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乾盛世”史学界有一共识:福建两大名臣功不可没!他们就是,当过乾隆、嘉庆皇帝老师的蔡世远、蔡新叔侄二人,史称“两帝师”。
春暖花开时节,笔者慕名来到位于闽南漳浦县大南坂镇的下布村,探寻“两帝师”的清廉风范。
清廉一生太子傅,声名远播“两帝师”
“在漳浦,一提到“两帝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那是咱漳浦人的骄傲!因为,蔡世远、蔡新叔侄二人为清朝乾隆、嘉庆皇帝的老师,举国闻名。”陪同采风,曾经参与2013年漳浦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宣传部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策划制作大型历史人物系列讲古节目《廉政两帝师》的漳浦县纪委组织宣传部李部长侃侃而谈道。
据史志记载,蔡世远(1681年至1734年),字闻之;其父蔡璧,受聘于福州鳌峰书院为书院长。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省内最高学府,因此,蔡世远从小便有机会熟读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并从青少年时期就极有理想抱负,深得时任福建巡抚张伯行等人的赏识。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蔡世远考中举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京参加会试,得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康熙、雍正年间,他历任翰林院编修、上书房、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延筵讲官、礼部侍郎,是当时清朝负有盛名的学者和教育家。雍正元年(1723年),蔡世远奉特诏入京,侍诸皇子读书,其中就包括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
蔡世远一生为官清廉。康熙五十二年(1713)冬,蔡世远服丧期满,次年二月回到北平京城后,方知如果按照新出的规定,他此时才回去,属于休假超期。负责此事的小吏,趁机向他索要贿赂,表示要是给他点好处,就按旧规当作服丧期满,照样当官,不给就按新规办,视为省亲假超期,将被夺去官职。偏偏正直的蔡世远不吃这一套,宁可不当官也不送礼。蔡世远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世远虽不肖,肯行赂于部胥,以补官者哉?不惟同馆之羞,抑亦素心所不肯也!”后来,他虽然位高权重,贵为太子傅,但却“谦恭自持,淡泊为怀”,所得俸禄,多为赞助他人以及办学,以至于“妻、子仅免寒饥,敝衣粗食,视窭人或甚焉”。 幼儿病亡,蔡世远痛哭为文写道:“吾官至卿贰,菜根家风无肉食。”卿贰是指次于卿相的朝中大官,即二品、三品的京官,这样的家庭餐桌上没有肉食,而致两幼儿营养不良,由此可见蔡世远家中是何等的寒酸。
更有一事,让我等读来,更是唏嘘不已。“吾居京师虽隆冬盛寒,不设炉炭,汝手足冻裂,犹讲诵不辍,以是中寒成疾”。家中隆冬不生炭火,致幼儿手足冻裂,中寒成疾,令人感叹唏嘘。有一次,陶太常进入世远的卧房为其妻子诊病,看到挂的是补过的旧蚊帐,盖的是补过的粗布被,不禁心生叹息。雍正十年十一月五日,蔡世远在病中,当时还是皇四子的乾隆,前往探视,见老师如此贫寒之至,不禁为之感怀,作诗《冬日寄蔡闻之先生》感叹:“一线阳回节近春,先生独卧病兼贫。”病床独卧,又兼贫穷,这是何等地清苦窘迫?!在蔡世远逝世时,除了几件旧衣服外几乎一无所有,家属无力发丧,世宗特赐银500两,诸皇子也赙赠银300两,灵柩才得归葬福建漳浦原籍安葬。为此,大学士方苞为他撰写墓志铭,记念蔡世远一世清廉风范。乾隆为感谢恩师,追赠礼部尚书,谥文勤;高宗为其写下了《怀旧》诗,称他为“闻之先生”,诏令入祀贤良祠。
