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山(笔名)的头像

黄山(笔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05
分享

神韵•神奇•神圣

古堡恢宏,古树葳蕤,古风淳朴;古村深巷,古檐青瓦,燕语呢喃;小桥流水,垂柳依依,村姑浣衣……好一幅闽南农耕文化的素雅清新山水画作。

这是近年来,漳浦县湖西乡将蕴藏于农村的古建筑群落、古厝、古树等传统村落为“根”与“魂”底蕴,修葺复兴,从而兴盛乡村文明的一个缩影。

在“接天莲叶无穷碧”夏日,笔者有缘亲近该处,欣赏古堡文物之神韵,探寻古建筑文化之神奇,感受农耕文明之神圣,从而感受为乡村振兴“活血造血”之文脉。

神韵“活化石”

“诒安堡”,位于被世人称之为“五里三城堡”的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古堡无言,矗立于闽南海疆一隅,历经331周年风霜雨雪,至今依然保存基本完好,被国内外建筑学者誉之为古建筑群“活化石”。

从空中鸟瞰,诒安堡整体结构,颇似古代的营盘,一道宽10米的护城河,自南门至西门将古堡环绕;河堤两边垂柳依依,万条丝绦轻舞飞扬。

走进城堡,整座诒安堡,坐北朝南,以南门护城河、小宗泮池、大宗祠堂、梳妆楼为中轴线,堡内民居鳞次栉比,分东轩50座,西轩45座,一共95座民居。走在那被时光打磨得油亮的青石板路上,古堡当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盛况,仿佛就在眼前;登上城墙,巍峨壮丽,既坚固又美观;抚摸条石,更觉气势非凡;全长1200多米,高6.7米,宽2.3米,全部用巨大条石砌筑。墙顶端外部,修筑2米多高的三合土女墙,开365个垛口,为一年天数,以示年年周而复始,绵延久远之意;城垛炮眼数孔,紧附内墙有25部1米宽挑出的石梯,可以拾级蹬城;城上按东西南北筑了4个小谯楼,作瞭望哨。

诒安堡,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整座城堡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精美,结构精巧,古朴巍峨。路上,偕同前往的该乡纪委书记陈振华介绍道,这座“国宝级”文物,之所以颇具神韵,体现在“择址风光俊秀、建筑雄阔壮观、民居独一无二”三个方面。

依照“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古村落开发原则,为了使,传统村落的风貌文脉,重新展现出新的生机,当地党委、政府,依照相关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根据诒安堡的建筑择址、建筑形态、防御性等古代建筑学原理,就原始风貌修复;注重于保护古迹,文物价值、传承文明等原则,乡里对古堡内部分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的民居以及城墙个别断裂部分,实施抢救性修复,体现原有历史沧桑,使古城堡,不失当年风范,为研究学者提供“活化石”样本。陈振华颇具内行道。

移步古堡城外,目之所及,参天丽日、丹湖揽月、象狮把水、关岭奏板、丹灶晴云、考亭笔架、天马来朝、玳瑁前拱等,“湖西八景”尽收眼底,含珠拱翠,锦绣一方……

神奇“平台策”

解读这座古堡,你不仅要近距离亲近它,而且要静下来欣赏它,了解它的外在恢宏,更要了解它所含蕴的家国情怀内涵……熟悉当地文化渊源的湖西乡乡长蓝周全介绍道。

蓝周全一番话,再度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致,决意深探文化究竟。

《漳浦县志》记载及该堡的黄氏族人介绍,这座“国宝级”古城堡,与一位为清政府以和平的方式收复台湾,而计献《平台十策》被史学家称之为“一言安台”之功臣黄性震息息相关。

据史料记载,黄性震(1638-1702),字元起,号静庵,为明末清初闽南著名人物之一,官至正一品,为湖西乡人。明朝末年,由郑经执掌大权的郑氏政权后期,政事腐败,争权夺利,财源枯竭,人心向背。以武力统一台湾,是清代前期的一件大事。当时,在郑氏军队任职的黄性震,分析了清、郑双方政治以及军事形势之后,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毅然脱离郑军,回归故里。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征战郑氏军队。姚启圣上任后,亲临漳州视察战情,商议对付郑军之策,但一直苦无应对良策,一直举棋不定。

