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山(笔名)的头像

黄山(笔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04
分享

福建南靖土楼:“方圆文化” 里的家国情怀

一座旗杆举孝廉,一落楼群蕴梦想;一对楹联子弟规,一方水土家国情……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居群落,是人类建筑文明的鸿篇杰作,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几百年来,凝集着辛勤汗水与民间智慧,演绎成方圆建筑风格的闽南南靖土楼,孕育了淳厚古朴的家规家风与忠孝勤廉的“方圆文化”,绵延成蜚声海内外的家国情怀,亘古不衰。

“胜日寻芳”之时,我走近了这个“土楼王国”,近距离感受这“方圆文化”里的家国情怀。

孝廉旗举振家声

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从山谷间穿村而过,小桥流水,土楼人家,清纯如酿的空气,让人瞬间“穿越”了历史行走的印记,深刻感受到那由文化演化出来文明的魅力。这就是闽南南靖县的书洋镇塔下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坐落于村口上方的张氏家庙“德远堂”,始建于明朝后期,为激励张氏裔孙崇礼笃教、勤俭创业、孝亲爱乡,张氏族中家规明示,凡中举进士、清廉为官或对家乡有特殊贡献的乡贤,可在家庙前竖立旗杆以敬宗报本。自始至今,海内外塔下张氏一脉已在“德远堂”前,竖立了24根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成为张氏族人立德修身、慎终追远的象征。

这些旗杆底座多为四方形,只有一座是颇为特殊的六方形,这根旗杆立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也是张氏家庙前的第五根石龙旗杆,为张氏家族第十五代子孙张金拔所立。

提起张金拔,村民们津津乐道。一生寒窗苦读,少年府试第一,中年中举,直到54岁才考中进士,被朝廷派往甘肃一个小县任七品正堂,当了一年县官,一清如水,不计俸禄,还倒赔了300两银子。其长子中了举人之后,到甘肃代父理政,年底却带回了3000两雪花纹银。老爷子一见气火了,高声训斥:“你这个官不能再当了!一代贪、三代绝,岂不是叫我们张家断子绝孙吗?”父亲以如此严苛的家规家风训示,其子无言以对,只得重复征程,返还银两……

张金拔晚年任漳州府教谕,在芝山书院、丹霞书院授课。有一天,他的小孙子在马坪街游逛,进了一家瓷器店,认为店家势利眼,瞧不起他,便一时斗气即起把店给砸了,临出店门还留下姓名说:“谁人不知,本少爷是南靖张家的,我爷爷在书院当教谕。”店家无奈,只得前往芝山书院哭诉,张金拔一听,大为震怒,狠狠教训孙子:“富贵不难,只在勤俭中寻出;纲常虽大,却从孝悌上做来。像你如此乖张,将来何以成大器,又怎么做人?”第二天,便押着小孙子跪在马坪街上,当众向店家赔礼道歉,并按清单赔偿店家损失120两银子。

如此严厉家教家风一出,顿时轰动整个漳州府,人人称道:教谕老爷德高望重。

蓝田种玉家国梦

云水谣,榕树下,曲水流觞,一条被踩得光滑如镜的鹅卵石古道尽处,方方正正的和贵楼,中规中矩地依山临水,并凝聚而成的内生动力。

楼如其名。在这五层高21.5米的方形大楼内,所有房屋都环绕着中厅祖堂,祖堂作为全楼的核心,形成一种向心的凝聚力。一般说来,每一座土楼或者同一自然村落若干个土楼组成的土楼群,几乎都是同一姓氏的血缘宗亲,他们长期以来和睦相处,潜移默化,造就了土楼人崇本敬祖、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共同追求梦想的家规家风。

