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至,搞薄饼,姑嫂一早摊面忙,卷卷豆腐,卷卷葱,再卷芝麻花生糖,一搞薄饼香一巷……一到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五这一时间段,福建闽南的城乡,便会飘起一阵阵的春卷香味儿。
薄饼,雅称春卷。这种充满了“福”味的吃文化习俗,在闽南地区,可以说是渊源久远,长盛不衰,“福”味满闽南。因此,一到立夏之日的前后几天里,闽南语系城乡就有一个吃薄饼的饮食风俗;特别是农历的四月二十六那天,几乎是每户每家必备。上面这首闽南一带的吃薄饼民谣,更是道出了闽南人那种吃的福韵与情怀,也炫出了“薄饼香”之吃的文化习俗韵味来。
立夏,古人以此作为夏季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农耕岁月的二十四节气其中之一。民俗学者称,立夏这个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就形成了。
可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迥异吧,与北方民俗不同。在闽南一带,尤其是闽台的文化风俗里,一到立夏,有着“洗面砊”“搞薄饼”“熬绿豆粥”等吃的民俗。闽南方言里的“搞”,指的是“和着食物卷起来”之意。因此,由吃薄饼演化出来的这一具有“福气”“福来”“福份”等饮食文化习俗,折射出了海峡两岸的闽南人喜乐年华。
传说,古代有个书生,在出仕之前,十载寒窗苦读,几番进京赴考,都名落孙山。这位书生,年过而立之年,业已成婚。虽然已有妻室,但他依旧对考取功名孜孜以求,日夜苦读诗书,竟然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其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思前想后,这名贤良妻子,为了不让丈夫因吃三餐而耽误读书,就用麦子磨成粉,放在锅里用茶油煎成又薄又透明的饼片;但又担心麦饼冷了,夫君吃了伤胃,就把煮好的青菜放在麦饼里,然后把麦饼卷起来放在丈夫触手可及的身旁,让他读书吃饭两不误。这位书生,就靠着妻子亲手巧制的食品,苦读诗书,学问大进。这年春闱科考,书生不负众望,一举高中,一时传为佳话。
打那之后,这道皮嫩馅丰,味道滋美之美食,便打上了“福气”之烙印,诠释出了莘莘学子在贤惠妻子的贴心关照之下,得以金榜题名的一段佳话。这一红袖添香且能吃出“学霸”运气之食物,不仅在那些寒窗苦读的人群中风靡了起来,也逐步推向民间。此种吃法,虽然费时费力,但却寓意好且在春夏之交的当口,人们为了永续记住这位贤妻助力夫君春闱科考折桂之功高,并以此记念春归夏来,因而将这麦饼卷称做春卷。
老家的这方海岛,吃薄饼,据说有很多种吃法,有偏于素食类的,称之为菜卷;有含肉较多者,誉之为肉卷;有综合着包裹的,名曰薄饼。因为举家围着一起卷着吃,有一种团团圆圆之“福分”感觉,于是更赋予了更为浓浓的闽南亲情乡情韵味。
薄饼皮的和面、揉面及其烙薄饼之手艺,却是一项技术活。记得儿时,母亲是烙薄饼皮的“高手”。一大早,母亲就把面粉就着温水,开始了和面那活儿。她先把前天用自家小麦磨好的面粉,倒进一个粗瓷大砵里头,尔后慢慢掺进用凉水与开水互兑至温度适宜的温水,再用双手或者木棍使劲儿搅拌起来;接着,再根据搅拌后,面的劲道及浓稠度,判断续水或是加面,并持续不断地搅拌,直至那面儿在起手时,能够发起丝丝黏黏的糊状来,才算是和面到家,等候生火烙薄饼皮。