在家乡静观政局变化的黄性震,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便仗策军门,向姚启圣进“平海倏陈十便”即“平台十策”;他阐述道:“倘能高位厚禄,买散人心,不用干戈,立可收其绩效。”这就是黄性震提出的“兵法攻心”为上计策。康熙二十二年,清军仅用七天攻克澎湖,收复台湾,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

为此,康熙一日三次召见黄性震,宠赐蟒袍、宫锻,慰劳备至,并加官进爵,授予他军功正一品。黄性震,先后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广西按察使司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司布政使、大常寺卿等职。值得一提的是,黄性震奉命治理北京无定河任上,其足迹踏遍沿河两岸,勘测规划,尽责治理水患,消除了沿岸数县的百年水害,无定河从此改名为永定河,因此官升一品太常寺卿。黄性震去世时,皇帝亲笔题字:“钦赐祭葬”。

在“诒安堡”大宗祠内,镌刻“不独上为国家安民生,而且下为宗族计教养”的碑文;小宗祠楹联:“平台陈十策诚善也,得君日三觐其荣乎”,高度概括了黄性震的生平和功绩。

在那“忠君”思想极为严苛的时代,黄性震此举,无疑要背负上“离经叛道”之“骂名”。而明朝国势颓败已成定局,为不使台湾百姓生灵涂炭,免遭战乱之痛以及流离失所之苦,黄性震的毅然决然脱离郑氏之抉择,以及计献《平台十策》,使得“一言安台”得以实现。这种情系国泰民安,而不惜自身名节毁誉的博大胸襟与非凡考量,不仅得到当代朝堂的嘉奖,而且赢得史学家的赞叹,以致流芳千古。该县纪委监委一位干部介绍道。

神圣“根文化”

《黄氏族谱》记载:当年,为建造诒安堡,黄性震不仅“独资”捐献黄金3000两,亲自选址并设计,而他这位“总设计师”与“总督建师”,思想的却以众族亲当时之需求以及生产生活之需要、家族兴盛之必需,在诒安堡内设计95座民房,耗时482天才建造完工。

更令人钦佩与感怀的是,在乔迁新居入住城堡之时,为以示公允,黄性震还特地当众宣布规矩:不得占亲顾友,不许私藏或贪占,由全体族人以抽签的方式择房,黄性震也仅是其中一员;他这种为了族人免除相互猜忌,进而安居乐业,所选择的公而忘私之做法,不仅在当地传为佳话,而且被历朝历代来漳州任职的官宦所褒奖及倡导。

有专家学者,对诒安堡进行考察研究后分析道,该城堡不仅孕育了古老的闽南文化传承,是研究乡土文化、宗法社会、耕读文化的重要载体;毫不夸张地说,诒安堡,是中国农耕文明发达的缩影和活化石。

研究传统村落发展及农耕文化衍化传承的部分学者认为,这种家族式的“共有共享”思想意识,根植于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中;是研究我国农耕社会时期,家规家风的盛行及至长久不衰,一个极为珍贵的史实佐证。该县纪委监委宣传部一位干部如此解读道。

如何将蕴含极具丰厚意义的古文化发掘出来,并以此立根铸魂,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高颜值”?

近年来,湖西乡党委、政府,善于挖掘古代文明的价值体系,尤其是将其中的敬亲和睦、家规家风、耕读文化等文明瑰宝,呈现出来,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文化能量。

诒安堡的保护完好率达到95%以上,非常难得;只是部分民居和个别城墙段落等,有所缺陷。该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林锦泉介绍说,为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从而继承与弘扬古代文化,现在当地按照留住“乡愁”系列,进行“保护性”开发,不仅被修旧如旧,原貌恢复,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振兴乡村文化”系列之中,展示出让现代人心驰神往的传统村落独特魅力;而且还将其含韵其中的亲睦邻里、和衷共济、家风家规等文化瑰宝整理出来,并编撰成书,作为纪委监委干部学习材料,弘扬内涵

其中的“家国情怀”。

“这就是诒安堡之所以,备受开枝散叶至海内外的黄氏宗亲以及专家学者关注的内在历史文化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对古村落进行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之根本。”蓝周全道。

文物文化话诒安,国事家事根情怀。每逢节假日,前来做研究、探古风、赏风景的人们,络绎不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