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农村时,每逢麦收的季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割麦,要抢时间,麦子收割完之后,还有进行第二季的农作物的种植。
在那个年代,收割麦子全靠人工,麦子收割既是件高兴的事情,也是件累人的活儿,说高兴那是因为丰收了,说累人那是因为体力消耗很大。
麦子是在每年的秋冬季播种,然后在第二年的春未夏初开始收割。
经过严寒而又漫长的冬天;
经过温暖而又充满希望的春天。
麦子在由小小地麦苗,慢慢地长成麦枝,麦枝上又长成麦穗,最后慢慢地成熟,由绿变黄。
经过季节的变化,阳光的照耀,土地提供的养份,它的生长终于到成熟期,春天看到绿油油的麦子,风一吹掀起阵阵麦浪,到了麦子成熟的夏季,金黄的麦子,饱满的麦穗,正等待着收割。
麦子成熟了,可以开割了,割麦用的工具是镰刀。
说起那镰刀,在农村它的用处有很多,像割牛草、打猪草、割韭菜、割谷子等都要用到它。
在割麦时要用镰刀之前,先要磨刀,在磨刀石上磨,反复地磨,使它的刀口锋利,便于更好地收割。
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我那时磨刀,同样不误割麦功,同样不误收麦功。
那镰刀磨好后,我就拿着几把镰刀,提着一个暖水瓶子,带着一个很大的喝水用的大瓷缸子,里面放了盐,也带了些盐,备用。为什么要带着些,大家会问。其实主要是割麦我选择在中午太阳正热的时候,防止出汗过多易中暑,我用这个自己发明的土办法,就可以避免因出汗过多,生理盐分损失导致生理不平衡,引发高温中暑。
那天我去上山割麦,来到我家的麦田里,看到那块麦田,今天终于见证丰收的时刻来到了。
我开割了,左手抓起一些麦子的中部,右手握那镰刀把,用力挥舞着这一些麦的根部,那镰刀把一挥一拉,就把那一些麦子割下来,左手配合右手,借着镰刀,顺势把割好的麦子放到麦地里。
一排排的放着,割满一排了,又接着割第二排,一行行一排排,麦子就这样躺在刚割过的麦地上晾晒。
烈日炙烤着大地,我戴着一个草帽,一个人在麦田里收割,隔一会儿就要休息会儿,喝点自家带的水。
大瓷缸子的水加了盐,用开水瓶的水冲起,先凉一会儿,再喝,补充生理盐水。
汗水打湿了我的衣背,可以看见白白印子,那是出汗干了流下来的印记。
古人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我来说,割麦日当午,汗滴麦下土,谁知碗中面,穗穗皆辛苦。
当我把整大块麦田的麦子收割完之后,带的水也喝完了。看到那一排排躺在麦地上的麦子,我非常高兴,这是丰收的喜悦,这是一年当中最高兴的时刻。
今年又可以吃到自家的麦子产出来的面,它可以做面条,可以做煎饼,可以包饺子,可以烙火炙馍馍等。
当麦子在麦地上晾晒差不多时,就要捆起把子,把它挑到打麦场去打,打出来的小麦,还要在晒,晒干,有一部分要交公粮,剩余的麦子,就是自己家的了。
在那个年代里,割麦没有机器收,全靠人工收割,农民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我作为那时的见证者,亲身体验收割麦子的劳苦,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也不应忘记,那些属于过去的记忆,那是来自割麦的记忆,这也是一位割麦人的记忆。