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山(笔名)的头像

黄山(笔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31
分享

东山岛看砂,给您奇妙的世界

题记:福建东山岛,盛产硅砂。这一大自然的馈赠,曾令海岛人谈沙色变,留下了几多伤心血泪的往事。海岛人也曾问苍天、问大地,“沙虎”从何而来?时至今日,众多到此流连硅砂的国内外游客,可能对此知之甚少。

东山岛看砂,给您奇妙的世界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当你来到闽南东山岛,脚踏细软沙滩,矗立海边,极目远眺这烟波浩渺的大海之时,仿佛觉得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这几句咏叹海浪淘沙的诗句,是专门为东山岛海滨景色而留下的。

东山岛,是福建第二大岛,全国岛屿排名第六;素以天蓝、海碧、林绿、砂白、石奇而闻名遐迩。蕴藏在岛上丰富的优质天然硅砂,更令其在经济大潮中独步东南。许多来访的游客、文人、专家、学者,甚至很多东山人,都曾不约而同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东山岛如此丰富的优质天然硅砂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但只要您,踏上细软的金黄色沙滩,东山岛硅砂的奇妙生成,将会使您不虚此行。

硅砂也打“海归”牌

东山岛天然硅砂,主要分为沉积砂和潮间带砂两种。沉积砂主要分布在梧龙、山只两个矿区,目前已探明的储量近3亿吨。潮间带砂,则分布于东山岛东南沿海各海湾。

据地质勘探资料表明。在距今数万年的侏罗纪、白垩纪,东山岛东南沿海地带,岩浆活动非常剧烈。经受了动力变质的侏罗纪火山岩,在这一带大面积分布,燕山期花岗岩,又大规模侵入变质岩和火山岩中,使得现在东山岛东南沿海的铜陵镇至东沈湾、乌礁湾等海湾附近,形成一条动力变质岩带;地质学上称之为“冬古动力变质岩”;著名的“东山变质岩”,即在这条变质岩带上的亲营山、苏峰山广泛分布。变质岩带出露的岩性主要为花岗岩、混合花岗闪长岩、红柱矽线石英片岩、变粒岩等。

到了地质学誉为第四纪滨海相时期,由于两次大地构造运动的动力作用,东山岛东南沿海地带,分布广泛的变质岩,在地质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强烈的剥蚀状态,从而使岩石中的石英颗粒解脱出来。经过海岸侵蚀、地表径流、风力搬动等多种形式流徙入海,为天然硅砂矿床的沉积和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第四纪海浸期,新构造运动,使东山岛东南沿海地带逐渐下沉,海水侵入,梧龙、山只两个矿区形成具有相当容积的向北、东开口的弧形海湾。当海水携带硅砂、泥份等物质进入海湾后,由于西南方向山丘的屏障作用,海水不能前进,海水中的泥砂,在弧形海湾中逐渐沉淀。根据对矿区周围地址的观察,在硅砂逐渐形成矿床的过程中,海水在矿区上部的淹没深度,刚好保持在5至10米范围内。据海水动力性质分析,当矿床上部的海水淹没深度保持在5至10米范围时,海水对沉积物的淘选最为有利,即既能把沉积的硅砂床中的泥份、有机物淘选出去,又不影响硅砂的沉积。如果淹没过深,海水动力作用过于平缓,则泥份、有机物将和硅砂在平缓的海水中一起沉积,形成杂质夹层。如果淹没深度不足5米,海水动力作用过于激烈,则影响硅砂沉积形成矿床。比如说,在海水激烈淘洗下,中、细颗粒硅砂流失了,只留下比重大的粗砂沉积下来,形成粗砂层。这两种现象造成的结果,可以从硅砂矿区局部的断层上观察到大自然留下的印记;如果你是一位游泳爱好者,也可以在夏天到海边游泳时,从不同深度的海水区域中,感受到粗细不匀的海底砂层。

弧形海湾“瑰宝”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造地合,生就了东山岛蕴藏丰厚的硅砂资源。

