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山(笔名)的头像

黄山(笔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02
分享

烟雨徽州

燕语烟雨,江南布谷。

秉承“到人民中去”之主旨,我们作协一班文友,走出海岛,慕名前到徽州的西递与宏村采风。

早就耳闻,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西递与宏村,是古徽州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千年古村落,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举世瞩目。有学者称,西递和宏村可以说是“徽州文化长廊”中,两个“最为健美的音符”。

而今,心愿将遂,再听着随车同行导游介绍,旅游中巴穿行在黟县的绿水青山中,我们已经有些想早早一睹其“芳容”,那种按奈不住的激动心情。

刚到西递,下得中巴,天不作美,一场不期而遇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诉说起了天与地之间的语言。但我倒觉得,这“春语”,恰如是“诗雨”,与西递不正好有着“诗抵”偶合之意吗?既然心中涨满这诗的风帆,眼里出现的便是诗情画意。

身披雨衣,随着导游,踏着石板路,走进西递一幢幢那别具一格的徽派建筑艺术之古民居,我们那些诗情勃发的文友们,瞧哪儿都是诗稿,看哪里全为诗行。哪怕是一株从石壁上探出娇羞粉脸的野花,也可以赋写一首烂漫诗文。

不是吗?一段幽深小巷,一位撑着花伞的姑娘,彳彳而行,那是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还是那深情款款的“小芳”?抑或是那,心仪已久的“阿娇”……

拜这场偶遇春雨之所赐,使我这位“难赋深情”的笨人,都想赋诗一首,既聊表自己之“执着”心境,也际遇那片“不负如来不负卿”之愿心。但是,俗话说“没钱假不得”;不具有诗人才情,本人实在是不敢贻笑大方。正在懊悔之间,忽然觉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写就并泼墨挥毫写成一幅出色之水乡春汛图之《渔歌子》这首诗,无论从诗成之季节描摹之景致等诸方面,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贴切感;于是,权且借用古人之诗,来为烟雨朦胧之西递,做一番雅致之溢美。

这座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的西递,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一向被世人称之为“桃花源里人家”。因此,西递的古建筑,也被人们誉之为是古徽州的精华,是矗立在江南这片热土上的立体雕塑。友人的此番诠释,更令浅陋无知的我叹为奇观。抬眼仰望,只见位于据说是整个西递村中心的一处三层小楼,出露于整栋楼房之外;导游言之,那是古代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闺秀,闲暇之际眺望集市之繁华,人潮之涌动,春光之美妙的一扇观景台,同时也是其见诸世面的一处难得之窗口。见得斯楼,使不免我涌起古时候待字闺中的女儿们,那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惆怅情绪。

未来及细细品味烟雨之中西递之美,我们便再随人流,走进了“村落晴如画,街巷昼起烟”的宏村。

进得了上书“水墨宏村”那高耸的牌楼,我们就犹如进入画中世界。

听得介绍,景随情移。雨虽已收敛,云雾依然缭绕,但整个宏村,依然浸润在“也无风雨也无晴”之中,让人感觉那是缥缈在一层轻纱中的水墨山水画卷,就是倒影水中,也犹如梵高笔下的抽象画。

对宏村之掌故,已是了然于胸的导游,随口介绍:这座建于北宋年间的宏村,是一座颇为奇特的牛形乡间村落。占地30公顷的宏村,枕雷岗而面朝南湖,山明水秀,盛享“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当地先民,可谓是开村落“仿生学”先河之鼻祖,模仿牛形内部构造,建造了村落人工水系,历经千百年岁月见证,流水依然不腐,效应竟然依旧神奇,功用仍然惠泽这方百姓。在几百年前,古徽州先人就能够以“风水”之智慧,设计出这种别出心裁,且含蕴科学道理的村落水系,可称的上是“规划大师”与“科学伟人”之双料巨匠。此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防范火灾险情之消防用水,而且也调节了整个村庄的环境小气候;不仅为生活于斯之村民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便捷之需,而且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生态环保型人居环境。