作为蔡家后起之秀,蔡世远的侄子蔡新更是了得。据史料记载,蔡新(1707年至1799年),在蔡世远去逝后两年,登进士第,选翰林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十年(1745年),蔡新奉命入直上书房,侍诸皇子讲读,并授翰林院侍讲,这些皇子中就包括后来的嘉庆皇帝颙琰。因此蔡新被封为“太子太师”,晚年被追封为“太子太傅”。蔡新在朝任职五十年,深受乾隆、嘉庆两帝所器重,清朝六部尚书的椅子他坐过五把,分别是吏、礼、兵、刑、工五部尚书;户部尚书为和珅。晚年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其间还担任《四库全书》馆的总裁。清朝名臣纪晓岚、刘墉都是其门生。
蔡世远生前远在京城为官,却对侄子蔡新的成长关怀备至。在他临终前,还特别封50两银子让儿子寄给蔡新当学费,并亲笔写下“慎独”两个字送给蔡新,要他今后要以之为处世原则。
蔡新官居极品,虽然身兼五部,却一身恪守清正,且严于律己,从不仗权徇私。蔡新致仕回乡,并没有“衣锦还乡”哪种前呼后拥的摆阔,只是乘坐着一旧轿子回到漳浦老家下布。据传有一次,当他乘舆路过溪南村时,被该村顽童抛掷小石子,他只视为“村童嬉戏”而已。可族人却觉得有失脸面(身份),非得严惩查办,杀鸡儆猴,以维尊严。蔡新听了,一笑置之说:“不可。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惩办容易,但从此两村结怨,遗患无穷,对于子孙后代不利啊。何况,小孩无识,大人无教之过,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此话,传到溪南村,族长听了之后,深受感动,召集众族人要严格约束自己的子女,尊规守纪,不要胡作非为。
据史载,下布的蔡新族人曾与邻村溪南人发生土地纠纷,家书上报至蔡新那里,蔡新听了之后,嘱咐要族人,不能以势压人,应敦宗睦族,息事止纷,相居两安。蔡新以“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一句话,教育族人,意味深长,发人深醒。该事,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至今传为美谈。此后,两村相安无事,几百年来从未发生任何纠葛。当时清朝仍沿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很多人都希望金榜题名谋得一官半职。作为主考官,很多人都趁机谋取不义之财,但蔡新多次主持考务,均铁面无私。乾隆四十八年,他任会试正考官,其子本是举人,本可入围,蔡新为了避嫌,说服儿子回避,放弃会试的机会,此事后来一直被世人传为佳话。
廉以养德严家教,份外之财不可取
直至蔡世远得中进士后,官至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高位,其母吴太夫人总是教导儿子:“汝等须诚以物躬,谦以待人,廉以养德,毋以诈御物,毋以气加人,毋取一毫非分之取。”
世远每月有钱财拿回家,吴太夫人都要三番五次询问钱是哪来的,当儿子告之钱的正当来处时,才高兴地说:“我要求你们即使吃菜根也不要忘记先人的遗训!”还说:“我最厌恶先私而后公者,虽富没有什么可羡慕的!”时任漳州郡守的魏公,得知吴太君之德,更是赞叹不已,赠匾“陶欧淑范”以褒奖。郡守将吴太夫人比之为有陶侃、欧阳修之母的淑范,教子有方,清廉正直,使儿子杰出有为,受到世人敬重。
蔡新,因早年丧父,仅有母亲林太夫人俭朴操持家务,维持清苦的家庭生计。
蔡新母顾念儿辈清俸,两子中进士,食贫犹如故。儿子当官了,她还像过去一样开垦种地和做针线缝纫衣服,不曾稍有懈怠。媳妇等人劝她节制劳顿与辛苦,享享福,她就说:“居于贫穷,劳作辛苦,我习惯了能够安受。何况家庭人口日益增多,儿辈又只领清廉的俸钱,不可能顾及家庭,你们能急于图安逸生活吗?”一席话说得儿媳们惴惴不安,不敢多讲一句话。她对回家探亲的儿子蔡新说:“你的爵位俸禄已超越界线,我并非要你不停地升官进爵,而是要你念及朝廷的恩德难以报答啊!走吧,竭尽心力,希望不要犯错跌落,即使在万里外还像在我膝下。”不要犯错跌落,慈母的教诲令人难忘!此种教儿做事做人,既要清正廉明又要有担当的家教风范,无怪乎乾隆亲自御书“欧荻延禧”匾额,赐给蔡新母亲予以褒奖。
