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涛的头像

黄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02
分享

芝麻叶


 

回老家的时候,看到田间地头长满了肥壮的芝麻叶,眼前浮现出母亲的忙碌的身影,想起母亲摘芝麻叶时的弓形,煮芝麻叶时的深夜炉火,卖芝麻叶时的一路小跑……我的双眼模糊了,滚滚的往事奔涌而来,深深的思念缠绕心头,母亲呀,如今我回来看您来了,躺在地下的您可感应得到吗?我双膝跪在母亲的坟前,泪水像断了线的一珠子。

母亲从小是个孤儿。五岁那年,外公得了急病去世,留下外婆和两个孩子,这个家一下子塌了天了,第二年,外婆便在悲泣中撒手而去,撇下六岁的母亲和四岁的舅舅两个孤儿,被外公的大哥(舅姥爷)所收养。那年头,粮食金贵,舅姥爷自己家也有孩子,本来已经紧张的口粮,突然又添了两张吃饭的嘴,舅姥爷犯了愁,但也说不出什么,舅姥姥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看着两个孩子怎么也不顺眼。只因母亲又没有别的亲戚,她实在没有推辞的理由,只好勉强收养着。收养归收养,这饭也不能让他们白吃,得干活,首当其冲的就是大一点的母亲。于是,母亲从六岁开始,就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她已不再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宠儿,不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而是一个遭人嫌弃的、一个成为拖累的、一个被认为是多余的弃儿,过着像下人一样、低人一等的生活。只有不停地干活,才能换来一天的三顿饭。打水,打猪草,喂猪,洗衣服。那时,农村修的多是土锅灶台,幼小的母亲只能站在小板凳上,才能够刷锅洗碗。白天夜晚,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地里活也多得是,拔杂草,捡麦蕙,收花生,收红薯秧,收玉米棒子,她像一个高速转动的陀螺不停地转呀,干呀。原本属于孩童稚嫩的小手却肿成了刚出土的葫萝卜,痛痒钻心,也得忍着疼继续干。稍有些差错就要挨骂、挨打、挨饿。衣服自然是大孩子们剩下的,一年到头也难得添件新的。对于这些,母亲倒是觉不出什么来,对于没爹没娘的孩子,这些都命中注定,仿佛天生就该如此。

然而,让吃的下这么多苦的母亲唯一委屈掉泪的是,到了上学的年龄,同村的小伙伴都换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蹦着唱着上学去了,而母亲却没有那个福份,只能眼吧吧地看着别的孩子念书识字。作为孤儿的她,能够吃上饭,穿上衣服,能够活命,已经不易,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让她这个外人念书呢。唉,真是难以想像,母亲当年是如何眼馋地看着伙伴们走进学堂,如何孤苦地在田垅上与土坷垃打着交道,如何干着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繁重体力活,如何奢望着象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

就这样,母亲怀揣着上学的梦想,每每扛着锄头路过村口的学校,听着伙伴们咿咿呀呀的念书声,她是何等地羡慕呀。白天,她忍不住停下脚听一听伙伴们的都念些什么东西:“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晚上,她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见自己也背着书包在班里读那首儿歌,如饥似渴地念书识字。梦醒后,她哭湿了枕头。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她发誓,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自己的孩子念书。

母亲生了我们七个孩子,五男二女,按照邻居们的说法,五男二女,好有福气呀!但是,对于没有任何收入保障,仅凭着几亩薄地生存的父母来说,哪里来的福气呀,无尽的受罪才是常态。

供养七个孩子上学,理想很远大,现实却很残酷。土地改革前,因为孩子多,劳动力少,到了分钱分物的时候,粮食不够吃,就在自留地里种些红薯。到了红薯成熟的季节,一家人齐上阵,把红薯用推子削成薄片,摆到地上晒干,储存起来,作为接济的口粮,才算勉强维持一家老小大半年的温饱,全家人都处在半饥饿状态下,哪里还有多余的钱上学去呢。

农村没有别的收入渠道,养头猪就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这些,自家院子里种着杏树、桃树,杏和桃熟了,自己不能吃,要摘下来到县城卖掉,攒些学费。养几只鸡,下了鸡蛋自己也不能享用,要拿到县城去卖钱换些学费,这些还远远不够,怎么办呢?

