙,得到很多玉器爱好者的喜爱。随着流传与变迁,人们才慢慢将平安扣改以一般纽扣代之,取其“平安是福”的意义。据传,佩戴平安扣,可祛邪免灾,护佑佩戴者出入平安。平安扣,在这漫长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演变与简化,但那种让人们能拥有“平安是福”的美好祈求,始终传承。

说文解字说“平安”,华夏古国扬“四海”。但愿“平安”关照你我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