走在古朴自然村中幽深巷道,四处明沟暗流环流各家各户,流水潺潺,竟无半点污秽之味泛然,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水系守护,着实令人颔首赞叹;巷内,遍及深门宅院,雕梁画栋,庭院深深。随手推开一扇门,便就是一处令人讶异无比与难以名状的风景,扑面而来的是,古老庭院雕刻的美好时光。树人堂、敬修堂、格和堂、傍云堂、宽和堂……各个堂中之中堂楹联,尽为极致书法;楹联所撰之意韵,无不传达出“孝悌人家”“慎终追远”“诗书传家”“诗书耕读”之丰盈底蕴。让人感觉,尽管时光流逝近千年,但却永远风干不了人们对乡愁的记忆。我想,什么叫“乡愁”,能让远离家乡的游子,时时魂牵梦绕、长挂于怀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就是“乡愁”吧?此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金句”,时时在我的耳旁回荡。

据说,以建筑艺术与仿生水系闻名于世的宏村,被誉为是集建筑艺术精品与生态环保精妙于一体的中国古代村落杰作;吸引了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内外专家学者,纷至沓来,潜心研究。导游言之凿凿曰,来宏村揽胜的人们,绝不会迷路走丢,只要你顺着水流走,便会找到出村的路。

宏村,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人文积淀。因居地势之坤,经常由此而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之水墨画卷,有时似泼墨而就之笔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铺展开来的山水长卷,桂冠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各类创作画派均颇受青睐。据载,黟县现有国保级古建筑群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处和44处中国传统古村落。据当地相关文献载明,而今,全国有200余家大专院校,在黟县设立了写生基地,每年前来此地写生的师生达200多万人;当地仅专门为接待前来写生师生的客栈,就有近百家。由此曾有人断言,西递与宏村,就是黟县古民居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备受各大美术院校师生以及诸多画家所垂青。我们游历当天,就有一班来此写生的学子,研磨调彩,挥毫描摹;选点之不同,神情之专注,用笔之认真,让人感觉,他们好似与画布融为一体。

宏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但以“承志堂”最为盛名。它是清代盐商宅邸,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之木雕精品。”导游边介绍边指点迷津道。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折服。

详细观之,承志堂前厅的拱棚上,还有国内罕见的“倒立双狮戏球”式木雕棚托,厅堂两侧卧室的厢房门,上雕有“福、禄、寿、喜”四星和各带一名道童的“八仙”,此处雕刻“八仙”,是主人希望自己的后代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徽商之大道宏愿,深刻地蕴藏其中。

导游讲,承志堂整幢房屋共开了九间天井,天井在商人的眼中,则是另一番意味深长的风水意愿;他们觉得,天井就好似一个聚宝盆,天上下雨便是下金子,下雪则是下白花花的银子,喻意财源滚滚从天而降;而雨水,从天井的四角流入地下,则为“四水归堂”、“肥水不流他人田”之意。承志堂,堪称建筑中的佳作,尤其是其中的木雕,连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不免为之击节赞叹。目不暇接的建筑群落、叹为观止的文化底蕴、构思精妙的人文景观、天造地设的自然风光,真不愧为“民间故宫”之美誉。

汪氏宗祠前,一处半月形池塘,名曰“牛肚”,据说就是拍摄“画中宏村”的最佳摄影点之一。大伙儿聚焦在这儿,拿着手机,移动着步伐,寻找自认为最理想的拍摄角度,对焦那些难得的拍摄瞬间,尽可能地把靓影定格成永恒。

烟雨徽州,西递宏村;江南形胜,闻名遐迩。我觉得,在徽州具有代表性的这两处古村落揽胜,如果说,雨中游西递,给我们带来的是,朦胧的美感;那么,在蕴育云雾宏村观光,便就是难以言表之徽墨画作。大家伙觉得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