两个儿子成家后,吃饭的人渐渐增加,艰难窘迫更厉害,林太夫人独自一个支撑,只希望两个儿子能够读书成名,干一番事业,不让他们为谋求衣食而荒费学业。等到两儿先后进入泮宫(县儒)又先后中举人,又先后成为进士,官为翰林,林太夫人才开始有了欢乐的容颜。然而食用的贫穷状况还像过去一样。开垦种地和针线缝纫的事不曾稍有歇息,综核家庭开支,完满料理内外事务,不曾稍有懈怠。
蔡新妻何夫人端静勤谨,当官太太,仍苦身力作如故。蔡新当官后,何夫人携子女随夫到京,凡是子女衣服袜子之类,都是何夫人亲自缝制。有时包了头巾往来于厨灶中间,检点煤米,操作劳苦和在家乡没什么两样。十年后儿子本任出生,还是何夫人自己奶养,不肯请奶妈。不仅总管家务精打细算,量入为出;闲时她还每天教女婢学习纺纱织布,说:“用这种办法学习劳作,还能在匮乏时取以代用。”
“帝师”老宅廉基地 《青莲》一书传家风
走进这座具有闽南风格的老宅,虽然算得上恢弘,但却没有古代官宦府第的豪华与气派,折射出主人为官清廉本色。
2016年8月,漳浦县纪委监察局,以史为鉴,在全县广大干部中,深入开展“立家规,习家训,正家风”活动,通过发掘和整理历史记载,把“两帝师”这为世人称道的家风故事,发掘出来,编撰成《青莲之美》一书,该书共分七章,辑录了记载于史料的36篇“两帝师”廉内助、贤内助的家风故事;作为全县干部家风教育的推荐读物之一。而“两帝师”的故居,2013年,已经开辟为“漳浦县廉洁教育基地”。
为借鉴蔡世远、蔡新的清廉为官为人意义,2013年6月,漳浦县纪委监察局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策划制作40集大型历史人物系列讲古节目《廉政两帝师》,以两岸闽南方言区听众喜闻乐听的讲古形式,讲述两帝师的历史故事。该节目已在海峡两岸16家广播电台同步播出,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深孚众望。
据蔡新故里委员会主任蔡水枝介绍,讲古节目在台湾取得巨大反响。台湾一影视公司有意将两帝师的故事搬上大荧幕。目前,剧本正在创作当中。
目前,漳浦县帝师文化产业园规划方案已出炉4年,将位于两帝师故居附近的清泉岩、蔡新故居、永清堡及周边自然生态近3000亩面积纳入“漳浦帝师文化产业园”整体规划,规划定位为以帝师历史名人为文化品牌,以郊野公园、近郊旅游、文化观光、青少年教娱、周末休闲、养老度假和两岸宗亲交流为主要功能的文化教育休闲旅游产业园。
据漳浦县纪委组织宣传部李部长介绍,自2013年“两帝师”的故居,开辟为“漳浦县廉洁教育基地”以来,已经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人员,达到上万人次,成为省内外闻名遐迩的廉洁教育和家风传承基地。
早在1997年,漳浦县就成立了蔡新故里委员会,2002年建成蔡新纪念馆,还成功举行了纪念蔡新诞辰300周年庆典。来自海内外的蔡氏后裔不断地为两帝师文化学术研究积极奔走。尤其是,蔡世远、蔡新的母亲、妻子四位杰出女性,以其贤良淑德、勤俭持家以及教子有方、清廉正直等高风亮节家风,托举出官清慎勤的“两帝师”的故事,引起了爱好者、相关研究者的感叹与浓厚兴趣,大家有志收集与整理,把这一古代优良家风发掘出来,传承下去。时任漳浦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陈金生一边向笔者介绍一边展示相关编纂的书籍。
“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示精神,推进了该县关于“两帝师”家风故事的整理成书的进程。该县纪委监察局特地约请了有志于廉洁家风研究的爱好者、学者以及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撰写稿件。当年8月,弘扬“两帝师”家风的《青莲之美》廉文系列丛书,由漳浦县纪委监察局作为内部学习交流书籍刊印。
目前,蔡新故居,不仅成为县镇村廉洁文化活动的重要活动场所,而且成为蜚声海内外廉洁家风教育基地;《青莲之美》一书,是当地家风讲堂的必读物,省内外前来交流学习的赠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