老家“确山县”是芝麻的主产区,无论是贫瘠的坡地,还是平原的肥地,只要撒些芝麻,及时锄草,芝麻就会长得肥肥壮壮,收获到金黄的芝麻来,榨出香油来,香味浓郁,做饭、炒菜、煮面条滴几滴香油,即刻香气四溢,清香爽口,食欲大增。因此,芝麻这种作物,对穷困的村民来说就是上天的恩赐。于是,人家田间地头,种了成片成片的芝麻,到了春夏及初秋,那油绿绿的叶子散发出浓浓的芝麻香,从碧绿的芝麻地里,把鲜嫩的叶子间隔着从杆上摘下来,去掉硬梗,在大铁锅里熬熟了,捞出锅,用手团成芝麻团,把干净的笼布铺在竹筐里,在上面整齐地摆上芝麻团,再用笼布盖好,拿到县城去卖。这香气浓浓的芝麻叶,不仅味道清香,而且韧劲耐嚼,滋补肝肾,营养丰富,深受城里人欢迎。卖芝麻叶换来的钱,就可以接济学杂费和书本费了,母亲利用点滴时间,有空就到芝麻地里,采摘芝麻叶。这样,七个孩子便都能上学了。

每到晚上,母亲做完饭,收拾锅碗瓢盆,做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孩子们已经东倒西歪地躺在床上睡着了,母亲又把他们抱到床上,帮他们脱了衣服睡觉。等她把孩子们都安顿好之后,等她把嗷嗷叫的猪喂饱之后,等她把院子里的农具收拾完之后,已经是夜半时分,母亲把白天摘好的芝麻叶,一筐一筐地倒进烧开水的锅里,开始煮芝麻叶了。那热气腾腾的蒸汽把母亲的脸熏得通红通红,把她的头发熏得湿漉漉的,连同汗水滴滴答答地落在地上,母亲把芝麻叶煮好时,已经是后半夜了。躺在床上,浑身像散了架似的难受,真得不想再起来… …但是,当鸡叫三遍时,她又习惯性地硬撑着爬起来,因为那些芝麻叶还等着自己去卖呢。县城离我们村有八里多地,母亲一路小跑卖过芝麻团后,还要一路小跑再回家,床上还躺着一堆孩子呢,他们还要吃饭上学,自己还要下地干活。就这样,母亲就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一直苦苦地、坚强地支撑着。

土地承包后,父亲和母亲一边在地里干活,一边还要放牛,没有办法,只好把牛栓在地头的树上围着树吃草,看着母亲实在太累了,邻居都劝她:“你们那么多孩子,找一个人帮你们一把,也不至于忙成那样呀。”无奈,眼看再这样下去,那头牛非饿坏不可。就这样,二哥没上完初中就被迫辍学了,二哥每每因此埋怨母亲,母亲也每每因此而后悔不已,看着其他孩子都在上学,二哥在地里干活的可怜劲,母亲总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总觉得亏欠二哥什么似的。“唉,当初要是再撑一下就好啦,也不至于让老二半路下学呀!”

由于长年积劳成疾,母亲早早地过世了,每每念此,无不让人干肠寸断,长号不已。“游子一心伤别,相思千里成灾。惟将飨酒青风台,南向娘亲叩拜。”母亲,如今,您的孙子已经上了大学了,你尽可以放心,你传给我们的吃苦与耐劳,自立与坚强,牺牲与奉献,我们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也是对您的一种祭奠和报答了吧。

母亲就像这芝麻叶一样,对外界无所求,捧出的却是包含着浓浓香气的芝麻。无论她遭遇多少苦难,从不报怨,从不放弃,始终昂扬着不屈的头颅,蓬勃着向上的生命力,正是有无数个这样的中华母亲,培育出强于自己的下一代,在一代胜过一代的传承中,使这个民族一步步走向辉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像这厚重的土地,接受着雨雪风霜的考验,忍受着洪水海啸的灾难,处众人之所恶,却善利万物而不争,始终以厚德默默承载着万物,奉献出甘美的果实,清香的鱼米,成群的牛羊,生化出鲜活的生命,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每当我懈怠时,眼前就浮现出母亲摘芝麻叶时那张忙碌的弓形,以及她那被熏得通红通红的脸,那被蒸汽打湿的头发,连同滴滴答答地落在地上的汗水。我的眼泪愉愉地流了出来,良心受到拷问,内心受到鞭策,擦干眼泪,我不敢再偷懒,继续我的工作和学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