1896年,张荣汀先生就出生在这样的“大家庭小社会”里,幼年家境贫寒,少年时代就远渡南洋,白手起家,在海外创立基业。21岁到荷属印尼泗水谋生,开设永川公司,经营白糖。尔后到新加坡开设茶庄,事业有成回报桑梓。1946年,张荣汀在给家乡亲人的信中说:“吾村地处山区,有土便有财,能种植,何患穷也。若能组织大众垦植茶山,汀当作为资助之后盾。”此后,他给家乡陆续汇款15万元,还将多年来积累的种茶、制茶技术转告乡亲,并从安溪县引进大量“铁观音”茶苗,赠予乡亲种植。当得知部分乡亲欲把资助款拿去置田业收租谷时,张荣汀连致数函,指出:“种植茶叶是慢性投资,需五年方可收益,应刻苦耐劳,以坚韧之精神开垦耕耘,定有成功之望。”在他的谆谆劝导之下,乡亲们全力开发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2000多亩的“绿色宝库”。

张荣汀不仅重视家乡的经济发展,还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1954年12月,他写信给茶场负责人:“前煜开叔手建嘉煌中学,闻已倒塌,今欲将此校重新建筑,办一初级中学,以适应学子之所需,希计划之,以资把握,原校址土地亦望函请煜开叔之后辈,征得同意后,方得行事,是所至盼。”接到建校方案、设计图样的复函后,张荣汀立即捐资6万元,并发动其他侨胞捐献,在旧校址上新建曲江中学,实行从小学到初中一贯制教育,侨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少年,都在这所文化摇篮里幸福成长。

先侨热心教育,后辈发扬光大。张荣汀之子张奕聚、其孙张博仁,于1988年专门设立荣汀奖学金,28年来为200多名大学生、研究生及博士生颁发奖学金194.5万元。

“礼之用,和为贵”的家规家风,藏纳于方圆土楼之间,有着一种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一本所生,共住一楼,和谐相处,互帮互助,不计较你我得失。”真个是,蓝田种玉家国梦,民风淳朴乐融融。

楼联祖训真善美

“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裕及后昆克勤克俭成伟业,德承先世维忠维孝是良规”……在方方圆圆土楼间,时常会听到稚嫩的童声在诵读嵌入或镌刻在土楼门窗上的家规楹联。

在奎洋镇上洋村的土楼群中,有和平寨、圭峰楼、和福楼、永昌楼等十几座,俯仰之间随处可见的土楼楹联,藏头嵌字、隽永深远,成为教育子孙后代的家规祖训,无时不在奖掖着后辈们耕读传家、忠孝仁义、知书守礼。

出生在上洋土楼群里的庄亨阳,幼年时就在土楼楹联家训润泽、砥砺下,继承家国梦想,奋发图强,成为清代著名的数学家、水利专家和“清廉太守”的典范。

乾隆七年四月,来势凶猛的洪水冲溃徐州石林地区堤岸,沛县县城告急,百姓惊慌失措,纷纷弃家而逃。徐州知府庄亨阳深感责任重大,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驾起小船直赴沛县。他向百姓对话:“乡亲们,我来与你们共患难,你们不要逃了。”在他亲自率领下,当地百姓众志成城,垒石筑堤,固岸堵漏,苦战七昼夜,沛县县城终于转危为安。在徐州3年,他还亲自勘察山川湖泽形势,运用数学理论编制河防治理方案,组织百姓修筑了南四湖、黄淮堤防,清理黄、沭、汴等河道沙障,兴建涵闸配套工程,种植防沙林,百姓无不称颂。

庄亨阳还明示各地官员不准搜刮民脂民膏以迎贪官之欢,肥贪官之私。有一次,他到沭县检查河防工事,知县袁枚是他的好朋友,想设宴接待,庄亨阳却婉言谢绝。其弟庄亨德从福建千里迢迢来到徐州看望他,不想被当地人拉去参与赌博,庄亨阳知道后,对其弟照章处罚,并责令在认过书上写“徐州知府之弟庄亨德赌博受罚”字样,布告示民,以戒赌风。

因治理淮河操劳过度,旧病复发,庄亨阳在徐州知府任上以身殉职。“卒之朝,尚强起视事也。”“卒之日,淮海诸氓罢市奔走。”“僚佐入视,敝衾盖体,笥无新衣,莫不哀悼”。此情此景无不令人动容。

如今,乡民们把闽南第一大人工湖称为“亨阳湖”,在湖上泛舟,观赏湖光山色,瞻仰“秋水堂”,聆听土楼群里一件件传承家规祖训的动人故事,感悟土楼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和“真善美”的生活追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