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喜祖的头像

黄喜祖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11
分享

蝶岛渔家《风•雅•颂》

一丛树仔摇紧动,海边查某会搬网。手擢索,行退步,腹肚夭,食薯枯。目珠涩,睏沙铺,日搬晚搬穿短裤……当你来到因之从空中鸟瞰,犹如一只翩翩飞翔于蓝色波涛边沿之彩蝶,而被人们美誉为“蝶岛”——福建东南沿海的东山岛之时,你就会被当地渔家人口口传唱的民间歌谣所惊叹。

这是一首,采用闽南方言演唱的记事歌谣,题目为《海边查某会搬网》。它从海岛妇女“手擢索,行退步”的劳动姿势以及她们的穿着打扮、吃、睡等方面,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生息繁衍于海边的女子与男人一样,从事“拉山网”的体力劳作之场景。虽然寥寥几行文字,却是闽南海岛劳动风情的生动描摹。诸如此类作品,一直在这个岛上的民间广为传唱。

在这座美丽岛屿上的渔家人,祖祖辈辈秉承着淳朴勤劳与善良智慧,不仅用充满灵巧的双手,创造出繁衍生息的财富,使这个岛屿充满盎然生机;并且在劳作之余用他们那睿智的大脑,夜莺之言语,创作出一首首不仅脍炙人口而且琅琅上口的口头文学。

这些记述着海岛沧桑巨变,歌唱人间欢爱,描摹劳作艰辛,刻画生活万象,表述离情愁绪等等内容无比丰富的蝶岛渔家民谣,宛如尚未被发现的珍珠,熠熠生辉;曾经到东山岛采风的众多知名文人墨客,在听取了渔家人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歌谣之后均不约而同地惊呼:蝶岛渔家民谣,无疑是散落于天涯海角之闽南《风•雅•颂》。

早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东山县的文化部门,召集了一班文化功底较好,又有志于采集、筛选民间文学的人士,走街串巷,请来能歌善讲的渔家老人、村姑以及孩童等,着力将这些广泛散落于民间的故事、歌谣以及谚语等整理、汇编成《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福建卷•东山分卷》一书。这些民间文学,有流传古远,记述东山岛沧海桑田变迁的《龙、虎、狮、象的传说》《沉东京,浮南澳》,有反映渔家美好愿望的美丽神话故事《海底反的故事》,有弘扬美德、鞭笞不孝的《渔筐的妙用》等等诸多题材。

正月正,猪脚甜粿吊满厅;二月二,蒜头炒猪耳;三月三,杨梅李子滕头担;四月四,青竹梅,红竹记;五月五,龙船鼓,拍脚步;六月六,尖担匣步涂里凿;七月七,多尼乌,龙眼毕;八月八,抽豆藤,拾豆荚;九月九,风筝半天哩啦哮;十月十,尖仔米饭涨白目;十一月是冬天,家家厝厝人食圆;十二月是年边,挨砻舂米好过年。

从这首《十二月事物歌》中,我们仿佛看到世代居住于海岛的劳动者,那悠然自得的田园农耕生活画卷。这些根植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无论是记叙生产生活,还是美丽神话传说,抑或是记载人文地理变迁的史实,无不跳动着这一地区源远流长的人文命脉,包含了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镌刻进波澜壮阔大海独特的气息。生长于如此沃土的口头文学作品,才能够有勃发的生命力,才得以代代流传,经久不衰。

龙王登上大宝殿,传令官任命龟丞相。鲸当起大元帅,信号水柱冲云天。海螺嘟嘟吹号角,练武鱼虾练武演习战。龙虾将军挥舞长须剑,虎鱼先锋身藏锋利三叉尖......如今的渔家儿女,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在茶余饭后或是劳动闲暇之时,每每吟唱那些久远的传统歌谣,让人如闻天籁。

蝶岛渔家《风•雅•颂》,天涯海角诗书画。这不就是海岛渔家人的精彩生活的真切写照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