但是,仅仅有良好的地貌条件和适合的海水动力,还不足以形成像山只、梧龙这样方圆数公里,深度达十几米,总储量达2亿多吨的特大型硅砂矿。这还需要新构造运动,要有一定的动力方向和动力幅度。通俗地说,在当时的大地新构造运动中,本区地壳下沉的方向和速度,要和硅砂沉积形成矿床的方向和速度基本持平才行。如果地壳沉积太快,沉积的硅砂的数量来不及将地壳下沉的深度填平补齐,则矿区上部海水动力逐渐趋缓,大量泥份、有机物和硅砂一起沉积,矿床质量就差了。反之,地壳下沉太慢或停止或方向不对,将使大量硅砂流失,难以形成大储量矿区。

由此可见,东山岛量大质优的硅砂资源,是由良好的地貌条件,适合的海水动力,新构造运动中本地区地壳下沉的方向、速度以及时间上的延续等一系列因素的巧妙配合,才得以形成。东山人可谓是得天独厚。据悉,与东山岛一衣带水的漳浦县古雷头,就没有东山岛有如此之幸运了。

据区域资料和第四纪沉积物分析,第四纪早期,东山岛东南沿海地带地壳下降,接受沉积,以后又曾几次上升下降,到了第四纪后期,地壳再次上升,露出水面,直至今日。在地壳数次升沉过程中,未能沉积成矿床而被海水带走的硅砂,以及后来由风力、水流等重新携带入海的硅砂,由于地壳的变化和海洋潮汐的作用,逐渐分布于东山岛东南沿海美丽的弧形海湾,形成潮间带砂。

这些证据,可以在东山岛近海,经考古发现的“东山陆桥”,及其岛上居民流传古远且广泛的“沉东京浮大帽”等历史传说中以及东南沿海尚存但还没有演化为“煤炭”的“泥煤”中,找到印证。

踏浪东山“天作”美

大自然的赐予,使东山岛优质天然硅砂生成。

但是我们的祖先却无缘识之,让这宝藏沉寂了数千万年。多少人类、鸟兽虫鱼足迹上岛,践踏其上,来了又走了,能够造福人类的瑰宝,难得见天日。曾经预示着的福音,却几成祸害,成为“沙虎”,逼得东山岛人流离失所,四处乞讨,漂洋过海去南洋谋生......有一首当时的民谣为证: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春雨来临柴草绝,作物十种九无收。

如今,这些已经成为老皇历,载入县志。

当历史的脚步迈向人间正道,蝶岛在共产党人的治理下复苏、振兴;六十年代初,东山老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上战秃头上,下战飞沙滩,把木麻黄遍绿蝶岛大地,捆住了“沙虎”;岛人再次认清了,沙,原来是宝!改革开放,大潮迭起,蝶岛硅砂随着大潮展示出虎虎生气。它再不令东山人谈沙色变,涂炭生灵了;而是变化成能富甲一方,流金产银的“金窝银窝”。沙质地里种芦笋、一株金笋曾经富万家,几多农村成“都市”;沙质地里种龙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蝶岛沙地果飘香;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蝶岛东南沿海七个珠联璧合的月牙形海湾,白沙拥碧浪,含珠拱翠,成为度假、避暑的胜地......这一切的一切,硅砂资源,这一自然界的无偿馈赠,功不可没。

硅砂含露团香雪,绿树荫里黄莺语。如今,当你踏浪东山,绿是东山之魂,砂是蝶岛之基;东山人对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1976年,东山县破天荒建起了第一家年产8万吨的硅砂矿;紧接着,1987年再次投建年产量为30万吨的第二家硅砂矿;其生产的质量上乘硅砂,源源不断地销往日本、韩国以及上海、大连、厦门。新世界来临,东山县又抓住这一资源优势,开发出更为抢手的硅砂——水泥标准细砂,填补了我国检测水泥标号而无法自己生产细砂的空白,缓解了国家每年得依赖国外进口细砂的燃眉之急。单此一项,每年可为国家减少外汇支出数千万美元,东山硅砂越来越俏。国家有关科研单位和技术监测权威机构,通过严谨而科学的检测,东山新开发生产的水泥标准细砂,得到ISO标准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7月,经国家建材部批准,东山硅砂矿被确定为标准细砂原材料源地,每年生产标准细砂1.2万吨,产值800多万元。现如今,东山又再次引进了一家硅砂玻璃生产重要企业,旗滨玻璃。相信东山硅砂将大有作为!

来吧,东山岛看砂,让您亲自见证的一定是“一沙一世界”的奇妙的世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