烙薄饼皮,那可是技巧﹢火候﹢感觉的“三位一体”与一气呵成。因为,一旦手劲技术不佳,烙出来的那薄饼皮会变厚,不薄,便会多费了许多面;而火候掌握不到位,这时饼皮便会焦化,变成“废品”;而感觉,则是烙薄饼皮手感直觉。我曾多次见识过母亲烙薄饼皮的操作过程。只见她将右手握成实拳,在大拇指与食指合成的突起处,轻轻地将面挽住些许,左手试了试锅上的温度后,便瞬间将那稀面,从锅底往锅上四分之一处轻巧地团抹了上去;一等面皮稍微干些,就用手从饼儿的边沿,轻轻揭起,将整张薄饼掉转了个头,再覆盖到锅里,不一会儿,两边的薄饼皮稍微一翘,马上起锅!一张又薄又圆的薄饼皮,就如此被放进了一边的簸箕里头。
由于那个时候,农家人还属于“穷”字当头,因此吃薄饼,就没有啥可讲究的,不外就是自家种植的那些韭菜、自发的豆芽菜、还有自家的花生以及黑芝麻,再加些许积攒许久的蔗糖……但就是这简单的春卷,吃在嘴里,那可是一顿美食,一口幸福,一道欣喜。早年间,母亲在世时,多次听她念叨,海岛解放前夕,她最小的年仅15岁的弟弟,就在四月二十六那天早早出海捕鱼;当时,小娘舅还特意向外婆道明:中午吃薄饼,要等他捕鱼回来,如果刚好捞到了墨鱼,将其煮熟后切成墨鱼丝,卷在薄饼里,那更是鲜香无比!不曾想,外婆等啊等,等回来的却是:小娘舅在捕鱼归来回港靠岸之时,被国民党抓兵去了台湾!薄饼等儿归,盼来儿离家……这一离散数十年,成为外婆致死的也不曾忘记心结:幺儿无福享受老妈的薄饼啊……
在这个岛县流传着一个吃薄饼的有趣掌故。说的是,在那兴起“破四旧”的年代,某村一位干部,在立夏那天,向诸位村民广播:别烙薄饼啦,那是“四旧”……可当他回到家里,便张口问其妻子,薄饼呢?其妻怼道,哪来薄饼,你不是不让烙了吗?“喊,由我喊;烙,你偷着烙……”。这事儿,经大伙儿口口相传,竟成了一句大致有“言不由衷”之意思的当地俗语。
中国梦,华夏兴。闽南地区的各种风味小吃,琳琅满目,让人不仅享受到了那种味蕊上的丰富,而且也见识到了品种之繁多。薄饼,这种充盈着福文化韵味的美食,也走出巷道,走进了高档酒店,成为人们记忆乡愁,回味乡韵,品尝美味之一道佳肴;并且不再受季节的拘束,几乎你想吃薄饼,就可以马上来一盘。
昨天,妻子电话告知乡下的侄儿,星期六回老家吃薄饼!好几位还在上中学的“少年家”,欣闻这一喜信,都高兴得直呼:“有得薄饼可吃了,小婆真贴心!”隔天,妻子一早起来,便上集市采购了一干吃薄饼的菜肴以及佐料,有五花猪肉条、花生糜、芝麻糜、豆芽、芹菜、韭菜……犹如一桌“满汉全席”那样的丰盛,尤其是那香气,更是扑鼻而来。“薄饼呀,既是美味佳肴,还具有‘福’文化的渊源文化那……”在围着享用薄饼这道美食时,作为“园丁”的妻子,还忘不了特地向小辈们“普及”一下薄饼之文化来源。
闽地闽南薄饼香,福味福缘春卷福。“前天,恰逢周末,景区逐序开放,前来东山旅游的客人成倍递增。一位提前订餐的游客,原本预定了12卷薄饼;可是那天预定的客人实在太多了,一时间供应不上,我们只好向订餐的客人说抱歉。今天,也是如此,只能向你说声道歉。”在一家酒店请客,询问有否春卷可上时,一名酒店的餐厅部经理如此解释道。看来,这状如小号圆柱形状之薄饼,真成为当地的一道名小吃,而备受人们青睐;并且传播至前来这处旅游胜地的游客之中,大伙儿都纷纷想品尝这道风味独特小吃且,享受一番那种舌尖上滋润之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